APP下载

材料语言的探索在油画教学中的意义

2012-04-11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朝阳

湖南包装 2012年3期
关键词:技法油画绘画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党朝阳

中国油画教育经历百年的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油画观念有了不断更新和拓宽;另一方面我们的油画教学的系统规范却没有及时跟上。国内的油画教育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对于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运用上,对于油画本身却始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对油画绘画材料与表现技法的教学以及应用、发展的研究。

一、油画的起源与油画材料的发展

在西方,“油画”这一具体学科产生之前,经历过多种绘画技法,如: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丹培拉绘画等。

油画材料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而形成的绘画材料。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绘画材料。产生于15世纪以前的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材料的前身。一般认为,l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材料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油画材料与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欧洲的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在经历了法国古典主义的鼎盛时期之后开始走向转型的阶段。传统油画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油画材料研究和技法的表现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中国真正接触西方油画正是从这个历史阶段开始的。

油画的发明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500年间的发展中,油画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转换其精神内涵,大致经历了古典、现代、当代三个阶段。涵盖了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7和18世纪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以及20世纪初的各种艺术流派。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着新的材料,材料在艺术语言表现上有着无穷尽的闪光点,艺术家们开始充分的认识到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

二、目前我国油画教学中对材料的研究普遍缺乏系统性

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油画教育是建立在对欧洲近300年来形成的直接画法体系之上并发展至今的。中国的油画面对西方2000多年的间接法体系知之甚少。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油画只是传统坦培拉绘画体系的一个分支。贯穿整个西方绘画材料语言的发展史,一是从“水性丹培拉技术”至“油性丹培拉技术”直至油画的产生与发展:二是从“间接画法”发展到“直接画法”到“材料综合绘制法”的过程。中国接触油画时,当时的欧洲正是以近代油画,特别是以“直接画法”的油画为主流的时代,“反传统”的思潮使得画家们普遍对于制作严谨、从容不迫的古典传统绘画技法缺乏认识或持排斥态度,油画技术技法的混乱衰落之气正弥漫在整个欧洲画坛;又由于受到中国本土近百年来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中国的画家包括美术理论家对于欧洲古典传统绘画的发展源流,特别是涉及绘画技法材料体系的演进变革等专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不得其祥。久而久之,渐渐使我们形成了一种对欧洲绘画传统认识上的偏差与知识上的贫乏:即以一概全,认为西方绘画就是油画,欧洲自古至今就只有油画或只有“直接画法”的油画,对材料和技法的认识也仅此而已。中国油画在谈发展、谈民族化的同时更应该多角度的学习研究西方传统绘画的演变,了解其演变过程。间接法和直接法体系博大精深,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式的学习借鉴,我们只能在拿来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其各自的语言特征,建立一套严谨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以此为基础针对自身特点加以选择利用,发展自己的个人语言。因此,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研究的语言样式(尤其是传统语言的演化)对中国油画乃至中国绘画的发展极为重要。只知道用油作媒介调色作画便是油画的简单思维不是一种专业的方式,更不是一种文化的方式。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近几年才把绘画的技法与材料列为正式课程,之前此类专著少之又少,直到90年代末期才有几种翻译本。现在开始认识到了对传统油画技法与材料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艺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国内最早组建材料与表现工作室,进行深入的研修和实践工作。

三、油画教学中应充分认识材料语言的独立价值

从19世纪末开始油画材料由一个画种的内容开始变异并逐渐演变为材料艺术。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后,材料本身被强化提升到演化艺术语言的主体地位,成为人们直接思考对话的重要载体。研究和传授材料学科知识的材料专业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美术院校也开设起来。

1、油画中的材料语言

传统的绘画语言包含三个方面:造型语言、色彩语言、材料语言。其中的前两者决定了后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视觉审美不再满足于材料仅仅作为造型、色彩的技术载体,而逐渐将其分离出来,把材料语言强化提升到艺术语言的主体位置,从而实现物质材料自身的自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价值的统一。格林伯格就认为:“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它的媒介是物质的,因而纯绘画和纯雕塑应该寻求用物质的方式影响观众……艺术作品的纯粹造型和抽象质量就是这样,强调媒介和它的难度,视觉艺术的纯粹造型和抽象质量就能凸现。”因此,当代艺术创作者要对绘画的语言特性、材料特性及技法理论做全面深人的研究,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深化材料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发展到当代,创作观念和工具材料不断走向多元化,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解观念也不断变化。传统的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艺术家的创作需求,新材料不断被探索、创造和延伸,并显示出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当下艺术家表现思想与观念的重要媒介。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能动地驾驭材料的技艺,以及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创造出更富于表现力的作品,这个过程中材料除了作为独立的创作载体外,还被赋予了全新和独立的价值。

2、材料研究是掌握绘画语言的基础

造型、色彩、材料是构成绘画语言的三大要素,在传统绘画中,材料作为造型和色彩的载体,一直处于从属位置和技法层面,发挥着间接的技术和媒介作用。进入20世纪后,材料语言本身的直接性凸显出来,成为演绎情感与观念的主体语言。绘画语言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整个演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再到文化的思维发展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材料语言表现的三个层面。因此分析和研究材料作为绘画语言所涵盖的基本属性——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文化属性,是我们解读和进入综合绘画创作的主要途径。绘画精神属性对材料审美属性和价值属性的遮蔽为教学活动形成了许多困难,但是,材料是绘画的最根本语言,所以必须对物质材料展开必要的传授和专研。

3、要充分认识材料语言的独立价值

从视觉艺术的范畴来看材料媒介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造型、色彩的技术载体,而是强化提升到了艺术语言的主体位置,从而实现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价值的统一。材料媒介的选择目的是服务于艺术形式与思想的表达,所以材料的多样一定是使架上油画重现活力的方法之一。材料可以相对自由的使用,打破了许多传统概念,现代主义的发展将形式提到了极至的高度,材料的介入带给架上油画发展的可能。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作用既是表达艺术家个体精神的方法,又还带着普遍社会大背景和文化性质,所以说材料语言的作用是要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上加以研究,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在油画教学中重视油画材料与作品的关系,将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探索建立在对材料品质表现力的认识、理解及选择的综合运用能力基础上,并不断丰富发展自我的艺术语言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在油画作品中,材料媒介已经不再只是某种单一性的构架形式语言,因为它除了作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审美语言以外,必须还应该具备文化性的内在涵义,并要承载着时代的精神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技法油画绘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岁月长又长》(油画)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