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成果和编纂情况
2012-04-11余兴光
余兴光 林 茂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成果和编纂情况
余兴光 林 茂
编纂背景和情况
海洋具有生态系统范围广大、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的特点,表明海洋物种可能多于陆地物种;但由于人类对海洋中生物种类和分布所知甚少,使得海洋生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因此编目和发现新的海洋生物已成为全球的热潮。在我国,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对于可靠的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系统性,因此,在908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进行总结和编研,既是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自身的需要,也是开展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的工作基础。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和社会需求背景下,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担起主持《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专著编纂的任务。
围绕任务目标,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大陆、台湾、香港的44家海洋所院校和机构的112位海洋生物和生态专家,通过样品分析、标本鉴定、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种类编目、物种形态图研制和收集整合,对908专项生物生态调查和我国已记录的海洋生物种类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编著了中国第一部集成海洋物种类名录、物种形态图和相关多样性内容的知识基础典籍——《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
专著内容和主要成果简介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分上卷和下卷,上卷由《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上册和下册组成,下卷由《中国海洋生物图集》第一册至第八册组成,卷册对近100年来我国海洋生物的科学记录和多样性研究积累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为:
完成了中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的编目、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的研制,系统地阐明了中国海洋生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特征、分布和进化上的相关,反映了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特点。
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对我国海洋生物进行系统编目,内容还包括物种的中名、学名、订名人、订名时间、同种异名、重订名或误定名、分布、参考文献出处、形态图或生态生物学景观图、经济物种的FAO英文名、种及科以上阶元的学名索引、各类群分类地位概述等,内容齐全、覆盖面广,为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翔实、引证可信的生物种类基础资料。
按五界分类,对各类生物分群归类,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更新了我国海洋已知物种家底,回答了中国海域迄今已发现和记录了多少海洋物种类的科学问题。
在专著的编研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创立和描述了3新属43新种,发现了40属在我国海域的新分布;新发现的物种被收录于世界海洋物种登记库(W oRMS),使得我国在国际相关海洋生物门类的研究中拥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
成果的意义和作用
专著的编研过程是促进两岸三地海洋生物基础理论和多样性研究的交流合作的过程。在《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编研的基础上,于2010年11月成功召开了“第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出版了《中国海洋鱼类寄生蠕虫物种多样性》和《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文集》;并将于2012年10月在我国台湾召开“第二届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
确立了目前中国海域物种多样性的基线,表明中国海洋物种丰富,约占全球已知海洋物种数的13%。
认识到对哪些海洋生物门类的研究和积累较为充分、哪些门类的研究较为薄弱或空白;也认识到开展两岸三地合作交流对提高编研卷册学术价值和信息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提升了海洋生物领域基础性研发能力,为解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生物多样性评估和保护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促进我国海洋生物的分类、地理区系和生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生物资源调查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系列图书的出版是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和基础科研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海洋局领导重视、支持和指导的结果,也是国家海洋局科技司908专项办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将在这一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及保护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