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描述及保护价值分析

2012-04-21孙富强包宏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8期
关键词:滦河沙丘鸟类

孙富强 包宏伟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描述及保护价值分析

孙富强 包宏伟

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1990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面积300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8.5平方千米、陆域面积91.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92.03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68%;缓冲区160.10平方千米,占53.36%;实验区47.87平方千米,占15.96%。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岸自然景观及所在海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包括沙丘、沙堤、湖、林带、鸟类、海水、文昌鱼等构成的海岸海洋生态系统。

主要保护对象

海岸沙丘

海岸沙丘是保护区内的特色地貌,其规模、气势和连续性在我国独树一帜,是世界罕见的海岸地貌景观,也是研究海洋动力和海陆变迁等海岸地貌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保护区内海岸沙丘分布范围北起大蒲河口、南至滦河口北,以滦河北至新开口岸段发育最为典型。海岸沙丘紧靠海岸呈链状分布,宽1~2千米、长25千米。主沙丘靠近海岸,宽100~200米。其中,发育最好、高度最大的移动性沙丘大圩顶高近40米,向北高度逐渐减少至20~0米、向南减至20米,滦河口附近降至10米左右。主沙丘向海侧坡度一般为20°~25°,向陆侧坡度一般为30°~32°。

沙丘的组成以细中砂和中细砂为主,向海坡粒径比向陆坡大。组成物质主要来自滦河,重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绿帘石,与滦河尾闾段重矿物相似,并含有较多滦河特有的珠状砂。

新开口以南的主沙丘为活动沙丘,在盛行风作用下,呈现整体向陆移动的趋势。主沙丘内侧较低平的沙丘在人工防护林覆被下已经固定,中间过渡带的沙丘多由稀疏草本植物覆盖,处于半固定状态。

海岸沙丘

海滩

保护区海滩为典型的砂丘开敞式岸滩,以坡缓、沙软、潮平、浪小、水清而著称,有“沙漠与大海的吻痕”之美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具有极高的旅游休憩和观赏价值。

海滩分布于海岸沙丘东侧,宽50~120米,坡度小于5°,高潮带附近达5°~8°,沉积物组成以细砂为主。海滩外侧有离岸沙堤隐现,成为海滩的防护带,离岸沙堤为长条状,相对高l~3米、宽20~60米,向陆坡较缓、约29°,向海坡受大潮冲刷形成陡坎,组成物质以中细砂为主并含贝壳及碎片。

海滩植被以沙生植被为主,代表群落为沙钻苔草群落和砂引草群落,生长稀疏,覆盖度较小。鸟类群落主要由、鹬、鸥类涉禽、游禽构成,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19种。

海岸防护林带

海岸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局地气候、提供鸟类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协调自然景观、美化海岸沙丘环境、提供优质滨海旅游资源,对海岸生态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保护区内的海岸防护林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人工营造,北起大蒲河口、南至滦河口,绵延近30千米。主要林种有刺槐林、杨林和紫穗槐灌丛,是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其间栖息有鸟类16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或《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有17种。

滦河口湿地

保护区南端的滦河现代河口三角洲,为沉积类型发育齐全、地貌组合独特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发育历程短、结构完整、动态活跃的特点,被地貌学界认定为是典型的现代弧状三角洲和天然的地学实验室,在地貌学、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等诸多领域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滦河口湿地由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其中,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湿地—盐地碱蓬—黑嘴鸥子系统、近海裸露沙滩—白额燕鸥—蛎鹬子系统和浅滩—黑尾鸥—沙蚕子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包括人工养殖池塘子系统和农田子系统。

滦河口湿地自然生境多样,地处候鸟的南北迁徙和东西迁徙交汇带,鸟类组成丰富,已发现鸟类17目43科241种,被誉为“东亚旅鸟大客栈”。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世界濒危生物黑嘴鸥在此区域为优势种,已引起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关注。

鸟类

鸟类是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护区地处候鸟南北、东西迁徙带的交汇处,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滩涂水面广阔,人类活动相对较少,鸟类组成丰富,珍稀种类多。已发现鸟类鸟纲19目66科375种,有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和丹顶鹤、白鹤、白鹳、白尾海雕、大天鹅、鹊鹞等6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61种。分为滩涂浅海—鸥鹬群落、滦河口黑嘴鸥群落、湖塘—鹳鸭群落、草甸—鹤鹭群落、森林—喜鹊群落、村落—燕雀群落等生态类型,是国内外观赏和研究鸟类的热点地区之一。

栖息于滦河口湿地的黑嘴鸥

七里海潟湖

栖息于保护区海域的文昌鱼

文昌鱼

文昌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脊椎动物门的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纲,是五亿年前脊索动物的祖先,无脊椎动物演化至脊椎动物的典型过渡标本。达尔文曾称文昌鱼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它提供了指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是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

保护区海域是文昌鱼在渤海的主要栖息地,分布密度高,生物量大,历史上分布密度曾达到1035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51.3 克/平方米。

保护价值分析

保护区所在区域海陆兼备、自然生态环境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处东亚地区鸟类南北、东西迁徒的交汇区,鸟类组成丰富,珍稀种类众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鸥和“活化石”文昌鱼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完好的综合海岸海洋生态系统。是研究海洋动力和海陆变迁、湿地形成与演变、鸟类迁徙和生物进化规律的理想场所,是海岸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留地,是海洋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具有较高科研价值、宣传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

保全生态系统天然“本底”和“原始”风貌。保护区内拥有我国北方最典型的海岸沙丘生态系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湖生态系统、滨海森林生态系统、砂质岸滩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绝大部分区域保持着原生态特征。保护区建设将使区内各种典型生态系统基本保持自然演替过程,起到我国北方温带海岸海洋自然综合体标本作用,成为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资源、环境影响研究对比的“本底”和“原始”区域。

保存环渤海海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所在区域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调查显示,保护区内有共有海洋生物165种,其中,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61种、底栖动物71种,陆生植物64科186属304种,陆生脊椎动物4纲27目85科421种,其中两栖纲1目2科7种、爬行纲2目7科15种、哺乳纲5目10科24种、鸟纲19目66科375种。保护区的建立将使区内生物物种得到完整保护,环渤海地区这一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得到可靠管理保存,在物种多样性代际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民众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独特的海岸海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保护区成为海洋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保护区的建立可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自然环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新观念,进而将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变为自觉行动。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知识的传播和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将促进全民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猜你喜欢

滦河沙丘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让滦河流域水量丰、水质好、生态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
美丽河北之滦河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沙丘
会弹琴的沙丘
鸟类
啊,我的滦河燕山
鸟类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