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
——现在与未来
2012-04-11刘广山
刘广山
厦门大学 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011年3月日本近海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又一次提醒人们,核工厂/核电厂会发生事故[1]。对公众而言,核电厂或核工厂事故的重要性在于其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的影响。
大量的核电厂和一些核工厂建在海边,可以利用大体积的海水稀释其运行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事故发生时也必然要将放射性物质排放入海。
提到海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水。作为放射性监测对象,还有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人们又将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分为颗粒态的和溶解态的[2-4]。
海洋放射性监测,包括海洋放射化学,或者说应用放射性核素的海洋学,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采样—制样—测量—数据分析过程。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是实现这样一个过程的方法和手段。
海洋放射性监测从一开始到现在仍然受到采样、制样和测量技术的限制[5]。本文在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的框架下,综述当前海洋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和放射性监测设备与方法,讨论当前海洋放射性监测存在的一些困难,对未来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海洋放射性监测可以分为大环境放射性水平测量、事故后的应急监测和核工厂/核电厂常规运行监测3方面。本文讨论的方法主要用于大环境放射性水平测定,与事故的发现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可以研究事故对海洋放射性水平的影响。
1 海洋放射性水平与分布
测量对象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决定了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采样量和样品预处理方法。对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采样前会根据所能利用的仪器、待测对象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和所要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仔细分析,以期采样量能满足测量要求,从而得到好的测定结果。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单位常用Bq/L和Bq/m3;除特别说明外,海洋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一般用干重的含量表示,常用单位是Bq/g和Bq/kg;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则干重和鲜重同时在使用,表示方法分别为Bq/kg(干重),或Bq/kg(鲜重),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指为干重含量。
1.1 海洋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
人们对海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研究非常深入,特别是地球化学海洋断面研究计划(GEOSECS)的成果,使人们对大洋水中长寿命天然放射系核素的含量水平与分布规律已相当清楚[6]。海水中的238U活度浓度为40 Bq/m3,而且在全球海洋几近均匀分布;随着水深增加,其余天然放射系的长寿命核素浓度呈增加趋势;232Th、230Th和231Pa的活度浓度在10-3Bq/m3量级;表层水226Ra的活度浓度接近1 Bq/m3,到沉积物水界面可能增加到几Bq/m3。由于有高的钾含量,所以海水中有高的40K含量,而且与海水中的钾分布趋势相同,大洋水40K均匀分布。按海水中的钾含量0.399 g/kg计算[7],可以得到海水中的40K放射性活度浓度为12.2 Bq/L。
总体上,海洋沉积物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与陆地土壤在同一水平,天然放射系核素的比活度在10~100 Bq/kg量级,40K的比活度在100~1 000 Bq/kg量级。由于海洋自身的特点,在海洋沉积物中存在天然放射系的不平衡,造成210Pb、230Th、231Pa等颗粒活性核素、甚至其子体在表层沉积物中过剩,其含量水平可能比其母体高1~2个量级[8-10]。
干的海洋生物软组织的40K比活度在100~1 000 Bq/kg水平。天然放射系核素主要浓集在骨骼中,比活度在1 Bq/kg水平或以下[11]。
1.2 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
海洋中不同人工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差异很大,而且是随时间变化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例如3H、14C、90Sr、137Cs、129I和Pu的同位素的文献报道较多[12-18]。由于大洋循环周期长达千年,而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时间,即人类向海洋输入放射性的时间仅有几十年,所以即使考虑各种海洋学过程,整个大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也不会均匀分布。由于核工厂和核试验场地大都在北半球,所以整体上北半球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水平高于南半球。垂直分布的整体趋势是表层水、次表层水可能有高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浓度;随水深增加,水体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浓度逐渐降低,直到探测不到。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垂直分布存在峰结构,即在某一深度出现极大值。到2000年大洋表层水中的平均137Cs和90Sr活度浓度为2 Bq/L水平,平均239Pu活度浓度为1~7 mBq/m3,垂直分布峰约位于500 m深度。由于存在核设施的排放或核事故的影响,一些边缘海,像黑海、波罗的海等,水体的137Cs和90Sr活度浓度可达几十Bq/L,爱尔兰海的239Pu活度浓度达500 mBq/m3[12]。
表层海水中的天然氚活度浓度为117.8 Bq/m3(1 TU),这也是氚单位(TU)的来源。氚是核试验输入海洋最多的放射性核素,但作为放射性监测,文献报道较少。核试验最大当量年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海洋表层水的氚活度浓度达1~10 Bq/L量级,比天然浓度高几十到数百倍。由于氚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混合弥散的速度很快,所以,随着大规模核试验时代过去,海水中的氚活度浓度很快降低到0.1~1 Bq/L量级[13]。
地表库天然129I的丰度为10-12水平,而且分布比较均匀。核试验与核能和平利用使全球表层海水的129I丰度提高1个量级,北大西洋和欧洲边缘海的水平更高[14-18]。
深海沉积物还不是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研究对象,因为很多情况下,海洋的混合还没有将人工放射性核素输送到海洋深层水或底层水,而颗粒物的输运又很慢,所以进入深海沉积物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极为有限,使测量更加困难。浅海,特别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已有一定的累积,存在深度可达几十cm,甚至到100 cm深度。大多数研究给出海洋沉积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随深度存在峰结构。人们利用沉积物岩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峰与全球人工放射性核素最大沉降年——1963年的对应关系,进行50年时间尺度的测年[19-20]。海洋沉积物中137Cs和90Sr比活度为1~10 Bq/kg量级或更低[19-23],239Pu的比活度在0.1 Bq/kg量级或更低[19,24]。由于人工129I的输入,海洋沉积物中的129I丰度可达到10-10量级[24]。
海洋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与分布有很多共同特征。但是海洋很大,影响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和分布的因素很多。地理位置、环流特征、水化学性质都是影响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放射性水平的因素。甚至生物的个体差异都会造成其中的放射性核素有很大的不同。邻近核电厂或核设施的海域,可能完全不同于开阔海域的放射性水平。所以进行海洋放射性测量时应对测量对象的放射性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
由于陆地是海洋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海洋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除大气沉降外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所以很大范围内,海水中,甚至沉积物中,随离岸距离的增加,放射性核素含量呈降低趋势[25-26]。
2 放射性监测常用的测量仪器与辅助设备
海洋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是低水平的,除核设施或核电站极邻近海域外,即使是核事故影响海域,剂量监测仪器基本上没有用途。海洋放射性监测就是测量海洋各种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所以海洋放射性监测实际上用的是分析仪器。
用于环境放射性核素测量的仪器在海洋放射性监测中都有应用,包括放射性计数设备、质谱仪、光学仪器等。
2.1 多核素放射性计数设备
放射性计数方法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的α、β和γ射线进行核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计数设备中,可以同时测量多种核素的α谱仪和γ谱仪是海洋放射性监测中广泛使用的。由于γ谱方法通常情况下不必进行样品的分离纯化,受到环境放射性测量用户更多的欢迎。
对于实验室测量而言,由于大量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低,所以要尽量使用低本底或超低本底的计数设备。目前报道的超低本底γ谱仪主要是反康普顿谱仪和反宇宙射线谱仪[27-29],也有将测量设备放置在岩洞里的报道[30]。除了经费方面的原因外,反符合的引入使测量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化,使得反符合测量设备很难普及。岩洞设备则更难普及。
半导体α谱仪和大面积屏栅电离室在α放射性核素测量中得到大量使用。前者普及性更好一些,在海洋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半导体α谱仪的分辨率在20 keV左右,效率可达20%以上,由于制样要求,通常半导体α谱仪只能同时测量1种元素的同位素。屏栅电离室的分辨率稍差,但效率更高,而且可进行多元素核素的同时测量[31]。
中子活化方法也用于分析环境中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该方法利用中子与待测核素反应生成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大多数情况下用γ谱方法测量短寿命核素达到测定长寿命核素的目的[15,32]。
2.2 单核素计数测量仪器
海洋学研究中应用最好的单核素测量仪器是氡钍分析仪。有大量的报道用这种仪器测定海水或沉积物中的222Rn和镭同位素[6,31]。主要有2种形式的α探测器用于这种计数设备。一种是ZnS(Ag)闪烁探测器,另一种使用半导体探测器。这2种仪器的共同特点是:利用氡的同位素是惰性气体,测量时将其引进测量室;对镭同位素,通过将其衰变产生的氡同位素引入测量室实现镭同位素的测量。在测量室内氡同位素和子体衰变发出的α粒子被探测。所以也是实际意义上的α计数器或α谱仪。
液体闪烁计数器或谱仪是测量环境β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设备。特别是3H和14C的测量,液闪方法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分辨率差和原子核衰变发出的β射线的自身特点,液闪方法进行多核素同时测量的报道并不多。而且由于分离富集方法的不同,液闪方法测量环境放射性核素总是一次数据收集只测量一种核素。有进行同一元素同位素同时测量的报道,或可用到同时测量α和β谱的方法,但并不被广泛运用[33-34]。
2.3 光谱测量仪器
典型的例子是用荧光分析仪测量海水中的天然铀浓度。3种天然铀同位素中以238U半衰期最长,丰度也最大,海水中按质量计算,238U的质量要比其它2种同位素大2个量级,但丰度和活度比恒定。所以光谱法测量得到的铀含量可以看作是238U的含量,由此可以推算出海水中238U的比活度;由海水中238U的浓度、比活度和海水中铀同位素的丰度和活度比可分别计算出235U和234U的比活度。普遍接受的海水中的234U/238U活度比为1.14。对铀同位素的丰度比不确定的情况,这种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2.4 质谱仪
随着分析仪器灵敏度的提高和小型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用质谱仪测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大量的研究工作用质谱方法测量海洋中的锕系核素。见报道的用于海洋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测量的有惰性气体质谱、热电离质谱(TIMS)、等离子体质谱(ICP-MS)、共振电离质谱(RIMS)和加速器质谱(AMS)等[5,35]。
质谱学方法不能直接测量环境水平的3H。惰性气体质谱通过3He测量海水中的3H,是测量海水中的3H最灵敏的设备,3H/1H浓度比的灵敏度可达10-20,比天然水氚浓度低2个量级。对于大面积海洋3H的测量非常有效[35-38]。
热电离质谱是等离子质谱出现前使用最多的测量环境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质谱仪,特别是锕系核素的测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测量同位素的精度达到10-6[5]。有用热电离质谱测量铀、钍、钚、镎、镅、锔同位素和99Tc、137Cs的报道[5,39-40]。
等离子体质谱是强有力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测量设备。可分析的核素与灵敏度可与热电离质谱相比,但速度更快、过程更简单,一个样品的分析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在海洋学研究中也得到很好的应用[41-43]。
共振离子质谱(RIMS)被认为是将来可以和加速器质谱有一比的测量仪器,可测量环境中的超低水平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已有用共振离子质谱测定环境中的81Kr、90Sr、99Tc和239Pu的报道[42],对239Pu的探测限为106个原子,特别适合于39Ar和81Kr的测定[5]。
应用加速器质谱测量海洋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进展将在4.2节介绍。
2.5 采样和样品处理
以上所述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测量方法都需要进行采样和样品处理。
1)样品的采集
随着海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展了各种采样方法。包括机器人系统、海底自动车等[5],都可用于海洋学研究的采样,但目前均无法在常规海洋放射性监测中得到应用。海洋放射性监测是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工作,需要较为简单实用的采样方法和设备。
计数方法测定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单个样品的采水量大都在10~1 000 L范围。海洋沉积物需要100 g量级的量。海洋生物的需要量在100~1 000 g。
表层水可用潜水泵采样,也可用水桶打水。一些研究船上安装有采水系统,所以走航时也可以采样。
深层水采样要用专用设备。使用可安装多个采水器的设备采样,同时安装10个采水器,一次下放采样器,可在10个深度采集水样。更大体积的采样,可重复多次实现。如果感兴趣的层位不是很多,也可同一层位使用多个采水器,使采样体积增大。所以如果仅在一个层位采样,采水体积也可达100 L。更大体积水样的采集,还有专用采水器,目前见报的最大采样体积可达500 L[5]。但一次只能采一个层位的水样。
除了潮间带以外,由于是在水下采样,海洋沉积物的采样要用专用设备。表层沉积物可用抓斗式采样器采样;较短的岩心可用箱式采样器或多管采样器;长的岩心要用重力管采样器或打钻采样。
海洋生物的采样较多样化。大个体的生物多采用网捕的方式。以往的海洋生物放射性测量大都是从渔民手里或鱼市场购买样品。可用拖网的方式采集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物的采集可在采水后过滤得到,也有用自持式水下过滤装置采集深层水的报道,但由于采样船时较长,一个样品的采集可能要数小时,加上设备昂贵,目前还不被广泛使用。
大批量海水和沉积物采样要用专用船,也可在非专用船上安装专用采样设备。
2)样品处理
除了就地测量外,海洋放射性监测,样品测量前均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γ谱方法测量样品的预处理过程最简单。对沉积物样品,通常是将样品晾干、磨细、称重、封装,有时要过筛。γ谱方法测量的海洋生物样品可能还要将样品灰化,以便缩小样品体积,使测量能利用更大体积的样品。γ谱方法测量海水样品总是需要浓集的。常用的氢氧化铁沉淀法可共沉淀大部分天然放射性核素,也有用亚铁氰钴钾共沉淀多种核素的报道[31]。同时富集多个人工核素的研究并不很成功。
α谱和β计数法测量海洋放射性核素,需要的样品量较少,沉积物样品一般用几克到十几克。预处理基本上是在γ谱分析样品处理步骤之后,按次序进行富集—分离—纯化—制样过程。海水样品中待测核素富集包括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方法。除共沉淀方法可用于多核素同时分离外,离子交换与萃取方法在很多情况下用于少数核素的分离纯化。也同时使用以上方法进行核素的富集分离与纯化。环境放射性测量方法研究最多的是样品处理方法。
海洋学研究中,人们发展了纤维富集技术。包括铁纤维、锰纤维和铁锰纤维,在富集海水中的镭和钍同位素获得成功[44-48]。尽管这种技术已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但却没有商业化,也没能推广到其它核素的富集上。
与其它核素测定的样品处理方法不同,氚测量的富集分离用物理方法[31,49]。
2.6 就地测量和走航测量设备
用探测器直接面对测量对象获得测量对象的放射性信息称之为就地测量(in situ,in field)。这种方法已产生多年,并以HASL-258号报告的出版为标志[50]。尽管已有可用于就地测量的谱仪出售,但作为环境放射性测量方法,其应用远不及实验室测量广泛。
海洋的就地测量在海底沉积物放射性核素测量方面有开展。由于测量船总会和测量对象相距一定距离,研究者都采用一种拖曳探测装置[51]。海洋表层水放射性测量更可能采用浮标技术[52]。
海洋学研究中,走航测量是人们特别期待的。海洋放射性走航监测基本上是等待填补的空白。与其它方法不同,走航的测量对象是海水,要求水体有较高的放射性浓度,以满足瞬时计数的统计要求。十几年前,作者曾简单勾画了2种海洋放射性监测的走航设备与方式[53]。一种是将海水泵入测量室,形成流动式样品测量;另一种类似就地测量方法,将探测器放置在船下的水体中,直接测量水体中的放射性素。2种方法测量的都是船所在位置的水体,随着船的移动得到航线上表层水放射性核素浓度的水平分布。将水体泵入测量室的方法可利用的样品量少,现场测量并不能明显提高分析灵敏度;将探测器放在船下水中的测量方法,可利用大体积的水样,提高计数灵敏度,但水下走航,需要结实、不易腐蚀的探头系统,这也是个难以满足的条件。
走航测量对事故的放射性水团研究将十分有效,如果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现场分析可以用于追踪放射性污染水团的走向和弥散情况,但至今未看到相关的报道。
3 当前的困难与限制因素
放射性计数方法仍然是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洋放射性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低,用计数方法测量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采样和制样劳时、费力,过程冗长,这是当前海洋放射性监测困难的起源。
3.1 大体积水样品的处理是海洋放射性监测遇到的首要问题
计数测量中,大体积样品的要求是目前海洋放射性测量中的最大困难。除了镭同位素测定已经有简洁的富集方式外,激光荧光法测定铀仅需要小的样品量,样品的预处理比较简单。海水中其它核素的测定还未解决大体积采样与制样问题。实际上人们不能期望在一个简单的流程中富集多种核素或全部核素。
3.2 深层水采样
实际上人们没有解决深层水的快速采样问题。用大体积采样设备进行采样,一方面需求的船时较长,一般一次采样,需要每千米1 h的时间。在地球化学海洋断面研究计划(GEOSECS)实施过程中,经常是1 d或更长时间仅进行1个站位的采样。其很难作为监测工作的采样方法使用。
3.3 专业化与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
海洋放射性监测需要标准化,包括仪器、设备、流程、人员培训、实验室论证和核查制度。中国未来肯定是核电大国。20几年来,核电工业的发展,拥有或邻近核电站的省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放射性监测设备和队伍,也开展了海洋放射性监测,但并不是专门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机构,也不是具有海洋学知识的人在从事海洋放射性监测工作。这给海洋放射性监测数据分析造成很大影响。
4 未来的发展方向
海洋放射性监测,将继续关注3H、14C、90Sr、137Cs和钚的同位素。另外核电工业是民用工业,所以放射性排放更加合理化。正常运行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将不会对环境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所以关注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长期变化应当是从目前开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重点之一。人工长寿命放射性核素,14C、129I、99Tc和超铀元素将是未来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示踪或参考核素。
4.1 计数设备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海洋放射性监测的主要工具
计数原理、设备和方法都已比较成熟,海洋中的以上放射性核素都可用计数方法进行测定。实际上最近30年时间内半导体α和γ谱仪并没有革命性的进展。与30年前相比,现在的半导体α和γ谱仪只是生产方式更加自动化,使用更为方便,用户更多。由于测量需要大体积的水样,所以研究大体积样品的快速采集、预处理方法与设备、并将其商业化是人们应当特别关注的。
4.2 加速器质谱是未来海洋放射性水平监测的发展方向
加速器质谱是为测量环境中的低水平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提出并发展起来的[54]。加速器质谱几乎可以测量在海洋中发现的所有有研究意义的长寿命核素,特别是在14C和129I测量上的成功,使应用14C的考古学和应用14C和129I的地球化学得到广泛开展。加速器质谱所能测量的14C和129I丰度水平已达到这2种核素的测年上限。
有2方面的原因说明发展加速器质谱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一是人们通常测定的用于环境放射性水平监测的核素,如137Cs、90Sr等都是较短寿命的,随着大规模核试验时代过去,环境中的这些核素水平是逐渐降低的,所以实际测量的水平将不代表人类排放放射性核素的总量,测量结果数据不再适合于评价人类利用原子能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其二是在相同的裂变产额的情况下,长寿命核素比活度低,放射性计数方法不再是合适的测量方法,加速器质谱方法测量样品仅需计数法测量所需样品量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应用加速器质谱方法自然克服了计数方法所遇到的大体积采样和制样的困难。
目前离子源限制了加速器质谱的应用,从事加速器质谱研究的人员需要将先进的离子源技术移植在加速器质谱上,可能会使应用加速器质谱的研究工作得到较大的发展。
4.3 船载设备
1)船上实验室
海洋很大,当研究海区远离海岸或离岸上实验室较远时,船上实验室就非常必要。事故后的海洋放射性监测的必要性就更大。由于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中有很多短寿命核素,现场测量样品更易得到有用的信息或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2)走航监测
研发走航式海洋放射性测量系统,是急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4.4 海洋需要高度自动化设备
让监测人员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得到期望得到测量对象的放射性信息,是目前经济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所以发展高度自动化的“傻瓜机”是设备研制者与制造商应当开展或开发的项目。由于海上作业的特点,特别在天气条件恶劣情况下的海洋工作是高危作业,人们需要尽量少的动作完成目标任务。海洋放射性监测需要发展高度自动化的设备。
环境放射性测量中,自动化与标准化联系在一起。
5 结 语
1)除了政策层面的问题外,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即布站—采样—制样—测量—数据分析。由于测量对象的放射性含量是低水平的,所以很多情况下要采集大体积样品。制样的过程又可分为富集—分离—纯化—制样几个步骤。
2)本文并未讨论数据分析问题,由于低水平放射性测量计数统计性质差,很多情况下,人工分析谱数据是需要的。所以为了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除了需要掌握样品采集与处理技术的人才外,也需要培养或雇用掌握谱分析方法的高技术人才。
3)我国地广人多,能源需求量大,所以必然大量发展核能,加上对国际上核辐射环境影响的关注,需要庞大的监测队伍、大量的仪器设备和确实可用的测量方法。所以制定海洋放射性监测规划,开展海洋放射性监测的组织机构应当立足于能广泛普及的技术,以便监测得到可靠的放射性水平数据。
4)在当前的海洋放射性水平条件下,放射性计数方法要求采集大体积样品,而且测量前的样品处理过程也是必须的。为了提高监测质量和效率,未来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有2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发展快速的大体积采样与富集一体化技术。单核素方法可能更易实现,实际上也不可能一次测量全部核素或大部分核素。第二条路是建立小样品量测量方法。加速器质谱是最有可能的可选择的方法。
5)浮标技术可实现核电站临近海域放射性水平自动监测。由于可进行长时间数据收集,并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方式,所以对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非常可行的技术路线。但显然远离岸边的海域实施起来有困难。
6)走航设备最可能利用的是γ谱计数方法。目前实验室或就地测量用的高分辨的锗探测器γ谱仪,由于高真空和低衰减系数的要求,探测器真空室无一例外选用低原子序数、尽量薄的材料,与走航测量要求探测器坚固、防腐蚀形成矛盾。所以发展高强度、低γ射线吸收系数的探测器材料,比如碳材料,可能是海洋放射性走航测量的突破点。实现走航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不利天气的影响。
7)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好转,环境放射性监测机构从国外购进了大量国际上已有的放射性计数测量仪器和质谱仪,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也对计数方法进行了改进与发展研究,除质谱设备在放射性测量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外,计数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存在专门从事海洋放射性监测的实验室少、设备少、人员少三方面的因素,所以中国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整体水平与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改善这种情况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1]Buesseler K,Aoyama M,Fukasawa M.Impacts of the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Plants on Marine Radioactivity[J].Environ Sci Technol,2011,45: 9 931-9 935.
[2]Buesseler K O,Sholkovitz E R.The Geochemistry of Fallout Plutonium in the North Atlantic: I.A Pore Water Study in Shelf,Slope and Deep-Sea Sediments[J].Geochim et Cosmochim Acta,1987,51: 2 605-2 622.
[3]Fowler S W,Noshkin V E,Rosa J L,et al.Temporal Variations in Plutonium and Americium Inventori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Vertical Transport in the Northwestern Mediterranean Sea[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2000,45(2): 446-458.
[4]Orlandini K A,Bowling J W,Pinder III J E,et al.90Y-90Sr Disequlibrium in Surface Waters: Investigating Short-Term Particle Dynamics by Using a Novel Isotope Pair[J].Earth Planet Sci Lett,2003,207: 141-150.
[5]Povinec P P.Developments in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for Marine Radionuclide Studies[M]∥Livingston H D.Marine Radioactivity.Amsterdam: Elsevier,2004: 237-294.
[6]刘广山.同位素海洋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298.
[7]Kennish M J.Practical Handbook of Marine Science[M].Boca Raton: CRC Press,2001.
[8]刘广山,黄奕普,彭安国,等.γ谱测定230Th和231Pa的深海沉积速率与古生产力研究[J].地质论评,2002,48(增刊):153-160.
[9]刘广山,黄奕普,彭安国.深海沉积物岩心锕放射系核素的γ谱测定[J].台湾海峡,2002,21(1):86-93.
[10]刘广山,黄奕普,李静,等.不平衡铀系和钍系核素的γ谱测定[J].海洋学报,2003,25(5):65-75.
[11]刘广山,周彩芸.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放射性水平研究[M]∥侯秉政.中国青年学者论环境.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800-804.
[12]IAEA.Worldwide Marine Radioactivity Studies,IAEA-TECDOC-1429[R].Vienn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2005: 1-187.
[13]Broecker W S,Peng T H,Östlund G.The Distribution of Bomb Tritium in the Ocean[J].J Geophys Res,1986,91(C12): 14 331-14 344.
[14]刘广山,纪丽红.129I的海洋放射年代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台湾海峡,2010,29(1):141-147.
[15]Hou X,Dahlgaad H,Rietz B,et al.Determination of129I in Seawater and Some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J].Analyst,1999,124: 1 109-1 114.
[16]Raisbeck G M,Yiou F,Zhou Z Q,et al.129I From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 Facilities at Sallefield (UK)and La Hague (France): Potential as an Oceanographic Tracer[J].Journal of Marine System,1995,6: 561-570.
[17]Smith J N,Ellis K M,Kilius L R.129I and137Cs Tracer Measurements in the Arctic Ocean[J].Deep-Sea Research I,1998,45: 959-983.
[18]Yiou F,Raisbeck G M,Zhou Z Q,et al.129I From Nuclear Reprocessing as an Oceanographic Tracer[J].Nucl Instrum Methods Phys Res,Sect B,1994,92: 436-439.
[19]刘广山,李冬梅,易勇,等.胶州湾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与沉积速率[J].地球学报,2008,29(6):769-777.
[20]Fuller C C,Van Green A,Baskaran A,et al.Sediment Chronology in San Francisco Bay,California,Defined by210Pb,234Th,137Cs and239,240Pu[J].Marine Chemistry,1999,64(1-2): 7-27.
[21]Kato Y,Kitazato H,Shimanaga M,et al.210Pb and137Cs in Sediments From Sagami Bay,Japan: Sedimentation Rate and Inventories [J].Prog Oceanography,2003,57: 77-95.
[22]Lu X,Matsumoto E.Recent Sedimentation Rates Derived From210Pb and137Cs Methods in Ise Bay,Japan[J].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5,65: 83-93.
[23]Su C C,Huh C A.210Pb,137Cs and239+240Pu in East China Sea Sediments: Sources,Pathways and Budgets of Sediments and Radionuclides[J].Marine Geology,2002,183: 163-178.
[24]Oktay S D,Santschi P H,Moran J E,et al.The129Iodine Bomb Pulse Recorded in Mississippi River Delta Sediments: Results From Isotopes of I,Pu,Cs,Pb,and C[J].Geochim et Cosmochim Acta,2000,64(6): 989-996.
[25]Cochran J K.The Oceanic Chemistry of the Uranium- and Thorium-Series Nuclides[M]∥Uranium-Series Disequilibrium: Application to Earth,Marin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2: 334-395.
[26]刘广山,黄奕普.大亚湾与南海东北部海域沉积物中的137Cs [J].辐射防护通讯,1998,18(5):40-43.
[27]Ferreux L,Moutard G,Branger T.Measurement of Natural Radionuclides in Phosphgypsum Using an Anti-Cosmic Gamma-Ray Spectrometer[J].Appl Radiat Isot,2009,67: 957-960.
[28]Reeves J H,Arthur R J.Anticosmic-Shielded Ultra Low-Background Germanium Detector Systems for Analysis of Bulk Environmental Samples[J].J Radioanal Nucl Chem,1988,124(2): 435-447.
[29]Thanh T T,Ferreux L,Lpy M C,et al.Determination Activity of Radionuclides in Marine Sediment by Gamma Spectrometer With Anti Cosmic Shielding[J].J Environ Radioact,2010,101: 780-783.
[30]Zvara I,Povinec P,Sykora I.Determination of Very Low Levels of Radioactivity[J].Pure Appl Chem,1994,66(12): 2 537-2 586.
[31]刘广山.海洋放射性核素测量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303.
[32]Yonezawa C,Matsue H,Mckay H,et al.Analysis of Marine Samples by Neutron-Induced Prompt Gamma-Ray Technique and ICP-MS[J].J Radioanal Nucl Chem,2001,248: 719-725.
[33]Chau N D,Niewodniczanski J,Dorda J,et al.Determination of Radium Isotopes in Mine Waters Through Alpha- and Beta-Activities Measured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Spectrometry[J].J Radioanal Nucl Chem,1997,222(1-2): 69-74.
[34]Oikari T,Koljola H,Nurmi J,et al.Simultaneous Counting of Low Alpha- and Beta Particle Activities With Liquid-Scintillation Spectrometer and Pulse-Shape Analysis[J].Appl Radiat Isot,1987,38(10): 875-878.
[35]Andrie C,Jean-Baptiste P,Merlivate L.Tritium and Helium 3 in the Northeastern Atlantic Ocean During the 1983 Topogulf Cruise[J].J Geophys Res,1988,93(C10): 12 511-12 524.
[36]Mulsow S,Povinec P P,Somayajulu B L K,et al.Temporal (3H)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90Sr,239,240Pu and241Am in the Arabian Sea: GEOSECS Stations Revisited[J].Deep-Sea Research Ⅱ,2003,50: 2 761-2 775.
[37]Povinec P P,Delfanti R,Gastaud J,et al.Anthropogenic Radionuclides in Indian Ocean Surface Waters: The Indian Ocean Transect 1998[J].Deep-Sea Research II,2003,50: 2 751-2 760.
[38]Schlosser P,Bayer R,Boenisch G,et al.Pathways and Residence Times of Dissolved Pollutants in the Ocean Derived From Transient Tracers and Stable Isotope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9,237/238: 15-30.
[39]Buesseler K O,Halverson J E.The Mass Sp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Fallout239Pu and240Pu in Marine Samples[J].J Environ Radioact,1987,5: 425-444.
[40]Buesseler K O.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R]∥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Radioanalytical Methods,Including Mass Spectrometry for Marine Materials,IAEA-TECDOC-683.Vienna: IAEA,1993: 45-52.
[41]Gastaud J,Povinec P P,Aoyama M,et al.Transport and Scavenging of Pu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Ocean[J].Progress in Oceanography,2010,89(1-4): 92-100.
[42]Hirose K.Plutonium in the Ocean Environment: Its Distributions and Behavior[J].J Nucl Radiochem Sci,2009,10(1): R7-R16.
[43]Zheng J,Yamada M.Plutonium Isotopes in Settling Particles: Transport and Scavenging of Pu in the Western Northwest Pacific[J].Environ Sci Tech-nol,2006,40(3): 4 103-4 108.
[44]Benitez-Nelson C R,Buesseler K O,Grossin G.Upper Ocean Carbon Export,Horizontal Transport,and Vertical Eddy Diffusivity in the Southwestern Gulf of Maine [J].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0,20: 707-736.
[45]Buesseler K O,Ball L,Andrews J,et al.Upper Ocean Export of Particle Organic Carbon and Biogenic Silica in the Southern Ocean Along 170°W[J].Deep-Sea Research Ⅱ,2001,48: 4 275-4 297.
[46]贾成霞.基于γ谱分析的胶州湾同位素海洋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3.
[47]刘广山,黄奕普,陈性保.锰纤维富集-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的224Ra、226Ra和228Ra[J].海洋学报,1999,21(5):65-71.
[48]谢永臻,黄奕普,施文远,等.天然水体中226Ra、228Ra的联合富集与测定[J].厦门大学学报,1994,33(增刊):86-90.
[49]温雪莲,杨海兰,吴斌,等.SPE固体电解质氚水浓集装置及其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3,23(6):583-586.
[50]Beck H L,Decampo J,Gogolak C.In-Situ Ge(Li)and NaI(Tl)γ-Ray Spectrometry,Health and Safety TID-4500: HASL-258[R].New York: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1972.
[51]Jones D G.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rine Gamma-Ray Measurements: A Review[J].J Environ Radioact,2001,53: 313-333.
[52]Tsabaris C.Monitoring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adio-activity Enhancement in the Aegean Sea Using Floating Measuring Systems[J].Appl Radiat Isot,2008,66: 1 599-1 603.
[53]刘广山.海洋核污染监测问题[M]∥海洋监测化学、生物传感器及集成技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55-170.
[54]郭之虞.加速器质谱学[M]∥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