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2012-04-10袁素霞张军英
袁素霞 张军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袁素霞 张军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疱疹,带状;拔罐;刺血疗法;穴位疗法;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俗称“蛇串疮”。其特点是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使人寝食难安,部分患者可因失治、误治或体质原因而遗留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临症护理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2010-09—2011-12,我们应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162例,并进行中医护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162例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男72例,女90例;年龄 18~70岁,平均(43.0±9.6)岁;病程2~15 d,平均(4.0 ±5.3)d;病变部位:腰腹部 103例,胸背部35例,四肢24例。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且既往无糖尿病和神经病变症状,无神经阻滞禁忌。
1.3 治疗方法
1.3.1 刺络拔罐 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后,以梅花针在簇集疱疹上迅速点刺,后将罐依次拔在皮疹处,蛇头蛇尾各拔一罐,中间视皮疹面积大小而定罐的数量,将罐排满,沿皮疹呈带状分布,留罐10 min,每日1次。
1.3.2 中药湿敷 将中药苦参20 g、黄柏20 g、马齿苋30 g、薏苡仁30 g,加水500 mL 浸泡20 min,煎煮30 min,取汁150 mL;再加水300 mL煎煮20 min,取汁150 mL,两煎汁液混合,用消毒好的8层纱布,浸于药液中,拧至半干,敷于创面上,使其紧密与皮损相贴,每次30 min,每日2次。
2 护理
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理论为指导思想,应用入院指导、临症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指导、中医特色技术护理等进行健康教育,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每日每班次的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分析病情发展,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健康教育,争取患者配合。
2.1 一般护理 ①保持室内安静,灯光柔和,以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和足够睡眠。②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减少飞尘,病室空气紫外线消毒,每日1次,每次30 min。③保持床单清洁、整齐,按需及时更换床单、被套。
2.2 疼痛护理 疼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伴随症状,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认真观察患者的行为、功能状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通过安慰患者、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使患者放松,并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如与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对于需要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
2.3 心理护理 该病发病急、疼痛明显,患者发病后往往存在恐惧、紧张的心理,常因病痛出现烦躁不安、心情抑郁并急躁易怒,故入院后应做好入院介绍和健康指导,向其告知带状疱疹的病因、发生、发展与预后,以及治疗的注意事项等,指出本病有自限性,治愈后能获终生免疫,使患者对疾病有所认识,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4 饮食护理 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鱼腥、虾蟹、鸡肉、羊肉等发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对于肝经郁热型[1],宜进食清热解毒之品,如菠菜、苦瓜等,睡眠要充足,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脾虚湿蕴型[1],宜进食健脾利湿之品,如冬瓜、扁豆、绿豆汤、薏苡仁粥等;气滞血瘀型[1],宜进食清解余毒、行气通络之品,如丝瓜汤、陈皮、洋白菜等,避免对流风直吹,防止感受风邪。
2.5 皮肤护理 尽量采取健侧卧位,防止压迫水疱。嘱患者穿清洁、柔软的棉质衣物,尽量减少局部抓挠、摩擦等对皮肤的刺激,不可自行乱刺、乱挑未破溃的水疱,以免导致感染,甚至留下瘢痕。
2.6 治疗时护理 治疗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及时说明针刺拔罐后的各种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使其体位舒适,避免在饥饿和饱胀时进行。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神色变化、效果和反应。点刺水疱时要平刺,不宜太深,同时一定要尽量把所有的水疱都点刺,放出疱液。因患者治疗时要充分暴露皮疹部位,应做好保护措施,用屏风遮挡患者,照顾患者心理感受;调整好室温,避免着凉、感冒。治疗后局部皮损保持干燥,直至疱疹结痂脱落;疱疹结痂后不要用手抓,让其自行脱落;在结痂的过程中有瘙痒是正常情况。
3 结果
本组162例,经9~20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症状好转,疱疹逐渐消退结痂,疼痛明显缓解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0 ±5.6)d;未见有遗留神经痛者。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引起皮肤的损害,常伴有明显的疼痛。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故治以清热利湿、除火解毒、通络止痛为主。局部水疱点刺可快速祛除蕴滞的湿热火毒,使气机、血脉通调,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围刺疱疹,具有阻止毒邪扩散的作用;拔罐后可使局部产生瘀血,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同时促使毒邪更易外泄,与刺络相辅相成,并可加强排毒止痛之功效。中药苦参、黄柏清热燥湿;马齿苋清热解毒;薏苡仁健脾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有抗病毒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通过局部湿敷,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局部,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或创面组织吸收发挥清热、利湿、解毒作用。
治疗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护,体现个性化治疗原则,从整体出发,使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护士不仅是患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
[2]付起凤,吕邵娃,李馨.马齿苋的药理活性及其保健功能[J].中医药信息,2001,28(6):130 -132.
R752.105;R473
A
1002-2619(2012)11-1719-02
袁素霞(1979—),女,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研究方向:中医护理在皮肤科的应用。
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