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
2012-04-10张芝芝
张芝芝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1级高血压病140-159/90-99mmHg(1999年WHO/ISH的标准)来说口服西药降压药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致使患者不能长期有效地用药,依从性较差,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接受。2011年04月—2012年05月期间采用自拟补气降压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1级高血压病患者(男38人,女22人),为我院2011年04月—2012年05月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病人,中医辨证属于气虚的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志愿受试并能合作者。2、符合高血压病(1级)西医诊断标准者(一周内不同日三次测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3、符合中医辨证为气虚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体检,常规血生化、肾脏及肾动脉彩超等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病程1周至一年不等,平均2个月。
2 治疗方法
临床上给予补气降压汤,基本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24g,麦冬30g,五味子9g,丹参15g,葛根24g,桑寄生30g,益母草30g,炙甘草6g,兼血虚血瘀者加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5g,鸡血藤30g,三七粉3g,等;兼见阴虚阳虚者加补益阴阳之品,如熟地黄20g,山药15g,肉桂9g,附子9g,牛膝30g,杜仲15g,等;兼见痰浊湿胜者加行气健脾化痰之品,如陈皮12g,白术15g,山药15g,砂仁6g,等,并随症加减,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晚服用,饭后服用。停用一切西药降压药及其他中药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血压值收缩压小于140mmHg,且舒张压小于90mmHg,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气虚症状[1]消失;显效:收缩压或舒张压有所下降,但未达正常范围,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气虚症状减轻;好转: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所均未下降,但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气虚症状减轻;无效: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所均未下降,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自汗等气虚症状也未减轻。
3.2 治疗结果
治愈:7例,占11.7%,显效:28例,占46.7%,好转:24例,占40%,总有效率为98.3%。
4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 “头风”、“头痛”、“眩晕”、“肝阳”等疾病范畴。就其病因病机中医多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立论,但是临床观察和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血压气虚证并非少见,韩明向[2]发现健康老人衰老证候以虚证表现居多,占83.71%,且比例随年龄逐渐增加,75~78岁时则为10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六十,气大衰,九窍不利。”《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故形坏而无子也。丈……五八,肾气衰……形体皆极……”说明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及肾中精气由盛到衰的过程。临床观察发现,虚证中又以气虚居多。
人体之气[3]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之脏。因此,高血压病气虚证的发生主要与脾肾二脏有关。如忧思劳倦、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肾气亏虚而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因有发于脾、肾之异,故又有补益脾气和补益肾气的区别。补脾者宜选防己黄芪汤、补中益气汤,补肾者宜选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则清阳不振、清气不升发为眩晕。正如《景岳全书·眩晕》载:“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汗多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因此对于为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而致的气虚型高血压病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治疗疗效显著,如李庆升[4]以补中益气汤治疗一顽固高血压病患者,前后用药13剂而获效。
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则形成瘀血,故气虚往往导致血瘀,而瘀血内阻、脑失所养便发为眩晕。虞抟倡“血瘀致眩”观点,杨仁斋《直指方》则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如刘晓丽[5]治疗26例患者,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另外,气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而化风,上扰清窍则眩,即“无风不作眩”。所以夹内风者,又宜平肝熄风,可选用天麻钩藤饮[6]或镇肝熄风汤以平熄内风,和畅气血。
再则,气虚水湿运化不利,可聚而成痰,血瘀津凝也可成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而发为眩晕,此即“无痰不作眩”。所以兼痰湿者,当施祛痰除湿之法,可选用半夏、胆南星、天麻、白术,或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以祛除痰湿。痰为阴性有形之物,滞留体内影响血液运行,又可产生瘀血,可在补气化痰的基础上稍加活血化瘀之品。《脾胃论·论饮酒过伤》说:“酒性大热,伤元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长期的饮食失调可以直接损伤脾胃,致脏腑功能紊乱,久之导致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以直接伤及内脏,也可以影响脏腑气机。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脏腑功能,日久出现正气亏虚。因此,调理肝脾,舒畅情志可预防高血压病。
所以,气虚是高血压病的发病之本,瘀血、内风、水湿是气虚证的病理结果,是发病之标,日久不除亦可耗伤正气导致气虚高血压病。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气虚型高血压病要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病证结合,在补气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补血活血、化痰熄风、健脾补肾等中药,循序渐进治疗。并且,可以结合临床药理研究辩证运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
[1]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5
[2] 韩明向,周宜轩,李平,等.“虚一瘀一衰老”模式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3):2
[3]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9
[4] 李庆生.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虚型高血压病[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18(2):40
[5] 刘晓丽.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病验案[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43):87
[6] 胡小勤,曾学文,唐亚平,钟卫干,王庆高,陈利国,张竞之,韦乃球,杨秀美,等.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肝阳上亢证关联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