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188例治疗体会
2012-04-10彭冀
彭冀
(邢台医学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医院外三科,河北 邢台 054000)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188例治疗体会
彭冀
(邢台医学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医院外三科,河北 邢台 054000)
肛门疾病;脓肿;外科学
肛周脓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典的方法是先行单纯切开引流术,待3个月后瘘管形成,再行二期手术根治术,病程长,患者痛苦大。近年来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越来越多,即一次性切开和挂线治疗肛周脓肿,均取得与经典肛周脓肿手术疗法一样的效果[1-2]。1999—2011年,笔者对188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8例均为我院外三科住院患者,
男154例,女34例;年龄2个月~72岁,其中18~60岁162例;病程3 d~5年,<30 d 160例;脓肿部位:肛门周围皮下106例,坐骨直肠间隙45例,骨盆直肠间隙21例,直肠后间隙16例。
1.2 诊断标准 患者有肛门周围的红、肿、热、痛的局部表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肛门周围的局部肿块,可有波动感,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可以在齿状线附近触及和见到内口或红肿痛性结节。根据与括约肌关系可以初步判断脓肿部位。经肛门B超对于高位脓肿和肿块不明显的患者可明确诊断和分型[3]。
1.3 治疗方法
1.3.1 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15例,骶管麻醉4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33例。
1.3.2 体位 侧卧位43例,截石位145例。
1.3.3 手术方法[4-6]检查确定脓肿范围和内口位置。
1.3.3.1 对脓肿范围较低,不超过肛门直肠环的低位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法。在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口。
依次切开分离各层脓腔,并以示指伸入腔内,分离脓肿纤维间隔,排尽脓液后用探针从脓腔探入,寻找感染内口,若无明显内口,可以针指向最薄弱处穿出,并切开内口。对有感染的肛隐窝、肛乳头一并切除。然后彻底清除腐败组织,修剪创口成“V”字型,放置生肌玉红膏纱条(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药物组成:甘草、白芷、当归、紫草、虫白蜡、血竭、轻粉,为了临床换药方便,将其制成大小不等的生肌玉红膏纱条备用)引流。
1.3.3.2 对脓肿范围超过肛门直肠环的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排尽脓液后找到内口,将消毒的橡皮筋经导针由内口引出,切开内外口之间皮肤,收紧橡皮筋两端并结扎固定。切口和脓腔内放置生肌玉红膏纱条引流。
1.3.3.3 对蹄铁形面积较大的脓肿采用置有孔乳胶管对口引流术。找到主灶脓肿,切开或挂线处理,在蹄铁形脓肿的副灶置管引流。
1.3.4 术后处理 常规给予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甲硝唑,术后第1 d给流食,当日控制排便1 d,以后可让患者每日清晨排大便1次,便后用温水坐浴,洗净创面和肛周后,创面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行单纯切开术者适时检查创面,防止假性愈合,对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要及时处理;对挂线者术后1周紧线;对置乳胶管引流者术后1周左右脓液排尽后可拔去引流管,使其粘连愈合。
2 结果
本组188例,临床治愈174例。随访6个月,肛门周围皮下脓肿106例,复发0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45例,复发2例(4.44%);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1例,复发7例(33.3%);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复发5例(31.3%)。
3 讨论
肛周脓肿由于起病急、发展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治疗,传统方法是进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此法简单易行,切口愈合快,但后遗肛瘘发生率高。有学者认为,肛周脓肿行一次性根治术,二次手术变为一次,不仅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痛苦,而且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有学者认为,早期行一次性根治术,由于内口寻找困难,窦道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形成假道,对一些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较大损伤,如操作不当还会形成肛管狭窄、肛门失禁或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有一定的复发率,应先切开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施行二期手术较为安全。
本研究者资料表明,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对于肛门周围皮下脓肿的低位脓肿效果较好,而对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高位脓肿,由于窦道形成不完善较长,有一定的复发率。同时,应用中药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促进化脓祛腐生肌,通畅引流,利于收口,加快伤口愈合。除了术者手术技术水平外,解剖及病理生理的特点也决定了复发率较高的现实,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肛周脓肿手术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内口寻找较为明确,窦道形成明显的低位脓肿患者,可实行一次性根治术;而对于内口寻找比较困难,窦道形成不好的高位脓肿患者,以切开引流,二期手术为佳。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562-564.
[2]Grace RH,Harper IA,Thompson RG.Anorectal sepsis:microbiology in relation to fistula-in-ano[J].Br J Surg,1982,69 (7):401-403.
[3]曹吉勋.中国痔瘘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0.
[4]张庆荣.肛管大肠手术图解[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95-110.
[5]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7-147.
[6]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24.
R657.1
A
1002-2619(2012)08-1269-02
彭冀(1968—),男,副主任医师,学士。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肝胆外科及外科疾病微创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