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疏肝方加针刺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41例疗效观察
2012-04-10刘炳辉杨忠义高周建松李英奇
刘炳辉 杨忠义高 晔 周建松李英奇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内科,河北 辛集 052360)
六君疏肝方加针刺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41例疗效观察
刘炳辉 杨忠义1高 晔 周建松2李英奇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内科,河北 辛集 052360)
疏肝;食管炎,消化性;针刺疗法;中药疗法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疾病,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而致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造成食管黏膜糜烂等炎性损害,以胃脘胀满不适、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感、疼痛、嗳气、泛酸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老年人胃肠功能下降,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食管压力梯度增加,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1]。2010-03—2012-04,我们采用六君疏肝方合针刺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41例,并与西药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1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患者,年龄58~6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8~68岁,平均63.4岁;病程1个月~21年,平均2.8年;病情分级[2]:Ⅰ级20例,Ⅱ级15例,Ⅲ级6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9~68岁,平均62.1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2.7年;病情分级:Ⅰ级19例,Ⅱ级16例,Ⅲ级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订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2]确诊。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糜烂性胃炎,肝、胆、胰腺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及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腹部外伤手术史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六君疏肝方合针刺。六君疏肝方药物组成:人参10 g,白术、茯苓各9 g,炙甘草6 g,陈皮9 g,半夏12 g,香附10 g,砂仁6 g,紫苏梗10 g,木香6 g。泛酸加黄连5 g、吴茱萸3 g、海螵蛸15 g、煅牡蛎20 g;嗳气频繁加柿蒂10 g;胸膈满闷加薤白5 g、瓜蒌皮10 g、厚朴10 g;脘腹胀满,喜温喜按,大便溏泄加干姜5 g、吴茱萸5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针刺治疗取穴:天突、上脘、中脘、下脘、脾俞(双侧)、胃俞(双侧)、肝俞(双侧)、足三里(双侧)、上巨虚(双侧)、太冲(双侧)。常规进针,中等刺激,先泻后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2 对照组 予西米替丁片(石家庄利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719)0.2 g,每日3次口服;多潘立酮片(吗丁啉,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3) 10 m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与治疗有关的药物,戒烟,忌食刺激辛辣食物。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内镜下黏膜破损消失,停药3个月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内镜下黏膜破损有改善,下降1~2个等级,停药2个月复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内镜下黏膜无改善[3]。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41例,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40例,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2.50%。2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41例,复发13例,复发率31.71%;对照组40例,复发29例,复发率72.50%。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1)。
3 讨论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大都存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慢性胃肠道疾病也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基本机制为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及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反复刺激[3]。目前认为,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动力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最有效的方法。西医治疗有确切疗效,但复发率高。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吐酸、反胃、嘈杂等范畴。食管为受纳水谷之通道,属胃,胃与脾互为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通为用,以和降为顺,反升不降则为逆。胃的通降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正常。老年患者素体脾虚,复因情志不畅,气郁肝伤,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治宜疏肝和胃降逆。六君疏肝方方中香附、砂仁疏肝理气,降逆和胃;陈皮、半夏理气健脾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固本;紫苏梗、木香理气调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砂仁、白术、香附可促进胃排空,加强胃肠动力[4-5];人参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机体抵抗力[6]。针刺选取天突、上脘、中脘、下脘为局部取穴,针刺直达病所,促进胃肠蠕动;脾俞、胃俞、肝俞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之功;足三里、上巨虚为六腑之下合穴,有运肠和胃之功;太冲有疏肝调气解郁之功。针刺上述诸穴,可使食管蠕动增强,明显改变胃和小肠活动,胃体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7]。
本研究结果表明,六君疏肝方内服联合针刺可明显改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梁聚民.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251例分析[J].甘肃中医,2011,24(1):26-27.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
[4]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砂仁对大鼠胃肠运动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1,9(4):205-207.
[5]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5):436-438.
[6]李新芳,吕金胜,胡友梅.人参皂甙合剂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15(5):10-13.
[7]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04.
R571.053.1;R245.31
A
1002-2619(2012)08-1151-02
1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辛集 052360
2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外科,河北 辛集 052360
刘炳辉(1963—),男,主治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脾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