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2012-04-09马翠英
马翠英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天津 301800)
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
马翠英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天津 301800)
护理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肌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广义护理安全除上述狭义的概念外,还包括因护理事故或纠纷而造成医院及当事护理人员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等,以及在医疗护理服务场所环境污染、放射性危害、化疗药物、血源性病原体、针头刺伤等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是最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当今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如何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此文分析了护理安全因素,提出了护理安全管理相应对策。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素质因素: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聘用合同制护士承担常规医疗工作,是近年来医院用工制度的一项改革。但是,合同制护士的待遇普遍不高,归属感不强,在某种程度上与城市中的“民工”有点相似,这也是不争的事实[2]。大量低学制护士的聘用,护士的流动性随之加大,导致护士群体素质参差不齐[3]。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护理事件,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2 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经验不足或工作能力差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复杂,技术要求高,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护理安全[4]。
1.3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加大各部门的工作量,造成部分科室的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5]。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1.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例如手术室护士在接患者上手术台时,没有核对床号、姓名和未遵守清点物品制度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6]。观察不仔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给予迅速处理,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导致护理差错事故影响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7]。执行医嘱不严格,表现为盲目执行医嘱和执行医嘱错误。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常规,或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护理工作中存在侵权行为[8],例如为患者做特殊检查或治疗时未履行告知义务,未获得患者的同意,未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等漠视患者权利的现象。护理记录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如治疗时间顺序颠倒,记录字迹不清晰、涂改或代签名,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未记录,患者用止痛药后无效果观察记录,患者外出时护士凭主观想象填写生命体征等,均可为护理纠纷埋下隐患。交接班制度不严格,不注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未经主管医师同意私自允许患者外出或离院,对此也没有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导致护理过程中由于不注重自我保护,潜在着许多法律问题[9]。
1.5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有很多种制度,如三查八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高新尖技术应用于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安全护理制度。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或者虽有制度但不能严格落实,如奖惩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不能体现高危科室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由此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这也是护理安全的较大隐患[10]。
1.6 缺乏以人为本服务观念,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患者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由于编制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护士无法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也无暇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各种技巧,不能满足患者身心护理的需求而不自觉地侵犯患者的各种权利。医护之间对专业性问题解答不一给患者造成误解和不安全感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9]。
1.7 护士执业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受到多种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的安全威胁,如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以致罹患医院感染以及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紫外线、X线照射,化学消毒剂刺激及烧伤,噪音污染,医疗垃圾污染及心理损伤等,均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11]。
2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年轻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基”培训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有计划地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科室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并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12]。
2.2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护理部收集相关安全隐患案例,对护士进行警示教育,同时组织学习护理核心制度、护士素质和职责,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考试考核达合格。对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13]。
2.3 合理配置人力,实践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与使用,增加护士编制,使床护比达到1:0.4以上,病区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制,护士按职称分组、分层使用。每个病区分2~3组,每组负责10~20张病床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每个病区每位责任护士负责5~6个病人,责任组长负责危重病人的一切治疗和护理,包括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除此之外,负责监督指导全组其他责任护士的工作。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在分工方面做到能力强弱搭配,在工作繁忙时段增加人力,确保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安全到位[14]。
2.4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和法规知识教育: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使她们认识到卫生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即是对医疗和护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医疗护理行为的保护。培养护士“慎独”精神,强化细节管理。组织学习有关医疗法律和法规,不断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和证据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法律问题[15]。
2.5 加强责任心:强化法律意识始终围绕“以人为本”服务思想,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从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责任”二字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必修课[15]。
2.6 健康教育要贯穿输液的整个过程,输液前告知患者用药目的,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特别告知患者勿随意调节滴速,若有不适应及时通知护士。输液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巡视护士可利用换瓶、调节滴速及病情观察的时机,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待输液时的注意事项,指导有利疾病康复的饮食及康复锻炼方面的知识等。尤其加强对使用特殊刺激性强的药物、高渗性药物患者的重点巡视,把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15]。
2.7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加强医疗环境和医疗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认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医疗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的强度等。实行三级监控[16]。
2.8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医护人员的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在操作中必须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一旦刺伤,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用双指轻轻挤去刺伤部位血液,用消毒液冲洗消毒,做好生化检测。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锐器伤,以减轻锐器伤的危害[17]。
3 小结
分析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管理方法。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排除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通过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了护理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18]。
[1]杨顺秋,吴剑源.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疗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林嘉鳞,徐娉.对医院合同制护士的现状调查于思考[J].天津护理,2007,15(1):29.
[3]李益民,国秀娣,荷小莉,等.危重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7,(1):28.
[4]焦志红.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09,1:109.
[5]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386.
[6]曾选飞,黄金.护士工作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及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40.
[7]郑敏.临床护理观察不到位所致几起医疗事故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47.
[8]杨雪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6):44.
[9]李小玲.影响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1(2):8.
[10]朱晶.医院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疗,2007,26(19):32.
[11]罗敏.加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7:22-23.
[12]栗慧娟,史雅琴.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240.
[13]韦德云.脑卒中患者住院期的安全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4):23.
[14]陈雪芹,李丽霞,张杏菲.影响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因素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3):159.
[15]李芃.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分析及干预[J].天津护理,2011,19(6):342-343.
[16]尹雪梅.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的实践体会[J].天津护理,2011,19(6):341.
[17]邓利平,江兰英.手术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8-689.
[18]马静,沈钺.神经外科病房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1,19(4):226.
R471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312-02
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