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2012-04-09孙洪
孙 洪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和护理
孙 洪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通过对带状疱疹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带状疱疹;治疗;护理
带状疱疹(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合后极少复发。带状疱疹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蛇串疮”。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白话解》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称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如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痛。”又如《外科启方》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5~7个成堆,亦能散开。”[1]亦有人称之为“缠腰龙”者。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或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搏结,素感毒邪而发病。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预防感染。
1 辨证分型
1.1 肝胆实热型:局部皮损鲜红、水肿,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大便干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1.2 脾湿肺热型:局部皮损颜色较淡,水疱多,疱壁松驰,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粘而不爽,小便色黄,女性白带增多,舌质淡红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1.3 气滞血瘀型: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2 治疗
2.1 全身治疗
2.1.1 抗病毒治疗:尽早使用阿昔洛伟500 mg静脉滴注1次/d。
2.1.2 止痛药:可口服布洛芬胶囊或吲哚美辛片,也可以肌肉注射双氯氨酚酸利多卡因针95 mg。必要时还可行神经阻滞和封闭。
2.2 局部治疗
2.2.1 炉甘石洗剂外涂,3次/d。
2.2.2 眼部疱疹可用3%的阿昔洛伟眼药水滴眼,3~4次/d。
2.2.3 物理治疗可用红光、激光局部照射,2次/d,消炎止痛,缩短病程。
2.2.4 针刺疗法减轻疼痛。可针刺肺、肾上腺、内分泌、枕等穴位。
2.3 辨证治疗
2.3.1 肝胆实热型: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3.2 脾湿肺热型: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2.3.3 气滞血瘀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兼清除余毒。方可用活血散瘀汤加减。
3 中医护理
3.1 日常护理
3.1.1 病室静谧清爽。《素问·生气能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以浮。”如果环境噪扰,不能保证病人充分休息,神气将不浮越,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甚至病情加重。[2]保持病房清洁,减少飞尘,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室温宜偏凉。清洁安静,空气流通,床单整洁干燥,衣被柔软,以免刺激皮肤,衣被有污染及时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3.1.2 起居顺应天时:人与天地相通,顺应自然,根据病情、气候变化,对衣着起居适当调整。
3.1.3 劳逸适合病情:适当卧床休息,并根据病情、病人的兴趣和可能,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增加舒适感受的活动,还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在生活上协助病人满足需要,使病人心情舒畅。
3.2 心理护理
3.2.1 解除思想顾虑: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耐心向病人讲解本病有关知识,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开导,鼓励病人增加治疗信心,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实行人性化护理,让病人愉快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3.2.2 避免情志刺激:精心护理,以亲切、耐心、体贴的服务,使病人心情舒畅、情绪安定。并做好生活起居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生气、暴怒。
3.2.3 培养乐观情绪:向患者说明培养良好的心境、乐观的人生观、树立其信心,并保持其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机体战胜疾病。
3.2.4 运用以情胜情:适宜的情感,可以疏泄气机,调合气血。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3.3 饮食护理
3.3.1 食应卫生:饮食清洁卫生,保证良好的情绪和食欲。
3.3.2 食应有节:饮食应有节制、有规律。
3.3.3 调和五味: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3.3.4 饮食宜忌:饮食应多样化,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增强抗病能力。多进具清热、利湿、解毒的食品,如冬瓜、丝瓜、苦瓜、绿豆、赤小豆等以清热解毒。忌食辛辣、鱼腥等动风发物及肥甘厚味等动火之食。
3.4 物理治疗:激光照射消炎止痛,缩短病程。耳穴压豆治疗止痛,取穴相应区强反应点,如肺、肾上腺、内分泌、枕等穴位。针刺治疗取穴:环跳、风节、阳陵泉、丰隆、绝骨等。避免摩擦和搔抓,修剪指甲。讲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病人掌握预防感染的措施。局部水疱不宜挑破,可用无菌注射器抽疱液,但不除去疱皮,以防继发感染。
4 讨论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在无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并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病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至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通过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既能减轻病人疼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又能针对患者不同体质,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6-210.
[2]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R473.5
B 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303-01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