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状分析及监管探讨
2012-04-09孟昭琛段英霞
孟昭琛,段英霞
(山东省莱芜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莱城区分局,山东 莱芜 271100)
基层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现状分析及监管探讨
孟昭琛,段英霞
(山东省莱芜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莱城区分局,山东 莱芜 271100)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基层医院、村卫生室及药店检查中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中成药的使用在基层存在许多缪误,能否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中成药,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安危,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兴衰,药品监督应发挥应有的监督检查职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中成药;合理使用;监管
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一种行业规范,也是医疗行为的一项准则。中成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历经千年磨炼,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后人科学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我市基层医院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使用中成药不够合理,偏离了中成药自身的轨道,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增多,医生担忧,患者困惑。正确对待中成药,认真研究、合理使用中成药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基层医院及村卫生室、药店检查中关于中成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1 滥用误用中成药的现象
1.1 不循规矩,有悖医理:部分中医医生,绝大部分西医医生基本功欠缺、完全脱离中医药理论体系,用纯西医的观点使用中成药。根据药品说明书、现代药理功效,生搬硬套,广泛大量使用中成药,我们不否认这些药理研究成果,而是反对这种违背中医精神,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的用药方式。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随症治之,随证用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如见到感冒患者,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无论是患病早期还是末期,感冒清热颗粒或银翘解毒丸成了常规用药;又如见到大便困难者就投以麻仁润肠丸,至于是因热结、燥结,还是因血虚、气虚、伤津,则全然不顾;见到牙龈肿痛就投以牛黄解毒丸,至于是因胃火炽盛,或是肾阴亏虚,还是虚实夹杂,则一概不论,机械僵化,生搬硬套,碰对了证型则可愈病,若与证型不合,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误病情,增加患者病痛。
1.2 望文生义,主观臆测:有些医生对所开具的中成药药物组成不甚了解,功用主治知之不详,仅凭药名就贸然使用。由于主观臆测的成分大,往往与事实有偏差,甚至与病情完全不符。如感冒清热颗粒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有人见到有“清热”二字就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显然是错误的。更有人将其与感冒退热颗粒混为一谈。两种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治证型截然相反。感冒清热颗粒的功效是疏风散寒,感冒退热颗粒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又如羚羊清肺丸、养阴清肺丸、养肺抑火丸三种药字面上都冠以清肺之名,但实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中成药,有的医生分辨不清,认为三者大同小异,甚至相互代用,其后果不言自明。这种望文生义、主观臆测的做法,既不科学又缺乏责任心。
1.3 滥用补剂:中成药中补益剂占有较大比例,讲补益、重调理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使用补益剂时应当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自身特点,遵循“虚则补之”的用药法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补益药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补益药即是营养药,是滋补品,甚至将其视为保健食品。现在社会上流行服用六味地黄丸,不问年龄长幼,性别男女,体质强弱,认为服必有益。六味地黄丸属滋补肾阴之剂,为肝肾阴虚、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等症所设,肾阳虚患者服用绝无效果;倘若痰湿之人服用,还会出现腹满、胸痞等不适症状。此外将十全大补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作为保健品服用的也大有人在。对普通百姓而言,由于缺乏中医药常识出现此情本不足为怪,但作为医务人员不加宣传,不加制止,甚至随声附和,显然是不当之举。
1.4 忽视药物毒性和服法:“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中成药是讲究剂量的,如果用量过小效力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剂量过大,药力太猛,可伐人体正气。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含有有毒药物的中成药,同样会对机体产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使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报告屡见不鲜,其中因医务人员不规范或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亦不在少数。在严格掌握剂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服法,如滋补药在饭前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或欲使药力停留较久的宜在饭后服,有些成药在服用时需要加药引助药效,如藿香正气片在呕吐时,宜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祛寒止呕作用。
1.5 随意扩大用药范围:对于人类的一些难治病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方法,有人试图用中医药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于是相继出现了不少中药疗法,如用清热解毒药抗癌,用化痰药降血脂,用泻下药减肥,用活血祛瘀药消癍等等。应当说这一初衷是可取的,也是值得褒奖的,但应遵循中医理论,采用科学方法,如用传统中医理论解释不清,用现代科学无法验证时,盲目随意地扩大用药范围,甚至作为用药常规则是无益的。
1.6 忽视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合理的中西医联用可以增强疗效,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含有人参的中成药,不宜与鲁米那、水合氯醛等镇静止痉药合用,否则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而发生生命危险,也不易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加强对胃黏膜的刺激而引起消化道出血;四环素类与含龙骨的龙牡壮骨颗粒、与含石膏的牛黄解毒片等合用,可形成难吸收的螯合物,而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
1.7 经营管理不善:许多中成药是非处方药,在所有的药店中普遍存在,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小的药店驻店药师不在岗现象很普遍,有些药店驻店药师即使在岗也是西药师而非中药师,片面认为中成药是非处方药,毒性小,更有甚者为了经济效益,不懂装懂,向患者出售中成药;有些患者,仅凭药品说明书及自身感受,乱买中成药,造成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
1.8 中成药的储存保管不当,造成质量下降:中成药一般应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注意防潮防霉变,防粘结酸败。中成药剂型品种多,某些品种还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因素,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条件所限,达不到应有的储存标准,从而造成质量下降。
2 监管探讨
综上所述,中成药在基层乱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人民的用药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作为监管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管。
2.1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与卫生部门联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辨证论治,根据疾病治疗原则和病情需要制定治疗方案,避免中成药乱用。
2.2加大推广执业药师制度:目前执业药师制度在基层推广不够普遍,医疗机构许多单位没有执业药师,经营企业大多数执业药师不在岗,给安全用药埋下了安全隐患。应加大执业药师制度的推广,要求每个单位必须配备执业药师,并保证执业药师在职在岗。
2.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用药意识:药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职业道德;进一步对人民群众加强药品“两重性、专属性”教育,不要仅凭说明书和一些主观臆测,乱用药品,应确保用药安全。
中成药作为祖国医药瑰宝,只有辨证施治、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疗效,让我们共同努力,正确使用中成药,让他们在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中,发挥更大作用。
[1]卢妤.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J].海峡药学,2009,21(11):210-211.
[2]于淑英,张岩,陈波.中成药的使用误区[J].中国医药前沿,2011,6(6):66.
[3]刘忠杰,黄金秀.浅析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合理使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3(7):184-185.
[4]周超凡.理性对待中药不良反应[J].中医杂志,2007,48(2): 109-111.
R197.32
B学科分类代码33081
1001-8131(2012)04-0300-02
201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