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反叛、困惑

2012-04-08李芝蕾

飞天 2012年4期
关键词:埃德男权肖邦

《觉醒》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代表作,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重见天日。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女性伦理就是从女性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就是从女性视角看世界、看社会、看异性、看自身、看两性关系等各种伦理问题。本文从女性伦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女主人公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对男权社会的反叛,然而这种反叛由于受社会时代的局限,只能以失败收场,而女主人公也陷入迷惘、困惑的状态。

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所谓自我意识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自由自觉的认识和把握自我与非自我的内在自主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认识与改造自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于女性的自我意识,中国学者程晓兰女士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她认为“《觉醒》现已成为妇女文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女性主义批评的热点。因为它(较早地)提出了今日女性所提出的问题: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如果自身缺乏自我意识,那她就不能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女性要获得解放和自由也只能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凯特·肖邦生活的时代是一個男权统治的时代男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体制在西方有着很深的渊源。在这种男性住在的社会体制中,妇女受到双重的压迫和歧视。

在维多利亚时代,性是最为忌讳的话题之一。基督教的禁欲注意与人的自然力的斗争最终是以大量无可争辩的事例证明失败而告终。人的自然冲动是不会因为有了这种压抑而有所减弱或消失。埃德娜在结婚德几年里,从没有与她丈夫体会到性欲与性的快感就是在这样的宣传与舆论教化下的结果。但是她的自然本性是不听从这种教化的,在埃德娜学会游泳的那刻起,突然感受到自身意志的力量,而且是各种感觉的骚动,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由于那个夏天培养起来的感情,她“第一次感到欲望的悸动”。在罗伯特离开她去墨西哥那段日子里,她时时渴求着罗伯特。当回忆他们坐船到一岛游玩以及他们在一起的浪漫情趣时,她感觉到一种奇妙的欲望之流涌遍全身,使她的画笔失去力量,使她眼里燃起奇异的光。埃德娜此时的觉醒到达了另一高度。

二、男权势力下的反叛

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道德风尚在整个社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崇尚男权至上的伦理道德观,认为妇女要守贞洁,持家和相夫教子。她们的生活轨迹只能固定在家庭和教堂两端之间。女性只能按照男性的伦理道德标准生活。在这部小说中,觉醒了的埃德娜终于认识到她的生活是多么地空虚,她一直被桎梏在婚姻和家庭之中,被男性的权利所奴役,扮演着社会所规定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她没有自我。埃德娜的觉醒无疑要为寻找自我而进行反叛。

埃德娜的反叛不但是有意识的,而且是积极的。当她“认识到她作为一个人在宇宙间的地位”时,她就独立地选择了一条反叛逆者的道路。她要冲破社会强加到女人身上的行动准则,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大胆地追求自己当家作主的生活方式。她对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制的反抗首先表现在她拒绝再去顺从地扮演社会分配给自己的妻子角色。她不再像以往那样每个星期二在家招待丈夫生意圈子里的朋友。她开始越来越少地在家务事上花费精力。她是爱孩子的,但她明白没有自我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她不愿意只为别人而活着。

埃德娜的丈夫是保守德克里奥尔人,他把妻子看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称埃德娜是他生活中德一件贵重物品。她不愿再成为丈夫泄欲的工具,不想再做替男性服务的对象。埃德娜冲破男权制度下传统规范德进一步行动时从丈夫豪华舒适的住宅里搬了出来,住进了属于自己的“鸽子笼”。她还试图以绘画,从而彻底摆脱对丈夫的经济依赖。

三、无力的迷惘、困惑

作为一个女人,埃德娜时时处在叛逆性别决定她所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和生活方式中,她处处在张扬和释放自我意识的力量以试图超越性别界限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然而男权制度为了维护男性对女性的支配特权,任何形式的僭越都不能被容忍。所以埃德娜最后的自杀一方面是男权制度对她违规行为的惩戒和否定,另一方面也有她自身不够坚强的原因。“想要飞越传统和偏见的鸟儿得要有强壮得翅膀,小东西伤痕累累、精疲力竭地掉回地面的景象真悲惨”。埃德娜就是这只伤痕累累的小鸟,一只没有足够强壮翅膀的小鸟。她已经勇敢地冲出了束缚她的鸟笼,却没有力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她挣脱了丈夫、婚姻的枷锁,却又割舍不了对另一个男人的依恋,因而挣扎于自我独立和对男人的需要之间。

埃德娜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她一方面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张扬来反抗强大的男权社会,另一方面又趋同于男权社会。埃德娜从家庭中走出来,从丈夫德束缚下走出来,又走向了对另一个男人的依恋。对罗伯特的埃是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的。她对他情欲的渴望,使她不能完全地保持自我。同时在世俗的压力下,懦弱的罗伯特选择了逃避,他抛下埃德娜远走他乡。罗伯特德离开后,埃德娜对他的思念和渴望使她六神无主、情绪低落。“罗伯特的离开在某种程度上带走了一切事物的光明、色彩及意义。她的生活状况一点儿也没有改变,可她整个存在变得没有生气,象一件褪了色的衣服不能再穿了。”埃德娜知道她对罗伯特性欲的渴望是另一种形式的奴役。觉醒后的埃德娜困惑了,“她(埃德娜)是个女人,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可是,在她生活的社会里却没有为她准备一锥立足之地”。

埃德娜的命运结局是19世纪男权社会中妇女命运悲剧的典型表现。埃德娜的矛盾其实也是创作者肖邦的矛盾,肖邦一方面勇敢地打破女性文学的禁区,大胆地揭示在男权制度所谓道德标准压抑下的女性的心理和渴求,另一方面肖邦对于已经觉醒的并勇敢表达出内心渴求的女性的出路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肖邦自己的也许很清楚她的理想女性——和男人一样不受家庭的羁绊而走向社会拥有工作并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男人一样有自由、一样能够主动表达自我的需要包括情感的需要和性爱的需要,在她那个时代是根本没有出路的。所以主人公埃德娜虽然能够觉醒,但由于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也只能陷入迷惘、困惑之中。

【参考文献】

[1]金莉,2004,《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作品》.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Kate Chopin, 1992, 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hort Stories. Batman Books, a division of Batman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Inc.

(作者简介:李芝蕾,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埃德男权肖邦
Myth and Mechas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埃德娜·沃林的澳洲大利亚风情园
大项目
肖邦的魔法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从古典到西洋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分析
小狗圆舞曲
一夜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