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道德经》的文学价值与贡献

2012-04-08郝米娜

飞天 2012年4期
关键词:道德经道家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因古时老、李同音,聃、耳同义,故又被称为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曾经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官,是一种类似史官的职务,后世普遍认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皆源自于史官和帝王经验。上古及中古时代,史官在司天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守藏室是当时周朝的典籍收藏之所,可以说是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老子在任守藏官时,通过如饥似渴的博览群书,逐渐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再加上春秋时期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其出生地陈楚地区自古以来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三者相互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认为一切皆由道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道亦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道,道就是无。老子认识到天地万物都存在着两个对立面并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政治上,老子反对开启民智,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主张无为而治,提倡清心寡欲、清净无为,认为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无德之德乃为大德是社会发展的至高治本原则。他向往原始社会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乐、乐其俗。其理想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认为安贫乐道、安时处顺、由齐物我、齐万物、物我两忘、直至最终达到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其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传老子在离宫归隐,骑青牛西游秦国时,欲出函谷关,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知其是当时圣人,焚香行弟子之礼并恳求老子将其圣智著为书,以流芳千古造福万代。于是老子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将自己的思想著述成书,共分上下两篇五千余字。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即《德经》,深刻阐述了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合称《道德经》。《道德经》对中国古老的哲学、政治、宗教等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易经》《论语》被誉为是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二、《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神韵,阐述了道家对于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等规律的认识,被誉为是万经之王。《道德经》延续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治国方略。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之后,西汉初定,早期的几代统治者皆以秦亡为戒,认为维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并恢复社会经济,需要努力缓和阶级矛盾,因此提出了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这种稳健的治国思想,对于稳定汉初动荡的政治局势建立有序社会起了极大的作用,在实现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使经济得到了迅速的重建与发展,取得了汉初社会初步的稳定与繁荣。大唐盛世的造就也与《道德经》有密切关系,唐朝的统治者采用了老子以德治世的思想,推行全民德化教育,使道德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社会环境谦和安宁。唐太宗李世民尊崇老学,并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唐玄宗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民间无论士庶均须家藏一本。开元29年时,成立玄学院,招收生徒学习《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典籍。通过每年举行的定期考试,培养了大批道德人才。唐朝重视、奉行以德治国的方针,使老子的《道德经》家喻户晓、士庶皆尊。坚实了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础,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谱写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世华章。除唐玄宗李隆基外,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帝王都曾为《道德经》作过注释。而汉张良、陈平、三国诸葛亮、唐魏徵、明刘伯温等人都受到《道德经》的影响,重德修德明德恃身,成为君王的道德良师或辅弼名臣,辅助君王以德化人,以德治世。《道德经》中子孙以祭祀不绝成为了民间约定俗成的准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祭祀文化。31章关于左右的论述也成为历代的设置,即文左武右。《道德经》中还有大量与军事有关的主张,其中认为战争应用人之力,不应用兵逞强;以守为主,以退为进;以柔弱胜刚强;祸莫大于轻敌;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等见解,即使是今天也是有一定实用性的。除了在中国,《道德经》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也很大,唐朝时玄奘法师将其译成梵文传到印度等国。16世紀开始,《道德经》就被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带走的两本书中,就有《道德经》。而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第二次就职时曾用《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的主张来阐释他的治国理念。鲁迅则认为,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蒲克明认为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三、《道德经》对文学的影响

《道德经》六千字不到,却将老子思想囊括无遗,每个字后都透露着信息、事物、精神、知识、道理,可谓字字珠玑耐人品味。《道德经》用诗体写就,句式整齐且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汉文字的音韵之美。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等词句,押韵的同时平仄相扣,音韵美与旋律美兼备,在这种美的享受中缓缓道出深刻的哲理。《道德经》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老子的思想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名句则使用了联珠的修辞手法,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有力的反映了事物的有机联系。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使用了回文的手法,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展现了古文言文之美。此外还运用了排比、比喻、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文的可读性。《道德经》中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至理名句,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道德经》不过短短五千余字,而名言佳句却俯首皆是,除了是道家书籍的经典,更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老子《道德经》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两汉文人,从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到张衡、马融、弥衡等名家名作,几乎无一例外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追求精神自由造就了唐代文人自由不羁的浪漫情调,其代表人物李白的诗歌中就有许多反映了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可以说,盛世文人用老子《道德经》思想来助长豪情,乱世文人则将它当作精神信仰。《道德经》中自然、清静、无为的观点被后世文人学者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乔凤杰.论老子思想的方法论性质[J].中州学刊,2003,(3):138—141.

(作者简介:郝米娜,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道德经道家老子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