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七氟醚麻醉围拔管期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2012-04-08邹毓媚章玲宾吴益芬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七氟醚躁动苏醒

邹毓媚 章玲宾 吴益芬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入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83%[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356例,其中男236例,女120例;年龄2~10岁;体重12~32kg;手术时间30~220min。手术包括:腹部手术185例,耳鼻咽喉、口腔手术59例,骨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59例。

1.2 方法 入室后监测意识、ECG、BP、SpO2,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min;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入8%七氟醚诱导麻醉。意识消失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并给予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术中用2%~3%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氧流量改2L/min;术毕停吸七氟醚,氧流量调至5L/min,排尽七氟醚,待患儿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即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经面罩吸氧;术中严密观察监测患儿BP、HR、RR、SpO2的变化及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

1.3 评价标准 术后躁动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分:安静;2分:不安静,但能容易安静下来;3分:中度躁动不安;4分:反抗,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2分为无躁动,3~4分为躁动。

1.4 结果 本组356例患儿发生躁动(3~4分)254 例 (71.3%);无 躁 动 (1~2 分)102 例(28.7%)。躁动患儿造成静脉输液不滴、外渗、滑脱85例;切口包扎脱落、出血28例;气管导管滑脱2例;胃管滑脱2例,不良后果发生率为46.1%。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访视与沟通:患儿由于发育不够成熟,对陌生环境、轻微刺激,容易诱发恐慌心理,引起哭闹、兴奋、不安等表现;此外,患儿与父母暂时的隔离,也会增加紧张和恐惧,因此,术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仔细的交流,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告知患儿及家长麻醉过程是轻松及无痛的,对患儿进行亲切的鼓励,解除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感,降低患儿的心理应激,提高心理承受阈值[3];(2)加强工作责任心,重视预防躁动的发生: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小儿麻醉的相关知识,高度重视术后护理,防范全麻术后躁动所产生的危害;(3)术前备好监护仪器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备齐抢救物品,如吸氧装置、气管插管器具、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2.2 躁动的观察和护理 (1)患儿入室后,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患儿进一步放松,利于七氟醚麻醉的诱导。采用一口气麻醉诱导法,诱导前将麻醉挥发罐刻度调至8%,氧气流量为4L/min,予充麻醉回路。由于吸入诱导有可能出现咳嗽、屏气等现象,进入麻醉期患儿可能出现不自主的肢体运动,护士对出现情况时相关药物的应用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慰、固定患儿。配合麻醉医师合理用药,充分镇痛,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为术者提供宽松的手术环境;(2)选择适宜的停止七氟醚麻醉药吸入时机,苏醒时尽量排尽七氟醚,减轻其后续作用,并进行完善的术后镇痛[4]。患儿镇静状态无刺激下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潮气量(6~7)ml/kg、脱氧下SpO295%时拔去气管导管,可减少患儿苏醒时的不适感和躁动的发生;(3)麻醉苏醒前由于患儿发生躁动,有可能导致坠床而受到意外伤害,也可能由于患儿不自主运动而致各种导管、引流管被拔除,切口包扎脱落、出血,甚至伤口裂开。加强术后监护,在苏醒期内确保室内环境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各种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恶性刺激诱发躁动;预防性地给予床挡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患儿从床上跌落;注意保暖,防止患儿躁动将被子踢开;做好各种导管及引流管的维护;(4)麻醉苏醒期内,要有专人在床旁看护,密切监视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并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应密切监护;患儿一旦发生躁动,要明确并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3 小结

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诱导迅速、平稳、吸收清除较快等优点,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围拔管期躁动。因此,要加强七氟醚麻醉围拔管期躁动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术前访视充分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减低患儿的恐惧和陌生感;(2)加强工作责任心,重视预防躁动的发生;(3)配合麻醉医师合理用药,充分镇痛,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4)确保室内环境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减少刺激,保护性约束患儿,防止跌落和各种导管被拔脱;(5)麻醉苏醒期专人看护,密切监视患儿生命体征;积极去除躁动诱因,并进行对症处理。

[1]Machotta A.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 repair[J].Anaesthesist,2005,54(5):455-466.

[2]Malviya S,Voepel Lew is T,Ramamurthi RJ,et al.Clonidinef or the prevention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young children:efficacy and recovery profile[J].Paediat r Anaesth,2006,16:554-559.

[3]祝义军,史东平,封卫征.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69-170.

[4]朱 林,肖洪波.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1):988-989.

猜你喜欢

七氟醚躁动苏醒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