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2012-04-08凯,张

护理与康复 2012年8期
关键词:双腔碳酸血症

吕 凯,张 菊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2.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医学院与生物工程分院,浙江杭州 310012)

麻醉复苏期间双腔支气管导管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3例的护理体会

吕 凯1,张 菊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2.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医学院与生物工程分院,浙江杭州 310012)

麻醉复苏期;双腔支气管导管;高碳酸血症;护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45

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不但有利于开胸手术时充分暴露视野,同时能分隔双肺,防止分泌物交互流布,有效避免炎症扩散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国外已有相关报道[1-3],由于DLT本身的因素,如导管的弹性、导管插人深浅不当,导管在气管内扭曲、变形或对位不准,导致供气不畅和CO2排出困难,而CO2蓄积极易引起高碳酸血症[4]。高碳酸血症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躁动、精神淡漠甚至昏迷。2010年1月至12月,邵逸夫医院麻醉复苏室(PACU)观察了200余例开胸术后患者,其中3例因DLT扭曲发生高碳酸血症,均予及时处理,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基本资料 患者1,男,54岁,职员,因体检发现右胸肿块1周收治入院,诊断右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肺功能检查正常,有吸烟史,于2010年2月8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2,男,46岁,农民,因胸痛2月余入院,诊断左肺癌,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持续胸痛,肺功能检查正常,有吸烟史,于2010年7月9日在全麻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3,女,56岁,退休,因胸痛1月余入院,诊断左肺叶肿块,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持续胸痛,肺功能检查正常,无吸烟史,于2010年9月15日在全麻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1.2 麻醉经过 患者平卧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30mg、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根据患者体重、体型和手术方式选择DLT(左/右型)进行插管,经听诊定位良好,改侧卧位,再次听诊左右肺分隔良好。术中用七氟醚、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开胸状态下行单侧通气,SpO2100%,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毕膨肺完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频率14~16次/min,潮气量300~350ml,DLT从主支气管退至主气管后带管送入PACU。

2 麻醉复苏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2.1 观察 3例患者进入PACU后,即予DLT接T管8~10L/min吸氧,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显示生命体征平稳,SpO298%~100%。入室后分别经5~10min开始出现躁动,按医嘱予哌替啶25mg静脉注射,患者入睡,用药20~25min后,患者再次出现躁动,按医嘱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为:pH 7.25、7.31、7.30,PCO259、48、55(mmHg),PO2156、178、166(mmHg),K+3.2、3.4、3.4(mmol/L),HCO-330.3、28.3、29.1(mmol/L),诊断为高碳酸血症。

2.2 护理 按医嘱给予吸痰,吸痰过程中发现吸痰管置入困难,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DLT管壁紧贴,再进纤维支气管镜不能通过;遵医嘱静脉注射异丙酚100mg、司可林100mg,拔出DLT,检查发现主气管套囊处有折痕,换7.0号单腔气管导管,予IPPV模式辅助呼吸,通气25~30min后,患者渐清醒,改自主呼吸模式,潮气量400~500ml,呼吸频率14~18次/min,四肢肌力5级,测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为:pH 7.34、7.36、7.35,PCO238、40、35(mmHg),PO2216、203、228(mmHg),K+3.0、3.5、3.6(mmol/L),HCO3-26.3、24.2、25.6(mmol/L),予拔出气管导管。继续观察30min,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复查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送返病房,术后7~9d出院,随访2个月无异常。

3 体 会

3.1 注重对DLT的保护 患者体位改变或烦躁、呛咳是DLT移位、扭曲最常见的原因[5]。从监测数据来看,本组3例患者整个手术过程均很顺利,直到退管后送至PACU才出现问题,如不及时发现导管扭曲则会导致气道完全梗阻,迅速出现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甚至苏醒延迟,或更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压增高、昏迷和呼吸骤停等。因此,术后在更改体位、搬运过程中做到动作轻柔,注意对DLT导管的保护,尽可能防止导管移位、扭曲。

3.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术中肺隔离技术可防止患侧肺血液、分泌物、肿瘤坏死组织进入健侧肺引起感染、呼吸道阻塞[6]。术后,DLT退至患者主气管,随着体位改变患侧肺的血液、分泌物等会进入健侧肺及气道,因此,要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呼吸道清理过程中,可以了解DLT通畅程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导管异常情况,为及时恰当的处理创造条件。本组3例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发现吸痰管置入困难,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DLT内壁紧贴,及时果断为患者更换单腔气管导管,换管后发现DLT有折痕,在气管内扭结导致支气管通气不良。

3.3 加强高碳酸血症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麻醉师为减轻DLT对气道的刺激,通常会把DLT退至主气管内送至PACU,而患者需经导管内腔进行通气。由于手术疼痛、肺叶切除可以影响患者的通气量,加之DLT内径比单腔气管导管细,患者复苏期间发生低通气的机率会非常大,易引起CO2蓄积导致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进入PACU,常规将DLT接T管予8L/min吸氧,并给予心电监护,通过血气分析及时评价无效的通气状况[7]。从本组3例患者因DLT扭曲引起高碳酸血症的处理可以看出,当患者躁动时给予镇静处理效果不佳,再次使用镇静药应慎重,即使患者的SPO2处于正常范围,也非常有必要监测动脉血气,排除低氧血症导致谵妄或不适[8],及早发现高碳酸血症并为进一步处理赢得了足够的时间,避免了病情恶化以及不良后果的产生;患者确诊高碳酸血症后,及时换单腔气管导管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1]Lohser J,Brodsky JB.Silbroncho double-lumen tube[J].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2006(20):129-131.

[2]Abderrahmane B,Omar A.An unusual cause of a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 obstruction[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1999(88):694.

[3]Van Dyck MJ,Astiz I.Kinking of a right-sided double-lumen tube in the right upper lobe bronchus[J].Anesthesiology,1994(80):1410-1411.

[4]谭秀娟,李俊成.麻醉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69.

[5]刘建明,李明星,赵如明,等.体位改变对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991-993.

[6]王玉,赵为禄.肺隔离技术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4):123-126.

[7]卢炳益.麻醉期高碳酸血症误诊二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2,15(6):455-455.

[8]何梅,任辉.麻醉苏醒过程中出现的谵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74-175.

R473.2

B

1671-9875(2012)08-0798-02

吕凯(1978-),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1-12-13

猜你喜欢

双腔碳酸血症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冒泡的可乐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