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人际功能
2012-04-08黄薇
黄 薇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不礼貌言语行为是相对于礼貌言语行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通常,它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表现,但是对它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言语究竟是礼貌还是不礼貌应依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亲密友人之间不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具有人际功能这一理论框架为基础,详细分析友人、亲人等之间的非礼貌言语行为,探究这些非言语行为如何体现人际功能。
一 非礼貌言语行为
Grice在1967年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指出言语交际双方为了使得交际顺利进行,在交际中要遵循合作原则,如果违反了合作原则,会话含义随即产生。但Grice对为什么要产生会话含义并无解释。所以Leech在此基础上提出礼貌原则,“拯救”合作原则:故意产生会话含义是出于礼貌的原因。Brown&Levinson(1978/1987)提出了面子理论及面子威胁行为。国内的顾曰国先生在1992年也提出了“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到如今,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礼貌”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学术上硕果累累。但是遗憾的是,对于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国外有 Culpeper,Christie,Eckerr,Grainger,Kienpointner,Mills等人对不礼貌言语进行了研究,但都是对个别言语的研究。国内就更少了,有丁崇明(2001);杨子(2007);李元胜(2006)。其中杨子和李元胜主要是使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就汉语不礼貌的研究。[1]
那么到底什么是不礼貌言语,该如何界定不礼貌言语行为呢?通常而言,不礼貌言语就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言者直接或者间接地威胁到了听者的面子(包括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而使听者感到尴尬、不快的话语。有关学者进行了不礼貌言语行为的分类研究。如李元胜将其分为策略型和非策略型礼貌两种;[2]还有些学者根据不同的维度来定义不礼貌言语行为,如按照语言的使用所产生的效果来分,分为表面不礼貌言语行为与实质不礼貌言语行为。而根据语言使用者的意识程度不同,不礼貌言语行为又可以分为有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和无意识不礼貌言语行为。[3]本文探究的非礼貌言语主要是针对亲人或朋友之间那些表面有意或无意危及对方面子(正面面子或负面面子)的话语,包括熟人之间在旁人听来会觉得不礼貌的但实则是玩笑或体现人际关系的话语,通过对这些话语的分析,主要表达此类不礼貌言语行为也是交际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二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的人际功能
韩礼德指出语言有三大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4]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韩礼德认为,在英语中,人际功能的体现形式是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但通过对各种语篇的研究,其他功能学者发现“人际功能不仅可以通过以上两种系统来体现,而且还可以借助于称呼语、人称代词以及可以表达讲话者态度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具体词汇来体现”。[5]虽然汉语具有与英语不同的形式机制来表达人际功能,但汉语与英语一样,也具有表达人际意义的多种复杂结构,可以从语气,情态和意态、语调等表现。[6]本文所选的语料大多来自中文,所以本文将从语气、情态、语调、称呼语等方面对非言语行为进行详细阐述。
三 不礼貌言语行为人际功能体现
1.语气和不礼貌言语行为。
根据韩礼德的看法,语气成分(mood)由主语(subject)和谓语动词的述定部分(finite operator)实现,而剩余部分(residue)则包括谓语动词(predicator)、补语(complement)和附加语(adjunct),而小句中的“交换”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部分来实现的。以上主要针对英文语料分析,而汉语中的主要采用语气词、某些重复结构和附加否定成分等来表达各种语气。
例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中一段对话: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是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根据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此处的“我”是极为不礼貌的:通过“了”“呢”等疑问词的重复使用,疑问句的层层提问,语气像是在质问“同乡”,严重威胁到了“同乡的”的个人“自由”被人“打扰”的消极面子,此处的“我”像是“咄咄逼人”,貌似要将人逼迫到悬崖边,严重侵犯了“同乡”私人领地。但是实际上,此段对话中正是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在中国文化的领域里,询问人家的私人情况是关心他人的表现,而“我”正好遇到我的“同乡”,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一涌而上,通过种种提问来增进彼此的理解,加深对方的印象,当然“同乡”也不会觉得是在“侵犯”他的面子,反而让他有种“备受关怀”的温暖感,正是这种“关怀”体现了双方熟识,保持双方交谈顺畅进行等功能,它也是人与人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2.情态与不礼貌言语行为。
韩礼德指出情态可以分为两类,情态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作出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6]不礼貌言语行为主要通过情态系统来实现人际关系。
如小说《亮剑》第二章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之的一段对话。李大闹县城回来,赵责备他单独行动,于是李弄了一些烧鸡想堵住赵的嘴,但赵想继续说下……
李烦了:“操!好心当成驴肝肺,爱吃不吃,老子还不给了。”
(他扭头就走。)
赵粗野地骂道:“站住!把烧鸡留下,老子提心吊胆了一天,你狗日的该给我点精神补偿。”
李眉开眼笑地转回来:“这就对了,来来来,咱哥俩儿好好喝几杯。”
赵和李是一块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双方的对话都涉及一些不礼貌用语,特别是赵对李的看法,用“该”这个情态词表达命令对方承担义务,违反了“贬己尊人”的准则。但赵对李的话语并无不恰当之说,反而在此情境下是非常合适的,体现了对李的焦虑急切关心之情,希望他注意安全,当然李也理解到了赵的好意。此处体现好友之间在恰当语境使用不礼貌用语的适合性,化解了矛盾冲突、增进友人间感情。
3.语调与不礼貌言语行为。
语调是建立在升降调对立的基础之上的,降调表示“已知”,升调表示“未知”。[6]说话者对于语调的选择可以看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交际状态,也可以看出交际双方是否对交际话题有一定的认知状态。
如:(甲和乙曾经是高中同学,关系不错,使用称呼非常之随便,由于甲当时成绩不好,没有上大学,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工作,而乙成绩很好,当时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攻读了硕士、博士,现在已经是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了,这段对话就发生在高中同学会上。)
甲:黑鸡,你娃这几年混得不错哟。硕士、博士,还“道士”了!
哈哈哈!
乙:一般一般,都是混口饭吃。
此处甲用了“呦”“哈哈哈!”“了!”等带感情色彩浓厚的字眼,语调转换频繁,抑扬顿挫,体现对乙的熟络热情,因为毕竟曾经是很熟悉的玩伴,认为继续唤叫绰号,开开玩笑也无妨,但是乙回答时语调平平,起伏不大,暗含不悦之意。甲的言语行为在乙看来是不礼貌的,有反讽奚落的味道:用“道士”及上扬的语气语调“侮辱”自己。但是正是这不礼貌言语体现了甲和乙以前良好关系状态,如使用绰号“黑鸡”正体现朋友间随意之情,说明甲想让乙回忆往昔,促进批彼此沟通的愿望。但是对乙来说,他所认知的环境都已转变,现在听甲的说话方式已经不在他能接受范围之内,所以随便应付几句,敷衍了事,出现了不礼貌之意意在说明他不愿意再与加交流。虽然在这里甲乙双方交际并不非常顺利进行,但他们的语调也体现了说话双方态度,表达交际意图。甲想继续之前的亲密随意,只是时过境迁,如今各有各的立场,乙不适应甲的称呼语调也可谓合情合理。
4.称呼语与不礼貌行为。
在不礼貌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使用可以良好体现人际功能,从中反映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朋友之间,那些不礼貌行为可看做是尊重得体,适合时宜的体现方式。
如以下对话经常会出现在夫妻对话之中:
(夫妻之间: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妻子做好晚饭,可是丈夫还没有回来,所以妻子给丈夫打电话。)
妻子:老不死的,咋个还不回来,饭都凉了。
丈夫:亲爱的,马上回来了哈。
此段对话中,妻子称丈夫为“老不死的”,看似是一句骂人非常不礼貌的话语,如果用在两个陌生人的身上,必将引起一场祸端。然而,此处妻子用“老不死的”来称呼丈夫,正是体现他们已是“老夫老妻”,关系亲密无间的体现。而丈夫用“亲爱的”回馈妻子,也说明丈夫没把那句“老不死”的放心上,反而觉得“窝心”。因此有时候在亲密爱人或亲密朋友用看似很不礼貌的语言称呼对方并不是想辱骂、诅咒对方,而是另一层面的喜爱之情。体现他们“和睦相处”“融洽交流”的人际交往模式。
就目前而言,对不礼貌性言语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就亲人、爱人、友人间看似不礼貌用语进行了语言的人际功能研究。有些场合不礼貌言语并不是如字面意思所看到那样威胁了说话者或听话者的正面或负面面子,反而体现双方角色关系,增进彼此感情,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笔者通过从语气、情态、语调、称呼语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了不礼貌言语行为,说明其在人们交往过程中有协调矛盾冲突,表达说话者态度,拉近空间距离,促进人际交往等人际功能。
[1]涂志成,谢莉.尊重言语的不礼貌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
[2]李元胜.汉语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现代语文,2006.
[3]王传奔.不礼貌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2009.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2000.
[5]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