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

2012-04-08于春雨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

于春雨

(鸡西大学经济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

生态旅游是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兴凯湖生态旅游是其开展旅游的重要形式,兴凯湖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保护好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是促进黑龙江旅游发展和造福子孙万代的重要事业。

一 兴凯湖拥有举世瞩目的生态资源

1.中俄界湖绚烂夺目。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鸡西市东部,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属俄罗斯。大兴凯湖面积438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面积140平方公里。大小兴凯湖相隔于宽约l公里的天然湖岗。小兴凯湖温柔恬静,是我国内湖。大兴凯湖气势磅礴,美丽神奇,被誉为中俄边界上“北国的绿宝石”。

2.特色鱼虾营养美味。

兴凯湖有鱼类65种,大白鱼是其特产,每条重5至10斤,体形颀长、鳍尾发达,有“游泳冠军”之称,为“边塞三珍”之一,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以野生白虾为饵料,自唐朝起一直作为贡品和国宴用鱼。大诗人杜甫曾形容:白鱼,如切玉、肉质鲜美、光滑、有弹性、营养丰富。兴凯湖大白鱼有“软黄金”美称,有补肾益脑、延年益寿、开窍利尿的药用价值。另有鲢花、鳌花、鲍鱼、鲫鱼、湖虾等,兴凯湖特产白虾是野生淡水虾,高蛋白,低脂肪,含钙极高,含有丰富的磷、铁、碘和维生素A。

3.湖岗森林茂密繁盛。

湖岗森林绵延不绝,植物资源460种,著名的有兴凯湖赤松、兴安桧柏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种。兴凯湖松是常绿针叶树,只分布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的兴凯湖流域,具有抗旱、抗风、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温。喜生于排水良好的湖岗沙地或山顶石砾质沙地。

4.候鸟通道珍禽乐园。

东北亚候鸟大通道,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成千上万的迁徙鸟在此停歇觅食。每年4月松阿察河口明水区里,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以及台湾、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越冬地的候鸟,北迁到兴凯湖,共有190种,高峰期日过往量17万只。其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颧、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9种为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在本区迁徙鸟优势种如白骨顶、鹊鸭、凤头麦鸡、豆雁等达20,000只以上。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的主要繁殖栖息地之一。中国丹顶鹤第三大繁殖种群。有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中日两国政府签定的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在本区有100种,占总数的48.5% 。

5.优良生态多彩湿地。

兴凯湖湿地是世界三大湿地之一,兴凯湖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南端的完达山南麓,是世界少有的集湖泊、湿地、森林、草原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几乎容纳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种。兴凯湖保护区是许多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兴凯湖湿地与俄罗斯一侧的湿地相连,具有国际重要意义。区内有高等植物460多种,其中兴凯湖松、紫椴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的兴凯湖松是本区濒危特有种,是东北最好的鹿茸产地;有鱼类65种,兽类39种,其中优势种有:赤狐、雪兔、狍等;鸟类183种;鸭类18种,两栖类6种和爬行类7种。两栖纲极北鲵、黑龙江林蛙为优势种。

二 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兴凯湖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如乱砍乱伐,私采湖沙,过度捕捞等。违章建筑,现代化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湿地无序开垦等更是致使湿地范围缩小,植被遭到破坏,资源减少,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繁殖受到一定影响。水系污染也严重危害湿地水质安全。

1.湿地环境恶化,水土流失。

农民在兴凯湖湿地核心区耕种,导致湿地环境屡遭破坏,尤其一些农民在田间烧荒常引发火灾。在兴凯湖龙王庙湿地核心区,已发生多次大火,大量幼鸟被烧死。而在保护区东侧,由于农民在松阿察河沿岸开垦耕地,导致河岸水土流失严重。

2.周边污染源多,污染水质。

中方直接流入大小兴凯湖的河流有9条,携带大量秸秆和农药瓶、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在入湖口水面上形成大面积漂浮物,影响景观、污染水体,农田施用农药、化肥导致水体污染;穆棱河从上游城市、乡村带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穆棱河,导致兴凯湖水质逐年下降。在小兴凯湖内水体富营养化,出现蓝藻和绿藻,影响鱼类生存。

3.过度频繁捕捞,影响鱼类栖息。

渔民长期过度捕捞,造成兴凯湖鱼类小型化;兴凯湖区渔网密集,机动船作业频繁,人为活动等影响鱼类的栖息环境;尤其兴凯湖的特有鱼种翘嘴红鲌因上述原因正遭毁灭性破坏。

4.植被破坏,湖岗有沙化倾向。

由于抗战时期大量树木被砍伐,最近几十年的开发,人工取沙和乱砍滥伐,春、秋风蚀作用,湖岗天然植被破坏严重,出现多处风沙口,长度数千米,并且沙岗背面农田有沙化倾向,治理难度较大,直接危及兴凯湖地区生态安全。

三 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的原因分析

1.兴凯湖管理体制不畅。

兴凯湖管委会成立以来,始终无法行使省政府赋予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职能。兴凯湖区域管理实际分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农管局、鸡西市和密山市,权属上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开发上重复无序,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比较突出。地方政府与农垦系统之间因土地等利益纠纷时有发生,甚至需要省级部门出面协调。保护区无法实现对兴凯湖区域封闭式管理,门票收入较少,保护区经费紧张。

2.保护资金匮乏。

鸡西市地方财力较弱,虽对兴凯湖的保护投入经费,但很难单独承担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开发建设、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的费用。对于兴凯湖保护所需的巨额经费,管委会的资金缺口很大。虽对兴凯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但资金等方面存在根本性问题,很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无法实施。

3.偏重经济效益的盲目开发。

过于关注鱼类、沙子、树木、水体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忽视过度开采的代价,进行过度捕捞、大肆采沙、乱砍滥伐森林、频繁开动机动旅游船。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破坏着兴凯湖良好的生态资源。

4.保护意识欠缺。

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在中国发展经济的浪潮中,产生了短视,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兴凯湖对于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开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旅游和开发而破坏它。

5.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不够。

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不够,采取保护措施较少。虽有相关法律法规,但监管不严,致使过度捕捞、农业耕作、污水排放等危害兴凯湖生态的行为时有发生。

四 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措施

1.理顺兴凯湖管理体制。

权责统一,将兴凯湖管委会上划为省政府办公厅直接管理,赋予其更有力的保护职能和开发职能,或者建立兴凯湖综合开发区特区,代表省政府依法对管理区内的经济和社会行政事务以及自然资源实行统一领导、管理。

2.遏制兴凯湖水土流失,加强湿地保护。

冲刷白棱河口淤滩,对松阿察河固岸防冲;对乡镇区域内湖岗进行防风固沙林建设,遏制水体流失;保证清捞处理杂物人员、经费和设施,设置拦污栅栏;开发整理土地,通过复垦增加耕地面积;为恢复生态,提倡多树种立体生态结构,营造穆棱河沿岸生态防护林工程;沿兴凯湖湖岸线一定范围内建保护区缓冲带,缓冲区内实施退耕还湿和生态移民工程。实施《黑龙江省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减少对生态资源的干扰破坏。

3.积极实施兴凯湖鱼类资源保护措施。

控制捕捞站,捕捞船及撒网片数,控制机动船数量,禁止马力过大的机动船;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额定小于二分之一的捕捞量;恢复白鱼滩产卵场,保护白鱼品种;延长禁渔期,捕捞期延迟10天,以保护7月下旬部分未产卵的白鱼。

4.科学有序保护兴凯湖水环境。

完善湖区宾馆污水处理设施;关闭严重污染企业,在城镇和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要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残留进入穆棱河、兴凯湖,防止污水回流入湖;在湖泊中培植芦苇、荷花、凤眼莲等水生环保植物;在小兴凯湖投放鲈、鲢等鱼类控制藻类生长;利用浮游动植物、两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等天然鱼饵发展生态渔业;芦苇产业化种植,实现经济效益,投入水保护中;建立水环境和湿地监测预警体系,监测排入湖泊水中的氮、磷浓度;划定特定区域进行水产养殖,规划出净水区和生态保护一级区域,禁止人类一切干扰;提高公众水质保护参与度,严格水质污染治理的执法和宣教工作。

5.积极倡导兴凯湖生态旅游。

兴凯湖以休闲度假游为主的旅游形式,虽关注旅游者身心健康,但忽视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给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而生态旅游方式,以对环境高度负责态度,以代际公平高远视角,通过对旅游者环境保护教育和对旅游开发商严格要求,使参加旅游的各类人员都以高尚的旅游情怀,保证旅游对环境的零伤害,所以探索丰富的生态旅游形式。以游促保,是进行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选择。

6.发展兴凯湖区生态农业。

创建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绿色食品,使农作物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这样既可通过绿色产业促进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又可从根源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消除农业种植对兴凯湖水体造成的污染。

7.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及民众参与。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保护性综合开发,实现兴凯湖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调动民间力量,成立民间兴凯湖保护组织,全员保护兴凯湖,积极倡导“一亩湿地不能开,一锹湖沙不能挖,一棵湖松不能砍”;争取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得到专家们深入全面的关爱和帮助;搞好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湖鱼湖虾养殖做成大而富民的产业;努力打造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优势。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护好湖水、湖岗、山脉、林地、动物、湿地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兴凯湖生态平衡,积极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大力推动兴凯湖清洁与绿色发展。

[1]苏金豹,刘炳亮,马建章.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5):60-62.

[2]刘冰,王树彬.兴凯湖水土保护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6):158-158.

[3]刘东兴.浅析兴凯湖湿地保护[J].东北水利水电,2009(6):50-52.

[4]寻明华,于洪贤,聂文龙,沈广爽.中国兴凯湖鱼类资源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J].野生动物,2009(1):10-14.

[5]林德雄,王凤昆.兴凯湖水环境状况及其保护对策[J].湖泊科学,2011(2):196-202.

[6]许洪有.浅论湖泊保护对策与措施[J].价值工程,2011,30(18):328 -329.

猜你喜欢

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兴凯湖 祖国东北边陲的绿宝石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自然风光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美哉,兴凯湖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