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似理据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非典型应用

2012-04-08琍,

关键词:理据词汇语言

林 琍, 鞠 红

(安徽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合肥 230039)

象似理据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非典型应用

林 琍, 鞠 红

(安徽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合肥 230039)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象似理据是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有效手段。结合事件域认知模型对语言片段抽丝剥茧,挖掘语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思维能力,使之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语言、认识世界。

英语词汇教学;象似理据;非典型

一、象似理据简介

在语言学界,经常有关于语言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受皮尔斯三元符号论[1]的启发,众多语言研究工作者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理据性,并对语言二元论及任意说进行驳斥。理据可分为外部理据与内部理据。前者包括拟声、拟象、临摹理据与省力理据;后者包括形态、语音及语义理据。其中的外部理据是指语言符号具有临摹性(iconicity),即“象似性”。换言之,语言符号与所表达的含义之间有着“异质同构”(isomorphic)的关系[2]。由此可见,虽然有学者认为可将象似性与理据性视为等同,若严格区分,理据性的范围大于象似性。“理据性重在指出一切类型的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组织动因,而象似性重在指出语言的句段结构同人所经验的外部世界或人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关系。”[3]105语言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为人所用。若追根溯源,应该与客观世界及使用者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多种方式映射着两者。据此,象似性理据应该是存在的。即使是语言任意说的代表人物索绪尔也指出:“语言不是完全任意的,而是里面有相对的道理。”[3]110或许象似性的程度难以界定,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其实,语言的任意及象似是辩证的统一。不能,也无需将二者对立或者分得泾渭分明。象似性包括众多种类,在音义、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皆有体现。王寅曾总结了七种象似性,即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滤减象似性、句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4]。从广义上说,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之间的关联皆可视为象似性。对语言片段层层解析,挖掘其故事性,理清所指,这个过程也就是象似理据的应用。本文主要依托广义上的象似性,同时结合事件域认知模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利用关联、突显等方法顺藤摸瓜,引入新的语意,旨在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并提高其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象似性的应用讨论主要涉及想象、联想以及温故而知新,很难说是具体哪一类象似,所以笔者拟采用事件象似理据的说法,有些粗略,也算是象似性的非典型应用。

二、象似理据与英语词汇教学

如何将象似理据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首当其冲。到了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英语知识。在有了一定量的语言储备情况下,不妨结合象似性理论,引领学生在词汇学习时进行更有效的探索。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在综合理解,融会贯通。有学生觉得词汇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难以打倒,原因不外乎是习惯了死板生硬地学习,忽略了积极思考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中,勤学熟记不可少,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思维能力起到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记忆力再好,也难以记住词典中所有的词条。即使记忆力超群,都记住了,不会用还是枉然。其实众多的词条亦有层次之分,若能从自身熟知的词条出发,顺藤摸瓜,理出相关的衍生义,则做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而顺藤摸瓜离不开理据,或者说象似性。若能从象似理据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可凸显语言中有章可循的一面。既加强了学生的信心,又增添了趣味性,教和学都受益匪浅。

三、象似理据的非典型应用

张克定曾将语言符号衍生义理据分为:象形理据、行为动作理据、特性理据和社会事件理据等。他以mouse、pig、fox、Waterloo等为例,将词汇的丰富涵义剖析得颇为有趣[5]。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能够遇到更加复杂的表述,一个词可能要绕几道弯才能理出头绪。在此,笔者拟采用事件象似理据的说法分析下述词汇。这种称谓(事件象似理据)是受王寅先生的事件域认知模型启发。人类认识世界时会运用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即CM)及多个CM构成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即ICM)去思考并理解语言的意义[6]203。在ICM的基础上,王寅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简称ECM)理论。该理论的特点是兼顾线性与层级、动态与静态,充分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及众多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单个事件由行为(Action)与事体(Being)组成。行为有静有动,包含诸多子行为或子动作。事体由诸多个体构成,既有实体又有概念。一个事件中的各个元素都可带有典型的特征性或分类性信息且彼此之间有层级关系[6]238-241。换言之,事件域认知模型突显了认知过程中的众多可能性,在词汇教学中则对应着词意的多层次及多角度理解。单个词的初始本义往往蕴藏着众多的衍生义可能性。但具体到在某一个语言片段中的确切理解离不开认知本体的思维活动。要锁定当下语境中的语义离不开动态的选择、整合及辨析。事件域认知模型兼顾动态元素,强调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模式,在词汇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面对新词却可能会选择看似最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既不利于温故而知新,也难以达到持久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对于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无益。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加以引导,激发其思考,可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比如在句子“Don't baby me.”中,“baby”一词用得很有技巧。学生也不难理解。“Baby”通常作为名词,意为婴儿。但同时它会激活很多概念。比如弱小、可爱、事无巨细的照顾等等。结合实际语境,不难发现这儿是“将…当小孩对待”的意思。其实在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心智空间经历了概念整合的过程,为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找出了现实理据。

曾经有档美食节目介绍厨师Jamie Oliver的种种美味佳肴,名为“the naked chef”,很特别。那为何起这个名字呢?“naked”本意为不着衣物,但命名显然不是取这层意思。厨师虽衣着随意,但还是不失礼数的。再往深里想,“naked”也有纯净、除去不相干之物的隐喻意。在西方的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原先不着衣物,穿上衣服,却失去了最初的纯真。由此判断,称其为裸体厨师意在强调烹调用料天然,突显食材的原始风味,引用卓越网上的相关评论就是“combines bold flavours and fresh ingredients within simple recipes”。应该说这个称谓出奇制胜,既吸引眼球,又准确到位。

在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的第二单元中,active reading(1)How empathy unfolds中有“security blanket”一词。学生多认为是某种保护婴儿安全的毯子,其实不然。如果提醒学生安全感不光有身体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再联系婴幼儿的日常行为,就有可能令有照顾婴儿经验的人联想到幼儿经常会对特定物件产生的强烈依恋。“security blanket”可能是睡觉时必抱的小毯子,一个毛绒玩具,一条毛巾,甚至一个旧枕套。之所以称为“security blanket”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是与被褥相关的东西。这也不难理解。幼儿最放松舒服的感受多半来自甜美的梦乡。若追根溯源,“security blanket”最早出现在著名的Snoopy漫画中,是人物Linus片刻不离身的毯子。它给予主人的是一种心理安全感。由此可见,若想准确理解“security blanket”的含义,需进行动态的事件思考,单从词汇本身理解可能会有误解。

同样是这本教材,第七单元的active reading(2)Are animals smarter than we think?中有一长句“Our perceptions of animals are filtered through our own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we often project human feelings and thoughts onto other creatures.”意指人类对动物的理解是建立在自身对世界的理解之上,会将人类的情感及思想强加于动物,而学生理解此句多觉困难。难点在于“project”及“filter”二词。讲解时笔者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媒体课堂必有投影仪,其恰好对应着“project”。投影的首要目的是展现信息,由此不难理解词组“project a tough image”(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和“project yourself”(好好表现)。此外,屏幕上本无字,是电脑中的资料经由投影仪投射上去,是从无到有,外在加上的。由此联想,所谓投射想法即将原本对方没有的想法强加其上,有点无中生有的意味。原句即是如此。至于“filter”,可启发学生想象筛子的方方面面。人类用筛子去糟粕、留精华,一点一滴,过程细缓。由此推理,人类对动物的认知只认同自身的见解,推己及人。若再举例用“filter”搭配“news”,不难想象消息传播的速度及方式。

在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英语读写译教程下册中,第二单元的B篇中有个意味深长的句子:“An incredulous Mr.Plod character muses:”I wish I knew how you reach your results,“to which Holmes replies:”I reached this one by sitting upon five pillows and consuming an ounce of shag.但学生多对其视而不见。若能提醒他们思考一下名字中的奥妙定能令他们获益匪浅。“plod”本意为埋头苦干,此处正对应着苏格兰场辛苦工作但收效甚微的警察,同时还低调地反衬出福尔摩斯的聪明才智。后者抽抽烟斗动动脑子就能破案;前者则是忙来忙去一场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举一反三,列出诸如“Mr.Right”及“Mr.Know-all”等例子,定能让学生有所启发。

一言以蔽之,英语教学常被误会成单纯的技能学习,但事实上应该视其为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体现英语作为思维工具的意义。对于有了相当基础的大学生来说,在词汇教学中若能以语言的象似性理据为基础,结合事件域认知模型,引导学习者以动态的思维去思考,必能令其温故而知新,对词汇的掌握也必定更深﹑更广﹑更活。

[1]皮尔斯.皮尔斯文选[M].涂纪亮,周兆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0-281.

[2]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索[C]//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67-68.

[3]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C]//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5.

[4]张 喆.我国的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C]//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48.

[5]张克定.语言符号衍生义理据探索[C]//中国语言象似性研究论文精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74-277.

[6]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Atypical Application of Iconic Motivation in English Vocabulary Study

LIN Li, JU Ho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In view of the study of English vocabulary,the iconic motiv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ability to think logically.Based on the event-domain cognitive model,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draw on their word bank and elicit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certain texts,consequently their leaning interest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can be aroused and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d.By this way,they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world as well.

English vocabulary study;iconic motivation;atypicality

H315

A

1008-3634(2012)03-0127-03

2012-03-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8JA740001)

林 琍(1973-),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蒋涛涌)

猜你喜欢

理据词汇语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语言是刀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