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堂读书记》辨析一则

2012-04-08陈旭东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四库总目四库全书

陈旭东(福建师范大学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7)

《郑堂读书记》辨析一则

陈旭东
(福建师范大学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7)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郑堂读书记》;《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四库全书总目》

周中孚(1768-1831)编纂《郑堂读书记》暨《补逸》,共著录古籍4700多种,其中《四库全书》未收书1900多种,清人著述近千种[1]P1。其学术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59年商务印书馆《重版说明》提到:“此书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后比较完备的古籍书录。”[2]P1来新夏先生曾盛赞其“篇帙的繁复,内容的精深,涉览的广泛,以之继《四库全书总目》而称续篇,都无愧色”[3]P51。

这样一部卷帙宏富的巨著,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讹误。如卷三十二“《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十卷(通行小本)”条载,周中孚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以下简称《四库存目》),统计出《总目》著录而《四库存目》无收者九种,《总目》无而《四库存目》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周氏这一统计数据,至今多为学者所援引。笔者今以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浙本《总目》重新核对胡虔辑刊的《四库存目》,发现其所作统计及所开列书目,多有讹误。特作一番辨析,就正于方家。

为便于阅览,谨先抄录《郑堂读书记》原文于下。《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载:

《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十卷(通行小本)

国朝胡虔编。(虔,字雒君,桐城人。嘉庆元年,荐举孝廉方正)后有乾隆癸丑自跋,谓《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凡二百卷,正目已有知不足斋刻本(谓《简明目录》),乃录其存目,厘为十卷。今以沈刊《提要》本核之,门类、次序悉仍其旧,间有增减,书名异同,或钞录之误。惟所载书目,或《提要》有而此本无者,计有九种(书目列后);或此本有而《提要》无者,计有三十二种(书目列后)。曾见《存目》旧钞本,系照馆中初编之稿录出,与是本无异,知雒君即据初稿本编定付刊,故与沈《提要》刊本不同,今取各本有无,附录如左,以便检阅。

《易观》四卷,国朝胡淳撰。(第84页①各书目在《总目》及《四库存目》的页码、卷数,《郑堂读书记》原缺。为便于复核,笔者加以补录,置括号内。如“第84页”,即指见1965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总目》第84页;“一32b”,指见清乾隆五十八年胡虔刻本《四库存目》卷一第32叶b面。)

《礼经集注》十六卷,明张凤翔撰。(第189页,一32b)

《梅墟先生别录》二卷,明李日华、郑翰卿同撰。(第543页,三36a)

《友于小传》二卷,明纪廷相撰。(第559页)

《云门志略》五卷,明张元忭撰。(第660页,四18b)

《增武林旧事》八卷,明朱廷焕撰。(第672页)

《明儒考》三十八卷,明叶秉敬撰。(第717页)

《实地论》二卷,旧本题明春和子撰。(第1263页)

《天籁集》二卷,明释无相撰。(第1759页)

以上九种,皆《提要》有而此本无者。

《经学渊源录》三十卷,国朝黄叔琳撰。(二11b)

《龚端毅奏疏》八卷,国朝龚鼎孳撰。(三20b)

《兼济堂奏疏》无卷数,国朝魏裔介撰。(三20b)

《剑阳名儒录》一卷,明李璧编。(三33a)

《明道书院纪绩》四卷,国朝章秉法撰。(三45a)

《春秋左传类解》二十卷,明刘绩撰。(三46b)

《左氏始末》十二卷,明唐顺之撰。(三46b)

《春秋类编》三十二卷,明秦瀹撰。(三47a)

《左记》十二卷,明章大吉撰。(三47b)

《左传分国纪事》二十二卷,明孙范撰。(三48a)

《左传经世》十卷,国朝魏禧撰。(三48b)

《左传分国纂略》十六卷,国朝卢元昌撰。(三48b)

《海内奇观》十卷,明杨尔曾撰。(四1b)

《地图综要》无卷数,明朱绍本、吴学俨、朱国达、朱国干同撰。(四2a)

《历代茶榷志》一卷,国朝蔡方炳撰。(四34b)

《历代马政志》一卷,旧本题国朝蔡方炳撰。(四35a)

《续资治通鉴纲目广义》十七卷,明张时泰撰。(四39b)

《天元玉历祥异赋》无卷数,明洪熙中官撰。(五33a)

《字触》六卷,国朝周亮工撰。(五39b)

《烟云过眼录》二十卷,国朝周在浚撰。(五42b)

《宋稗类钞》八卷,国朝潘永固编。(六40a)

《食色观》六卷,国朝张芳编。(六40a)

《赖古堂藏书》无卷数,国朝周亮工编。(六43b)

《花史》二十七卷,明仲遵撰。(七24a)

《紫阳道院集》二卷,明范应虚撰。(七30a)

《吴哉熊集》八卷,明吴兆撰。(八55b)

《赖古堂诗集》四卷,国朝周亮工撰。(九2a)

《问山诗集》十卷《文集》八卷《紫云词》一卷,国朝丁炜撰。(九21a)

《三家文钞》三十二卷,国朝宋荦撰。(十18a)

《新安二布衣诗》八卷,国朝王士祯编。(十18b)

以上三十二种,皆此本有而提要无者。[4]P371

《四库存目》十卷,清胡虔编。该书未有影印本行世,较难得见,略作一番介绍。该书内封及卷端均题“钦定四库全书附存目录”,后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胡虔跋,言编校书籍事:乾隆五十六年(1791)三月胡虔在武昌节署读《四库全书提要》,乃录其存目,校而藏之;乾隆五十七年(1792),在江宁与凌廷堪重加详校,并厘为十卷。每一条目,仅记书名、卷数及朝代、作者、著作方式。书中“颙”、“琰”均不避讳,刊刻时间早于浙本《总目》,大概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笔者所见该书开本仅18.6×11.7cm,版框仅12.6×9.9cm,当即周中孚所说的“通行小本”。

周中孚持以核对的“沈刊《提要》本”,即乾隆六十年(1795)浙江布政使谢启昆主持刻印的《总目》。因该本为贡生沈青、生员沈凤楼等出资刊行,故周中孚称之为“沈刊”本。今一般通称为“浙本”。1965年,中华书局以浙本为底本加以影印,遂大为流行,是我们今天易得的本子。

今笔者取中华书局影印本与胡虔辑刊本《四库存目》互校,发现周中孚所言 “门类、次序悉仍其旧”,大体可信②偶有个别书目,于二书中归属不同类目,详见下文。;而其统计的“《提要》有而此本无者”九种、“此本有而《提要》无者”三十二种,数据并不准确;其所开列书目,多有讹误。逐条辨析如下。

“《礼经集注》十六卷,明张凤翔撰。”卷数有误。《总目》作“十七卷”,是。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存清初刻本,均作“《仪礼经集注》十七卷”。

“《增武林旧事》八卷,明朱廷焕撰。”书名误。《总目》作“《增补武林旧事》”,是。该书今存明崇祯十年(1637)朱廷焕刻本、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澹宁堂刻本等。

“《明儒考》三十八卷,明叶秉敬撰。”书名误。《总目》作“《明谥考》”,是。该书残存清乾隆间抄本三十六卷(卷一至十、十三至二十八),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经学渊源录》三十卷,国朝黄叔琳撰。”作者误。《四库存目》作“黄琳”。该书未见。《总目》卷八三黄琳《纪元汇考》提要云:“琳有《经学渊源录》,已著录。”[5]P702《经学渊源录》作者为黄琳无疑。黄叔琳(1672-1756),有《砚北易钞》、《周礼节训》等,《总目》存目。

“《宋稗类钞》八卷,国朝潘永固编。”作者误。《四库存目》亦作“潘永固编”。《郑堂读书记》系承《四库存目》之误。该书今存,有清康熙刻本,首题“潘永因长吉氏编辑”③据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知,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该书已由存目改为《四库全书》著录,入“子部类书类”。卷端署“潘永因辑”。书前提要及《总目》均作“永因有《读史津逮》”,则误。《读史津逮》四卷,为潘永因兄潘永圜所撰,《总目》著录《读史津逮》之提要则不误。《四库全书》本为三十六卷,当系以八卷本重加厘定。。潘永因,字长吉,苏州常熟人。曾与其兄合著《续书堂纲鉴订本》。

“《吴哉熊集》八卷,明吴兆撰。”书名误。《四库存目》作“《吴非熊集》”,是。吴兆,字非熊,休宁人。《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六别集类有:吴兆《吴非熊诗集》八卷。今不存。

周中孚开列书目中“《提要》有而此本无者”九种,实际上《总目》有而《四库存目》无者仅六种,其中《礼经集注》、《梅墟先生别录》、《云门志略》亦见存于《四库存目》,仅类目归属与《总目》不同。《礼经集注》,《四库存目》入“礼类仪礼之属”,《总目》入“礼类礼记之属”;《梅墟先生别录》,《四库存目》入“传记类总录之属”,《总目》入“传记类名人之属”;《云门志略》,《四库存目》入“地理类古迹之属”,《总目》入“地理类山川之属”。

《总目》有而《四库存目》无者,尚有一种为周中孚未指出:《南园诗钞》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尤世求撰。(第1665页)

该书今存,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据以影印。

此外,系同书异名情况,不作为《总目》与《四库存目》有无著录的判断。如《四库存目》有:“《梦华子遗集》一卷,国朝吴垧撰。”(九12a)《总目》作:“《吴季野遗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垧撰。”(第1651页)《梦华子遗集》提要见存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6]P1011。比对《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与《总目》的提要,知《梦华子遗集》与《吴季野遗集》实同为一书,因而不说《吴季野遗集》为《总目》有而《四库存目》无,《梦华子遗集》为《四库存目》有而《总目》无。

“此本有而《提要》无者”三十二种,据《郑堂读书记》开列书目,实际仅著录三十一种。这三十一种之外,尚有三种为《四库存目》有而《总目》无者:

《尚史》,国朝李锴撰。案此部已抄入全书。(三6a)

《春秋贯玉》四卷,明颜鲸撰。(三47a)

《尚史》,《四库存目》卷三“史部别史类”著录。胡虔编刻《四库存目》时,四库馆臣已将《尚史》从存目中抽出,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别史类,凡一百七卷④据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书前提要题署,时为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故《尚史》虽入《四库存目》存其旧,胡虔已剜去原书卷数,并加案语“此部已抄入全书”。

《宋三大臣汇志》,《四库存目》卷三“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著录。《总目》未著录该书,仅存目其零种《君臣相遇录》(即《宋丞相韩忠献公家传》)十卷于“史部传记类名人之属”(《四库存目》亦著录)。《宋三大臣汇志》今有明崇祯元年(1628)大观堂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收,一入“史部传记类总传之属”(题《宋三大臣汇志三种》十九卷),一入“丛部汇编丛书”(题《宋三大臣汇志》二十一卷)。

《春秋贯玉》,《四库存目》卷三“史部史钞类”著录。今存,有明嘉靖刻本和万历三十三年(1605)刻本。《千顷堂书目》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入“经部春秋类”。

据以上辨析,《总目》著录而《四库存目》无收录者,凡七种;《四库存目》著录而《总目》无收录者,共三十四种,而不是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所载的九种和三十二种。《郑堂读书记》所著录书目存在的错讹,有些系周氏承《四库存目》之误,或偶然失检,更多的则当属刊刻误植。这些细微问题,并不影响《郑堂读书记》是一部优秀目录学著作的声誉。

胡虔辑刊《四库存目》,所据不是最后定本,与浙本《总目》存在书目著录多寡的差异,可见《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这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入等问题。调整是否合理?撤出、补入是什么原因?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1]黄曙辉,印晓峰.出版说明[A].周中孚.郑堂读书记[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2]商务印书馆.重版说明[A].周中孚.郑堂读书记(附补逸)[C].上海:商务印书馆,1959.

[3]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周中孚.郑堂读书记[A].《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924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翁方纲.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M].吴格,整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Z121.5

A

1673-2219(2012)06-0167-03

2012-02-14

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09084S)。

陈旭东(1976-),男,福建漳浦人,馆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四库总目四库全书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总目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第36 卷总目次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四库学研究专辑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