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寻绎与解读

2012-04-08侯胜川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套路

侯胜川

(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寻绎与解读

侯胜川

(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内涵做了比较。认为竞技武术直接产生于传统武术。同时受西方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采用了“体育”的训练理念和评判方法,引起了传统武术的一系列误读;还分析了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误读的原因,认为正是通过竞技武术的发展,展示了传统武术的内涵。

竞技;武术;传统;解读

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之争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竞技武术“申奥”遭遇失败后的今天,笔者曾随机采访了少林寺武僧团表演的几位成员,他们对其所演练武术套路与竞技武术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我们练的是传统的功夫,我们的一招一式都是少林拳法,他们练的表演的,是为了好看,我们的是真功夫”等类似的理解上。其实也代表了很多武术人的看法:首先,传统武术有功夫,竞技武术是花架子;其次,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竞技武术没有文化内涵。邱丕相先生说:“传统武术中有很多跟不上这个时代的,……不能成天把博大精深放在嘴边,说我们武术比跆拳道、空手道内涵丰富,不应该比这些,应该让武术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1]笔者在采访一位太极拳老拳师时问及另外一位太极拳大师为何和他的拳风格不同,老拳师说:“他(指太极大师)经常出去表演,对外活动较多,所以为了美观就有了变化,他的太极剑的起势也和当初老师教的不一样了。”因为表演,使太极拳家改变了已有动作,这说明在现代社会,表演成为武术生存的一种手段。

有学者说当代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书法,时下所谓的书法家的书法不同于古代的书法。二者的区别在其功能价值的变异:古代书者奋笔疾书,刻苦习字,为的是考取功名,否则难以安身立命、光宗耀祖,书法是他们生存的工具;而今天的书法家写字只是一种爱好,陶冶情操的休闲活动。失去内在的生存机制需要,赋予书法的情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武术一如书法,传统武术只存在于过去的冷兵器时代,今天的武术只能是现代武术。二者都统一于武术,不同之处在于不同时代对武术的不同价值功能侧重点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二者只是中国武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 竞技武术中的“体育”

在西方体育传播到中国以前,中国本没有“体育”一词。“体育”一词是晚清由日本传到我国的,张之洞可能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人,时间是光绪28年(1902)10月。张之洞在《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册》中说:“考日本教育,总义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端,洵可谓体用兼赅,先后有序。礼失求野,诚足为我前事之师。”[2]其后,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及梁启超、蔡元培等人都曾用过这个词。但正式由国家颁定并通行使用,则是到了民国以后,大体是在民元和民二间。[3]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所提出的“武术属于高层次的科学,是高层次的体育。可以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一般体育。”[4]武术界对这句话基本认同,李印东指出:“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这一判断显然违背了逻辑上的矛盾关系。武术的本质到底是体育,还是不是体育,或是其他?”[5]

可以肯定,“体育”传入中国对武术的变异起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武术的体育属性转变起了引导作用。武术本身有着诸多的功能:体育的、竞技的、娱乐的、健身的、医疗的、修身的、教育的、艺术的等。这些功能在不同的时代或显或隐,却从不曾消亡过,始终伴随着武术的发展而发展,即使在同一时代,不同的人群对武术的功能选择也各不相同。所以,“体育的武术”和“文化的武术”都是武术的属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选择,争论武术是体育还是文化显然毫无意义。

二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与传统武术的争论焦点

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争,温力先生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在今天,在竞技体育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只能按照竞技体育的要求发展。对于竞技武术,在保存武术的民族风格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可能是不太现实的;对于竞技武术的套路项目,在保存武术技击特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也是不太现实的,同时,更好的利用竞赛这样的手段来推动各种形式武术的发展,既可以使群众性的武术扩大其影响,又可以使竞技武术得到很好的补充,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6]很多人把矛头对准了竞技武术,以“花样武术”、“体操武术”、“样板武术”称之,竞技武术成了千夫所指,仿佛中国武术的不景气均由竞技武术所引起。其实中国武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有众多的原因,至于为什么很多人要拿竞技武术作替罪羊,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儿大不由娘”心理因素。

“儿子”在成长之后走上了另外一条与“娘”不一样的道路,不由“娘”使唤了,由此造成“娘”心中的空前失落,因此不由得要对儿子的行为“指点”一番。对此,曾于久教授在一次报告中指出:我们不能因为竞技武术发展了,而说是因为竞技武术的发展使传统武术落后了,“母亲不能因为儿子的强壮了而指责是由于儿子的强壮造成了自己的衰老。”[7]

2.价值观错位造成的张冠李戴。

传统武术的辉煌是在冷兵器时代,而在火器时代,李小龙的电影作品《精武门》给我们最好的诠释了那个时代武者的悲哀:“李小龙走出精武门,迎着托枪相向的一排租界警察,纵身一跃,从容赴死。这个特意设计的最后‘亮相’意在把舍身忘我的功夫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但令我们难忘的是,在这一刻里,李小龙的表情是伤心欲绝的——功夫终究敌不过火枪。”传统武术最让今天很多人提及的只是两个词“文化内涵”、“技击功夫”,这也是指责竞技武术的主要问题;竞技武术套路追求的是“高、难、美、新”,只是发掘武术中的表演价值,这种价值早在宋代、明代就发扬光大了。

3.远离技击精髓。

毋庸讳言,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的打练分离是“明摆着的”,无可否认的。但是,反观传统武术,“中国武术套路的出现和存在应该说是一个谜。真正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武术套路和武术实战,完全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这里的武术套路指的是传统武术套路)。……可能数月或者数年之后,到这些套路练得像模像样至少大致像样之后,许多真正与技击有关的练习才真正开始。这是在民间武术那里,而在竞技武术套路那里,事情干脆就永远的不再进入后一阶段,而永远的停留在了前一阶段。”[8]如程大力教授所言,一个习武者完全可以绕过套路练习环节,直接三拳两脚,踢打摔拿,由基本功,组合动作,对练到实战,可是中国武术偏偏不是如此,至于为什么有了套路,今天的众多说法只是推测假设,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打练分离”是中国武术的特色。拳谚云:“乱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习练多年传统武术的“武术家”,“大师”,打起拳来,步法娴熟,身法灵活,和徒弟推手试功也是一发一个准,舞起刀来也是缠头裹脑,但是真正和地痞流氓交起手来却仍然被打得惨不忍睹,“平日拳没少练,和拳友也没少实战,缘何惨败不堪呢?”岂不知此实战非彼实战,平日里是“假戏真做”,当遇到“真戏”的时候却不能“真做”起来了。因此,竞技武术既有表演的套路,又有技击的散打,打和练分离,各取所需,并没有违背传统武术的真意。

4.现代资源的争夺。

“传统武术”认为用于武术发展的资金资源就那么多,官办的竞技武术基本主导了武术的官方宣传,传统武术内含一种被时代边缘化的悲观情绪,昔日的文化英雄心态至今仍在作祟,繁华过后的冷清,让传统武术倍感冷落,如何重返往日辉煌,“传统武术”一直在努力,责怪世人对其关注不够。当然,民间武术(传统武术)的回归呼声日渐高涨,央视“武林大会”的成功举办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历史事件表明,官方体制之外的民间武术界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从官方到民间,可以说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尤其是近年,从“世界传统武术大会” 到“传统功力大赛”,还有央视体育频道“武林大会”成功举办,无不反映了举国上下对传统武术的关注程度,这些活动的开展未必是传统武术走出“冬眠”的最佳途径,却不失为有勇气的尝试。

三 共同进步和谐发展之路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本应该是互相借鉴学习,二者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温家宝总理讲话中说过:“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同样,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的和睦共处才是中国武术的发展之路。余秋雨先生说:“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直到遥远的将来,艺术也不会以自己的最高层次推向全民,更不必要担心有了最高层次就会取消其他层次。[9]”我们可以认为通过现代武术的内容,展示了传统武术的内涵。邱丕相先生认为:“武术的推广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将来要面对大众普及的武术,既不是去掉难度的竞技武术,也不是传统武术原封不动的搬出来。”[10]生态文明下的未来武术应该是“自然的武术、智慧的武术、艺术的武术方向是未来的武术发展方向。养生法的追求将以自然武术为主;智慧武术则是一种对武术技艺的无穷追寻,陶冶身心;艺术武术将是武术家和艺术家合作的结晶,为人们赏心悦目。”[11]诚如斯言,那么今天的传统武术、竞技武术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相互理解,相互提携走和谐发展之路才是中华武术之福。

[1]邱丕相.专家访谈[J].中华武术,2008(1):10.

[2]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卷57[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488.

[3]马明达.新修《清史》应有体育内容——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一封信[A].上海:申江国际武术论坛文集[C] .2007:124.

[4]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序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

[5]李印东.武术释义——武术本质及功能价值体系阐释[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5.

[6]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558-559.

[7]此观点来源于曾于久教授2007年在上海体院的一次报告.

[8]程大力.舞蹈之魂,艺术武术——竞技武术来自何方出向何方[A].上海体育学院申江国际武术论坛文集,2007:124.

[9]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4.

[10]邱丕相.专家访谈[J].中华武术,2008(1):10.

[11]邱丕相,王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4.

ClassNo.:G85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ComparativeStudyofTraditionalMartialMartandCompetitiveMartialArt

Hou Shengchuan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and the competitive martial art. It finds that the competitive martial art directly origin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on which the Western sports culture has great impact in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t is in those aspects that caused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 The reason to misunderstand is analyzed.

competition; martial art; tradition; interpretation

侯胜川,硕士,讲师,闽江学院体育部。研究方向:武术历史文化。

1672-6758(2012)12-0151-2

G852

A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