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流行语心理文化透视及引导对策

2012-04-07谷素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青少年校园

谷素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校园流行语心理文化透视及引导对策

谷素萍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校园流行语与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是青少年文化符号的表征、文化时尚的昭示,对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导致了流行语文化参差不齐,雅俗共存。一些校园流行语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以及校园语言规范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流行语文化,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校园;流行语;文化;心理;教育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通过传播,广为流行的、具有使用人数多、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的词汇。校园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校园里盛行的一种言语形式,也包括网络流行语言,它除了具备流行语的一般特征外,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在校园里使用人数多、频率高、范围广,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词汇和语句(包括部分超语言规范的言语形式)的总和。

一 校园流行语使用现状

校园内盛行的“语言密码”常让“校外人士”一头雾水。当有人夸你是“天才”“神童”时,你不要高兴太早,其实他讽刺你是“天生的蠢才”“神经病儿童”;说你“像孔雀”,也不是夸你漂亮而是笑你自作多情;如果你被称为“老孔雀”或“老孔”,则更不幸,那表示你连自作多情都没人看。在校园流行语“词汇手册”中,“早恋”指“早上锻炼”,“黄昏恋”指“下午锻炼”;“贝多芬”指“背后分多,正面惨不忍睹的人”;“根号2()”指“矮个子”;“1314”指“一生一世”等等。总而言之,学生日常生活中流行的语言密码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流行语的产生,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变革密不可分。首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聊天已成为人们普遍的交流方式。青少年学生作为网络聊天的主力军,既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更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斑竹(版主)、大虾(大侠)、杯具(悲剧)、汗(表示惭愧、无奈或惊讶等)、晕(表示惊异)、顶(表示支持)等。其次,电影、电视、广播、文艺作品、热点新闻事件等也对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做人要厚道。(电影《手机》里的台词);给我个理由先。(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顶你个肺!(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台词)。

二 校园流行语的心理文化透视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则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青少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们崇尚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因此,他们对时下流行的一些新词新语青睐有加。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校园言语方式,具有幽默风趣、简洁凝练、新颖独特的特点,因而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接纳和喜爱。他们将其视为突显时尚和个性的标志,争相传习和使用。一些同学甚至表示,校园流行语既是同学之间亲密交流的语言密码,更是维系友好同学关系的重要纽带。如果不能掌握这类语言密码,不会说也听不懂,那么就有落伍之嫌,会被同学笑话和看不起。这种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流行语的发展。

无可否认,校园流行语对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变革复杂,具有社会性、时代性特征的流行语,同样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了流行语文化参差不齐,雅俗共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转型期,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入侵,他们思想上还不够成熟,缺少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其中有些校园流行语充斥着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倾向,如“研究生”(烟酒不离身的学生)、“研究国粹”(打麻将)、“裸聊”、“泡妞”、“快乐无罪,花钱有理;好好时尚,天天向上”等。当前,时尚文化的“泛娱乐化”倾向,加剧了青少年学生的浮躁心态,他们追求即时宣泄和释放,只求当下快乐,沉湎于肤浅的感官享乐,陷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忽略了精神和心灵的归属,加重了心理上的不踏实感和空虚感。学生常言“郁闷”、“吐血”、“崩溃”、“撞墙”等正是他们在信仰缺失下孤独苦闷与困惑的表现。繁重的学习生活、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促使校园内抱怨、粗暴的用语也泛滥一时。学生动辄就说“我靠!”、“欠扁(欠打)”、“WBD(王八蛋)”、“SB(傻逼)”、“TMD(他妈的)”、“286(弱智)”、“去死吧!”。这些流行语的出现,既是青少年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对校园的渗透和影响。

另一方面,校园流行语过于追求新、奇、特的表达效果,致使语言失范现象比较严重。首先,一些校园流行语或肆意组合词语,或将词语怪异变形,牵强赋予“生造新词”涵义,既破坏了文字表音表意的完整性,又增加了人们理解词语的难度。例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精英”(精神病苍蝇),“菌男霉女”(相貌丑陋的男女)等。其次,颠覆传统语法。有些属于语序不当,例如:“给个理由先”,“你闪先”,“我走先”。有些属于搭配不当,例如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一般不修饰名词,但在校园流行语中,“很中国”、“很男人”、“很女人”、“非常男女”等却经常出现。一些中小学生甚至将这类流行语运用于他们的作文、日记中,给中小学语文教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据报道,有位五年级的学生如此作文:“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女朋友)到我家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地向我妈妈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此文给从教30多年的语文老师出了一道尴尬的难题,使其不得不向媒体求助。

对此,我们必须加强认识、深入思考校园流行语现象对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确保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和校园语言规范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有效利用好流行语文化的对策

学校、家庭、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了解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心理困惑,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心理辅导,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趋向施以正确引导。多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其身心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其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家长要尽可能多抽时间与孩子相处。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从事一些活动,甚至包括游戏,在与孩子的互动与交流中,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倾向,并针对孩子的情况,给予相关建议。同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地引导子女的言行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让孩子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加强自身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之风;一些公众人物尤其是偶像明星等能不断提升个人内在素养,在公众场合,注意言辞的文明性和思想性,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社会榜样;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各类媒体应致力于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大众的、高雅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倡导“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的时代新风,努力净化网络环境,积极推进“网络文明之风”的进程。

校园流行语的规范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育工作者应抱一种宽容的态度,身体力行,试着去了解校园流行语,而不是一味地排斥、限制。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起指导作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要为表情达意服务。如果流行语确实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简洁性,适当使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如果不分场合、对象随意使用,则另当别论。校园流行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后,有部分结构规范、特点鲜明的新词必定会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分语言,适度的、有选择地利用。相反,那些不合规范的、粗俗、生硬的流行语,我们要坚决摒除。二是加强汉语知识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强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只有正确掌握了汉字,才能有效地辨别、抵御别字、错字;规范用词,杜绝谁也不懂的生造词;区分不同场合的语言运用规则,合理、正确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重视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质兼美的、典范的文学作品,吸取其中的语言精华,提高语言的鉴赏与运用能力。三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的语言文字使用行为。倡导使用规范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使学生能够在规范、健康的语言环境中不断修正自身的言语倾向。此外,大众传媒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对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对青少年影响很大,有一部分校园流行语即来源于此。因而,我们也呼吁所有传播媒体要在语言规范中起到应有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语言运用,对其心理导向产生积极影响。

[1]李红萍.浅论校园流行词汇[J].邵阳学院学报,2005,(4).

[2]刘海明,邓红专.网络文化的特性及社会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刘文佳.校园流行语新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2).

[4]王春玲.解读校园流行语[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1).

[5]孙骊.社会流行语入侵校园[J].语文建设,2000,(10).

H102

A

1673-2219(2012)01-0160-02

2011―05―1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XJK011CDY 026)。

谷素萍(1974-),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责任编校:周欣)

猜你喜欢

流行语青少年校园
青少年发明家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