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理性认识

2012-04-07邹学中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条码图书图书馆

邹学中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对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理性认识

邹学中

(湖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永州 425100)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对自助借还书系统存在着盲目乐观或刻意菲的认识误区,这都不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在归纳总结自助借还书系统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的种种影响基础上,该文提出了要理性客观看待自助借还书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自助借还书;借阅服务

近几年,我国一些资金充裕的综合性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使用自助借还书系统。但由于这一系统本身仍处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因此在图书馆界不少同仁对此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或是盲目跟进或是拒之门外。我们认为,这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客观理性地分析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利弊,我们才能恰当地、准确地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对是否采用自助借还书系统做出科学的决策。

一 自助借还书系统概述

自助借还书系统,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释放图书馆流通部门工作人员图书借还人工操作,让读者自行借阅图书的设备集成。按照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助式借还系统和只具备自动识别、分拣功能的还书系统;按照识别技术划分,则可以划分为条码识别模式和无线射频识别模式。条码识别模式的自助借还系统主要包括条码扫描仪、充消磁仪以及与它相链接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图书上的条形码作为识别符来进行图书的借还操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自助借还系统是由附着于图书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是一种使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对图书非接触识别和数据信息交换的技术,该系统以图书里面的电子标签作为识别对象来进行图书借还操作。

由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馆藏图书中,都是粘贴的条形码和磁条,已经采用自助借还书系统的高校,大多数都是采用条码识别技术,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条码识别的自助借还书系统。

二 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利弊

通过对国内已经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关于自助借还书系统的主要利弊,笔者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不少观点都存在偏差,甚至存在着正反颠倒的理解。其实,不少总结的自助借还书系统的优点,其实往往是由于忽略了一些客观因素而得出的片面认识;同样,一些有关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缺点和不足,如果站在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其也可以转化为有利的方面。

(一)正面作用

1.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图书馆每天都有大量的借还书业务,负责流通工作的工作人员在为读者办理借还书手续时,要长时间地重复翻阅、扫描和放置等动作,通过自助借还书系统,这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从工作人员身上转移到机器设备上,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节约了图书馆人力资源成本。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人员,从而省略相应的工资、培训等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图书馆将原本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文献资源建设上去。

3.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可以做到 24小时服务。只要有电源,图书馆就可以为读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借还书服务,极大地延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从而增加图书馆的文献流通量,提高文献利用率。

4.增加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渠道,加深了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在此观点中,钱红在《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功”与“过”》一文中所阐述的如下论述比较有代表性:“使用自助借还书系统,使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从单一的人工借还书扩展为人工与机器并存的服务模式。使读者有了选择的空间,让读者感觉到人为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在节省了读者借还书时间的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显得自由、灵活、方便,有利于培养愉悦的学习情绪,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可以说这种服务是读者最喜爱、最感自在的服务形式,读者满意度也随之增加。”

5.可以将图书馆工作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图书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更专业、更深层次的服务上去,为培养科学馆员创造条件。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专业性技术性工作和简单重复性的基础工作共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图书馆开展更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而自助借还书服务给图书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工作人员能从繁锁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服务上,客观上有利于工作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科知识学习中去,有利于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

(二)弊端和缺陷

1.图书拒接率上升,图书错接、错还和漏还现象增加。由于该系统是通过对图书里粘贴的磁条和读者证件识别来进行借还书操作的,所以,磁条和读者证件条码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着借还书的成功与否。在实践中,由于图书流通次数的不断累积和读者证件的反复使用,条码和读者证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磨损,这就直接导致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图书信息和读者身份,也就无法完成借阅功能。由于同样的原因,系统会错误识别图书条码和读者证件,导致外借图书和读者证件记录不符,从而出现错借、错还和漏还现象。另外,在借还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环节是对图书进行充销磁,充消磁仪器的敏感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图书的成功借还。上述所有问题,如果采用人工操作,则一般都不会出现。

2.工作效率受操作者的制约。高校图书馆引入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初衷之一,就是提高图书的借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此系统完全是电脑操控,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读者对这些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借还书工作效率的高低。

3.无法识别读者的违规行为,导致图书丢失、破损情况上升。由于该系统完全是读者自助操作而没有任何工作人员监督,而在还书过程中系统对归还图书的唯一识别对象是书中所贴的条码,因此,如果有读者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对所借出去的图书进行调换,则在还书过程中系统也照收不误。同时,该系统也无法对图书的斯页、涂划等污损等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导致图书丢失和破损的情况增加。

4.投入成本高。目前国内使用的自助借还书系统无论是购置于国外还是国内,其价格都相对较高。例如,美国3M公司生产的自助借还书机根据不同功能每台售价在25-38万元左右,而单功能的自助借书机和还书机的价格每台也在20万元左右,若一所高校图书馆引进三到四台此系统,花费就在百万以上。同时,自助借还书系统对文献资料的自动识别必须通过条码识别模式来完成,虽然条码的单个成本不高,但随着图书流通频率的不断增加,条码磨损在所难免,此时大范围地对条码进行更换,无论是经费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 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理性分析

纵观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利弊,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有些所谓的优点,只是我们忽略了该系统使用的其他客观因素而产生的盲目乐观,而目前所反映出来的缺点和不足,其实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则能够得到改善。

比如有不少研究者都认为,自助借还书系统的采用,可以极大地延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提高图书的流通量。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只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到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自动功能,而没有考虑到图书馆的馆藏和开放实际情况。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外借过程,它只是实现了“借阅登记”这样一个功能,而在此功能的前期,图书的典藏部门、读者的查阅过程、选取过程,都得基于图书馆书库是“开放着”的这样一个事实。试想,图书馆的书库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开放吗?显然不能,既然这样,那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借阅功能则就不可能实现7*24小时工作。

还有不少研究者如钱红在《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功”与“过”》一文中所述,自助借还书系统,可以“在节省了读者借还书时间的同时,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显得自由、灵活、方便,有利于培养愉悦的学习情绪,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本文认为,此观点看似有道理,但恰恰正反颠倒了对自助借还书系统的认识。不错,借还书系统由于采用了流行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符合现代年轻读者的追求时尚的理念,同时,该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接触,降低了普遍存在于高校图书馆内的读者和工作人员矛盾的产生。但是,我们只要稍微转换一下角度,就可以发现,对此观点的认同,不正是一种讳疾忌医、因噎废食的自欺欺人观点吗?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而干脆放弃“人”的努力,而用机器来取而代之,这是不明智的。再者,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证明,任何先进和现代化的机器和设备,都替代不了人的因素。因为再智能的机器,他都是机械地、冷漠的和枯燥的,而只有人,才能够让工作对象感受到亲切和温暖。试想,有什么设备,能够做到在读者借阅和归还图书过程中遇到疑问时,能够像工作人员一样面带微笑地为读者提供一句耐心热情的解答和释疑?

因此,对于自助借还书系统,我们一方面要理性客观对待它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便利,同时,对于其产生的问题和暴露出的缺陷,我们也应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刻意菲薄。申而论之,对于此类科学技术和设备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我们也应持理性的态度,在肯定它们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时刻不能无视了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有的设备和技术,都只是我们实现更好工作目标的一个辅助手段,也这些技术设备,都只能通过人来发挥它的作用。

[1]杨峰,王馨.自助借还书系统的管理与应用问题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9,(6).

[2]罗少芬.正确认识自助借还书系统[J].图书馆学研究,2009,(8).

[3]钱红.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功”与“过”[J].图书馆建设,2008,(5).

[4]扎拉噶呼. 浅谈自助式借还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

C289

A

1673-2219(2012)01-0150-02

2011-10-23

邹学中(1965-),男,湖南永州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条码图书图书馆
热线互动
浅析影响商品条码质量的主要因素
图书推荐
日杂商品条码质量现状研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
基于固定条码与电子标签比对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