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属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剖析

2012-04-07黄立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德育中职

黄立晴

(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8)

福建省属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剖析

黄立晴

(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8)

该文通过调查福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归纳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建议。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从2009年秋季开始,各中职学校德育课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工作。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参加了中职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批立项的《福建省属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部分福建省属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

一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职业道德教育在各中职校全部开展,作为德育必修课得到保证

职业道德教育已在被调查的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开展,并且作为德育必修课得到课时保证。调查中,100%的中职学校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40%的学校把职业道德课设在第一学期,50%的学校把职业道德课设在第二学期,有些学校则每一学期都进行职业道德课教学。同时许多中职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其他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调查表明有22.2%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校外实践活动,50%的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坚持定期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

(二)对职业道德课新教材满意度提高

为了增强德育实效性,德育教材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009年教育部统编了新一套的教材并从秋季开始使用。在本次调查中,100%的学校使用2009版中职统编教材,有10%的学校兼用校本教材,没有学校自选教材。调查对象中61.1%的教师认为职业道德教材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有44.3%的学生认为符合时代要求,实用性强。这与以前使用的教材相比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三)职业道德教育普遍受到师生认可和欢迎,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有较强认同感

调查表明:对自己所将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或职业行为规范,有33.1%的中职生渴望知道,有49.1%的学生想知道。说明中职生对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较强的求知欲,也意识到学校对学生在仪容仪表和作风纪律方面的要求,能为以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基础。因此59.5%的学生表示要认真遵守学校规定和要求。面对“时上下课和遵守纪律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观点时,84.4%的学生表示赞同和基本赞同。有58.1%的学生表示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行业不正之风自己会坚决抵制,出污泥而不染。

二 存在问题

(一)中职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现在中职学生选择专业带有盲目性,有的学生因父母强迫只好随随便便选一专业就读,因此当问及对本专业今后将从事的职业和职业群是否了解时,有49.9%的学生选择不了解,14.8%的学生选择未想过,而另有6.9%的学生则无所谓。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职业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不了解也不足为奇了。在择业观上,许多中职生表现出眼高手低倾向。其中选择工厂技术工人为今后职业的学生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0.6%,说明现在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正确定位,他们的期望目标是工作环境优雅、任务轻松、侍遇又高的职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准备。而选择“自己创业”的学生更多地憧憬创业成功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创业过程将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准备不足或不愿面对。

(二)教学方式较为呆板,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不强

通过调查,虽然部分德育教师在尝试着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性。但在职业道德课教学方法上,多数老师仍然采用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方法,虽然它可以使学生顺利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但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目前各中职学校学生素质下滑,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在被动学习的前提下中职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吸收,职业道德传统课堂讲授法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状态和认知规律。

(三)教育内容与行业行为规范脱节,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并指出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1]但在实际教学中只能由德育教师自己把握,往往没有这部分的教学计划。本次调查发现仅10%的学校在使用2009年版的中职统编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时候辅以自己的校本教材。这表示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缺少学生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此外,中职学生也缺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通过座谈我们发现比较少的中职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所归属的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不甚了解。

(四)学生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有较大差距,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已意识到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有82.7%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其将来就业、创业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有87.5%的学生认同服务行业中,要严格树立顾客第一、竭诚服务的意识。但是当问及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义务劳动,自己是否会参加时,有50.3%的学生选择不参加或看情况而定。这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观念上认同我们所强调的道德规范,但在具体行动和实践中,他们又做不到或做得不够好,有时为了个人利益以及小团体利益,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道德原则。

三 原因分析

(一)社会风气导致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空洞无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价值观念的嬗变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学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势单力薄。常常出现教师口若悬河在台上大讲职业道德,学生在台下说某明星偷税漏税,某官员吃拿卡要,一时就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中,仅16.7%的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比较满意,有61.1%老师认为一般,22.2%老师表示不满意。

(二)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误区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容易被忽略

长期以来,许多教材(包括2009年版中职统编教材)对职业道德的定义是:“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2]这种把职业道德看成一种行为规范要求,而不是一种实践能力要求的定义,致使多数德育教师把职业道德当成理论课。实际上,职业道德评价和职业道德修养都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实践活动,它们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从职业道德认识到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再到职业道德意志和信念的锻炼,再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渐进过程。在这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耐心细致教学,但道德意志和信念的锻炼却需要实际的职业环境中慢慢体验和熏陶。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技能训练,要多实践,那么职业道德教育也要如此。但是调查显示:只有22.2%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校外实践活动,这与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认识误区有很大关系。

(三)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软化

学生实习既是专业技能的实践锻炼,也是职业道德的社会实践。但学校在加强学生管理和教育中更多地通过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完成。他们比较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在企业中的工作业绩。调查表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有

33.3 %学校没有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活动,而是靠学生自己在岗位中领悟。同时,德育教师基本上没有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教育,也很少到企业带过学生实习。在回答曾经到企业带过学生实习否,有61.1%德育老师表示从来没有。大部分德育老师表示: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是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德育教师应积极地参加管理,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岗位的道德表现,及时表扬和批评,一定能激励同学们表现出最好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下一轮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四 思考与对策

(一)增强开放理念,形成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的合力

职业学校的主要责任就是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3]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3]因此,学校要敞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家校配合、校校联合,形成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的合力。

(二)重视实践环节,设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一要充分挖掘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写出参观考察报告。二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这种服务既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三要开展职业道德社会调查活动。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本地区的行业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这项活动非常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引入企业文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可结合学校专业教学的特点,征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企业文化格言,进行评比、悬挂张贴等,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开设企业冠名班,让企业对某专业学生进行定向委培。冠名班学生利用企业工作场所实习实训,能够感受企业工作氛围,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了相应企业的行业习惯。可以拓宽校企共建渠道,校企共同制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等,找出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的错位与落差,共同探索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新途径。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Z].教职成[2008]7号.

[2]朱立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组.《新时期上海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总报告[EB/OL].http://www.ribbsh.com/cg/yjbg/zbg.htm.

G642

A

1673-2219(2012)01-0140-03

2011-09-26

黄立晴(1971-),女,福建闽侯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