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2-04-07何解定
何解定
(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何解定
(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实践能力是当今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培养和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的呼唤和新形势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改革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行校内外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走学、产、研道路,进行开放式办学;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国际贸易;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
对于实践能力的理解,当今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实践能力是知识转化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1]有的学者认为,实践能力是人在世间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有的学者认为,实践能力是指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3]虽然,对实践能力下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我认为实践能力就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等。[4]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其实践能力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动手操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首要的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如报关、跟单、国际物流等,他首先要与外商进行联系、沟通等。因此,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礼仪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普通话和外语交流能力。普通话应较标准,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应较强。思维敏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
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具有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职业技能,如报关、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质量体系认证等技能,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在从事内外贸工作中,除能正常处理日常工作外,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能沉着冷静、处事不惊,正确地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具备的一种心理特质,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国内外贸易工作,由于国内外市场千变万化,市场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与其他大学生而言,应具有创新和拚搏精神,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 加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推进,导致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竞争更加激烈,各国之间、企事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才的素质是综合性的,如学习技能、信息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等。在这些素质能力中,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践出真知,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能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任何素质和能力都与实践能力紧紧相连。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一切素质和能力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能力表现出来。一个人|实践能力差,不可能是高素质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正因如此,国家非常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多次强调“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5]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
可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二)实践能力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他与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是有区别的。理论经济学突出的是基本经济理论的学习,领会基本观点,进行理论思维训练,能够使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以求问题的解决;而应用经济学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更应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核心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因此,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三)实践能力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客观需要
在传统就业体制下,大学生毕业由国家进行统一分配,就业竞争压力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在当今大学生就业中,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业走向就业顺利过渡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用人单位为了节约资本,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人才招聘上普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原因不是毕业生数量多,而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特别是实践能力的问题。[7]根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基本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实践能力普遍不高,与用工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扎实的人才不匹配,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软肋。因此,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必须根据就业市场形势,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力求在就业中更具市场竞争力,在走向新的工作岗位后上手快,能很快适应本职工作。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时代呼唤创业者,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将来的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宏大的创业者队伍。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8]当代大学生作为岗位创造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是艰难的,但也是一种挑战。在大学生创业中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运用。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创业项目的确定、公司的成立及经营管理,都要求学生必须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客观要求。
三 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
(一)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一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校的标准体系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在学校评价体系中,学习成绩基本上成了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评优评先进,可以入党。而学习成绩差一点,其他表现再好也不可能被评为先进和优秀,更不能入党。这种评价标准,并不能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社会用人单位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最终标准。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积极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而是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
二是改革教学体系。要改变现在只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学校的教育,而忽视社会的实践;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的状况,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增加实验、实训实践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室进行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和社会调研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交际沟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要增加任选课的课程。可根据学生就业创业需求,增加专业方面的任选课如文献检索与利用、市场调研与经营决策、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同时也要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其人文素质。
三是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各教学单位实验室不应各自为政,只允许本部门师生使用,而是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向全校、向社会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实验室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要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除上课开放外,双休日、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到实验室进行专业实验和专业技能模拟操作训练,以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四是提高教师实验技能。为了尽快改变目前高校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状况。要依据实验教学要求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到一些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实验教学的培训,并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挂职进修锻炼,培养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同时,要积极从高校、企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来校讲学或作学术报告,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二)实行校内外结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工作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建设好校内实习基地。要充分利用学校办的企业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都可以到校内的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招聘一些学生在这些企业兼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
二是要建立校外实习片区。目前,国际经济与管理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一般是一个企业安排几个人实习,而要某一企业安排几十人实习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立每年安排几十个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是越来越困难,我们只能以某工业园区为基地,向其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立区域的实习片区,如深圳实习片区,我们可以以深圳每一企业或工业园区为实习联系点,扩展到珠海、江门、广州、东莞等地的实习基地片。
三是可试行就业实习形式。就业实习就是四年级本科学生实习期间就直接找工作,进行工作实习。既是实习,又是工作。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增加学生收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实习指导成本,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实习方式。
(三)走学、产、研道路,进行开放式办学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走学、产、研道路,进行开放式办学是。
一是实行订单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招聘人才的数量和要求,签订就业协议,学生毕业后就到合作企业就业,实行订单培养。学校可以根据企业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开设相应课程,也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培训和实习,以达企业要求。
二是可以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交流。企业可以派一些骨干到高校进行理论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三是可以共同进行科技攻关。企业和学校可以就企业一些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立项,共同研究,集体攻关,运用高校的知识、智能、技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并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
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必须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到企业做一些项目研究,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进行文化科教服务。经常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如创业计划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炒股模拟大赛、报关实验操作比赛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当前急需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社团经费问题。目前,社团活动的经费主要是社团成员的缴纳的会费收入。由于学生比较穷,社团会费低,很难维持社团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大学生社团经费的支持。可以根据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另外,社团开展大型活动,也可以与企业协作,求得企业的资助。
二是社团指导教师问题。社团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成效,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要选派一些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为了提高教师指导社团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社团工作成绩,对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实行奖励,并给予相应的教学工作量。
[1]刘凤英.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对策[J].湖南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3]常大治.从就业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教研究,2007,(4).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新华网,2006-10-18.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S].教高[2001]4号.
[6]李同卓,张洪良.邓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
[7]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S].世界高等教育大会,1998.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S].中国网,2010-03-01.
F740
A
1673-2219(2012)01-0120-03
2011-12-13
湖南科技学院《“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湘科院教字[2009]4)。
何解定(1951-),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教改革。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