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山中白云词》对前代隐逸词的发展

2012-04-07梁洁

关键词:张炎词人白云

梁洁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论《山中白云词》对前代隐逸词的发展

梁洁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从张词对前代隐逸词的发展入手,对张炎词作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探讨张词对宋词的总结与开拓,以求对张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张炎;隐逸词;艺术发展

隐逸是一种深含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源远流长。唐五代词中就开始有少数的隐逸情趣词作,其中张志和《渔歌子》词可为代表。到了北宋初期,苏轼因为仕途失意,为了摆脱仕途忧患而选择山林隐逸之趣,其隐逸词表现了对闲适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至北宋后期,文人们则普遍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以黄庭坚为代表,追求归隐闲适生活的词作不断涌现。此时的隐逸词中,还有叙述仕途失意与怀才不遇的牢骚郁愤之词。南宋时期,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朝廷苟安的政治气氛,此时隐逸词以各种姿态出现,词人们遁世隐居之心普遍生起。张炎则因个人处境与文人独特的多愁善感的敏感性,继承并不断发展了前代的隐逸词,读张炎的《山中白云词》,让我们感触到的是那弥漫在作品中的隐逸避世的深挚情怀。他笔下的隐逸词多为郁愤不遇与发泄苦闷之用,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炎精神世界的追求。

一 主体自我的回归与深化

前代隐逸词中的隐士形象,还是一种词人个体隐逸情趣的偶尔表露,从未成为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主导倾向。宋代遗民词中的隐士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以至于成为当时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主流了。笔者认为,《山中白云词》在文学创作时就有强烈的建构自身隐士人格形象的愿望,因为隐逸高蹈的形象,正是隐居生活中词人高度赞赏的人格理想。词人在隐逸生活实践中,往往通过学习古代隐士的人格风尚来寻找思想感情上的慰藉,实现自我人格形象的建构。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作为南宋的遗民,词人尽管不甘一生寂寞穷愁,只要他不愿与新朝合作,前途注定是无望的。张炎《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云:“二分春是雨,采香径、绿阴铺。正私语晴蛙,于飞晚燕,闲掩纹疏。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啼鴂初闻院宇,钓船犹系菰蒲。林逋。树老山孤。浑忘却、隐西湖。叹扇底歌残,蕉间梦醒,难寄中吴。秋痕尚悬鬓影,见莼丝、依旧也思鲈。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这首词,唱出了作者壮心未歇,两鬓先白,书剑飘零,岁月已逝的悲凉感喟。首三句以春回起兴,引出下文对身世之感的无限感慨。“甚书”三句:是什么原因,我持着一把剑、带着一囊书,过着四处流浪漂泊的穷苦生活,眼看着岁月不断地流逝直到今天,我依然是个衣食奔波的异乡客。“西湖”二句:昔日在西湖边上,我的苑庐还在吗?时至今日,只怕东风已经把梅花纷纷吹落地上了吧?

张炎《山中白云词》三百零二首,词中多以东晋的高士陶渊明自比。张炎虽不是真正的隐士,但集中表现归隐之思的词作占了很大比重。据笔者统计,集中“归”字约出现111次,占了全部词作的1/3强。《如梦令·渊明行径》一阕:“苔径独行清昼,瑟瑟松风如旧。出岫本无心,迟种门前杨柳。回首,回首,篱下白衣来否。”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品格,受到张炎的推崇和钦佩,如《甘州·倚危楼》:“还知否,元来卜隐,不在山深。”《木兰花慢·目光牛背上》:“数亩清风自足,元来不在深山。”张炎的隐居生活,是在经历了生活伤痕之后的人生选择。从词人崇陶的创作心理和审美趣味中,可以透视出他人生情趣与观照方式的演变。张炎的隐逸词感情真挚,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的老庄思想,词作朝着主体自我的不断回归和深化,由对外部世界的反映逐渐指向人的内部心灵世界。笔者认为,张炎隐逸词之所以值得珍视,其价值正在于此。

二 发展隐逸意象

《山中白云词》中的主要意象,都表现出词人的隐逸思想,表现了词人对前代隐士的真诚追慕。张词的相关意象约可分为两类:一类色泽黯淡,如夕阳、落叶、西风等;另一类色泽明朗,如梅、云、菊、鸥鹭、月、山、冰霜、晓日、雪等。弥漫于《山中白云词》中的浓厚“意象”,是张炎出仕与隐逸之间的矛盾心理,并寄托其飘泊生活的厌倦,张炎为了象征隐逸而使用的形成意象的素材如下。

1.凄怆沧桑的“云”。

词人用丰富的云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白云的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带着凄怆和沧桑感,给读者舒展自如、淡泊高旷的感受。据笔者统计,“云”字在张炎302首词中出现了178次之多。“山中白云”出自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以此为词集名,与玉田评姜夔的“野云孤飞”一样,本身就已传达了此集的特点,其艺术特征亦如山中之白云清远淡泊,气韵幽远。那恬淡的白云是悠闲自得的隐者的象征,淡泊自由的生存状态是词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在《高阳台·古木迷鸦》下阕中:“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裹寒云。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那孤高的寒云,露出沧桑的倦容,好似词人自身的生动写照。因此,在作者的笔下,云意象充满了凄凉、沧桑的感觉。

2.幽深清冷的“山”。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体验天地宇宙的永恒是魏晋山水诗的开启。谢灵运的意义就是在文的自觉时注重形的依托,真正代表中国山水情怀的是陶潜。山作为一种隐逸形象的象征,《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诗是超越玄言的哲学深刻,它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体现这种体悟的本质,把它们变成可触知的东西。山水草木在陶诗中是真意深情,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为与俗世相对立的清净之所在。张炎笔下的山意象大多带有幽深清冷的意绪,苍凉而淡泊。张词往往表现出“山”的幽冷,表现它的远离俗世,如《声声慢》(平沙催晓):“空教故林怨鹤,掩闲门、明月山中”;《月下笛》:“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出。”;《壶中天》:“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

3.尔我相忘的“鸥鹭”。

“饲之所不得驯,嬉游与隈渚,灭没于烟波,举物之无机者,莫鸥若也。”1张炎词中大量写鸥鹭是受姜夔的影响。在词中,鸥与词人心灵契合。隐逸词中表现出的悲凉、孤独感与前代隐逸作品中的潇洒与闲适有迥然之别。鸥、鹭等意象总是与“冷”“孤”“愁”“寒”等灰冷字眼相联。水边游戏的鸥鹭在愁苦的词人眼中显得愁绪满怀,孤独凄冷。“寒香应偏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新雁过妆楼》)“张绪归何慕!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月下笛·万里孤云》)它们 不再如先前作品中的单纯明朗,欲隐难随的词心使隐逸词人对这些意象不做如实地描绘,而是采取泛写的方式,把它们当作了一种艺术手段服务于对词心的表现。如《浪淘沙·题陈汝朝百鹭画卷》云:“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雨庇风霜。不趁白鸥游海上,静看鱼忙。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行无认处,却对秋塘。”词有“庇风霜”、“我凄凉”、“客路长”、“孤影侣斜阳”,这些枯索荒寒的词句,自有其清远淡泊的影子 ,词人将家国悲慨融入江湖野趣之中,使人仍感于悚目惊心的人世变故。

“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壶中天·扬舲万里》)

词人把他的理想投射到鸥鹭身上,赞赏尔我相忘的鸥鹭。词人为求仕寄人而忙碌奔波,如今又为隐士雅人的身分,“鸥鹭”出现在词中,是为了呈现张炎那苍凉淡泊的意绪。

4.远离尘世的“鹤”。

“清游好,醉招黄鹤,一啸清秋。”(《甘州·听江湖》)

“寒香应偏故里,想鹤怨山空犹未归。”(《新雁过妆楼·风雨不来》)

鹤给人的印象与它所代表的形象意义,也就是张炎在词中所托喻的象征意义,是鹤之异于四禽,主要在于它的超俗非凡。在于鹤的属性,即出众与恋故巢鹤的行踪,多带有神秘的色彩。张炎透过感情的移入手法,来象征自我的人格,以表达对于逍遥自适、与世无争生活的向往,欲摆脱尘累而隐逸遁世。

三 贵闲适的人生价值取向

回归山水田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功名富贵无缘,张炎在隐逸词中还表达了新的人生价值取向,那就是贵闲适。

隐居生活方式,是一种摆脱了封建政治义务束缚后任情适意的生活,是一种身心放松、充分感受山水田园风光的生活。词人认为这“闲”的真正含义,在于“闲似神仙闲最好”(《壶中天·波明昼锦》),表明在世间的人们,除了神仙般的“闲”,其余所说的闲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闲”。

“问天难买是真闲。”(《渔歌子》)如果说晚唐五代的颓废词人是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狂歌烂醉中麻醉自己,北宋词人在偎红倚翠中寻求解脱的话,那么,张炎只有在隐居闲适生活中体味人生的乐趣以消释苦闷。民族社会与自我个体的双重忧患,词人必须寻求对痛苦的超越和精神的避难所,使他只好心寄水云,徜徉于山水林泉之间。“谁念今老,懒赋长杨,倦怀休说。”(《凄凉犯》)他不愿学扬雄向汉成帝献《长杨赋》,厌弃一向为读书士子所向往治国平天下的生活。他一再在词中表示要“载取白云归去”(《甘州》),满足于“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绝。”(《疏影》)又说:“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留霜空”(《浪淘沙》)这些词句都证明张炎无意求功名富贵而自甘淡泊的情怀。

四 词人与俗世的不断疏离

在张炎的词句中,很多意象都带有了淡泊名利、逐渐远离世俗的意味。“爱闲休说山深,有梅花处,更添个、暗香疏影。”(《祝英台近》)“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凤凰台上忆吹箫》)显示着士阶层与元蒙统治者的一种疏离倾向,是由宋入元士文化思潮的一种嬗变。(《如梦令》)“有谁识、醉翁深意?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征招》)“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阮郎归》)使人感到过多地遭受了命运折磨的词人在仕途失意、故国沦亡等打击以后内心的苦涩。“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新雁过妆楼》)对心灵苦闷的超脱,对自由闲适生存状态的向往,这是张词思想感情上的一个重要倾向。

张炎词中大量隐逸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展现,是词人本身自甘削迹、淡泊名利的外在表现。对于他来说,词不仅是寄托深切情感、抚慰心灵的工具,更是一种展示才华、体现自我人格精神的手段。

张炎的隐逸词,形成于独特的历史时期,又融入了词人自身独特的生活际遇。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洞见当时一批封建士大夫们的避世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思想,通过《山中白云词》的艺术加工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普遍性的文人精神状态。在今天,我们早已远离隐者,更遑论重视隐者精神,词人用非常简洁而优美的白描式文字为我们记录了隐者们的精神图画,提醒我们对精神与生活中另一面的关注,这也正是张炎隐逸词的价值吧。责任编辑:

[1]张炎.山中白云词[M].吴则虞,校辑.中华书局,1983,10.

[2]张炎.词源[M].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4]唐圭璋.全宋词[M].中华书局,1965.

[5]谢桃坊.宋词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9.

[6]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7]朱崇才.词话史[M].中华书局,2006.

[8]吴梅.词学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葛渭君,王晓红,校辑.山中白云词[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Development of Poems of Reclusive Lif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ems Shanzhongbaiyun Written by ZhanYan

Liang Jie

ZhangYan,the famous poetry at the turn of the Song and the Yuan Dynasty,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poems of ZhanYan and the poems of the Song dynasty.from the multi-perspectives.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Zhangyan’s poems.

ZhangYan;poems of a reclusive life;artistic progress

I207.22

A

1672-6758(2012)08-0096-2

梁洁,硕士,讲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Class No.:I207.2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张炎词人白云
用于遥感影像亮度均衡的亮度补偿方法
一片凄凉载愁去
词人的职业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白云(外三首)
林逋梅妻鹤子
白云的来历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