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SARS谣言”事件看网络谣言应对
2012-12-08于燕枝
于燕枝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从河北“SARS谣言”事件看网络谣言应对
于燕枝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给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对网民而言,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和利益因素等驱动,来自网民的谣言数量剧增,谣言种类也丰富多样,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握网络谣言传播规律,防范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需要政府、传统媒体、新媒体、网民的共同努力。
网络谣言;谣言防范;谣言应对;网民素养
网络最大的功能就是将不同时间、空间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同时释放。网络传播有利于民意的表达,但也给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条件。2012年2月,在河北保定发生了一起网络谣言案件。在河北保定一家医院收诊了一些呼吸道感染病人。在2月19日,一个刘姓人士作为网站的一个经营者,为提高网站点击率,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虚假消息,说保定这家医院确诊了一个“非典”病人,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包括媒体当中扩散。几天后,卫生部出面澄清,保定那家医院收诊的呼吸道感染病人不是“SARS”,也不是甲流,那个刘姓人士因为扩散谣言被劳教两年。这一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表现在网络上,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关于网络谣言防治的大讨论。
刘某的这一谣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关注,一方面是事件本身,2003年的SARS疫情肆虐期间,那种草木皆兵、人人自危的情形我们依然历历在目。再次提起SARS难免让人神经紧绷;另一方面则是公安部门对这一谣言事件的处置情况。劳教两年这一行政处罚措施也让舆论哗然。很多网友认为这并不理性。
当我们回首过去几年出现过的谣言事件,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历历在目:2009年5月,杭州飙车案,“权利庇护”的谣言和猜测,引起网友大规模的人肉搜索;2011年8月12日,某会计网站发布《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经公安机关查明系上海励某杜撰而成;2011年8月29日,互联网上部分博客、论坛转载了《绝症男子杀死八名村官称为民除害》和《震惊:云南一绝症患者连杀八名村官》文章,在网上引起很多网民关注,后经证实,这两条帖子所写的内容均为虚假信息;……此类的网络谣言事件数不胜数。
深究网络谣言泛滥的原因,首先源于各阶层之间的信任缺失。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干部和群众距离越来越远,贪污腐败者有之,吃喝嫖赌者有之,以公谋私者有之,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在我党干部中屡见不鲜。个别干部的负面形象直接影响了政府形象、国家形象;人民群众对干部内部出新的丑闻,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愿意去揣测、琢磨和追问,而不愿为其辩护。其次网络给网民情绪的释放提供了通道,网络使社会大众终于找到了和上层对话的平台,找到了威力无比的扩音器,伴随着改革开放依赖各种社会矛盾的增多,于是乎发泄、牢骚、不满、怨愤、激情、恶搞等怀着形态各异的诉求目的的公众个体越来越多。
一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迅捷,广泛。
网络时代的谣言传播相对于传统的谣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广泛传播的效果。2011年8月11日,新浪微博网友称,“裕丰楼下惊现杀人狂!见人就砍,吓死人了!”这条微博当天就被转发2000余次,引来网友惊恐和质疑。谣言一般要经过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三个阶段,由于网络媒介的特点,网络谣言大大缩短了谣言从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时间。它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甚至跨越国界。
2.谣言内容易走向异化。
过去人们常常说,谣言的口头传播,经过100个人的传播,就可能出现100个版本,到最后,谣言的内容完全变了样。这种现象在网络谣言世界里同样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谣言不仅仅是信息的复制、粘贴式的传播;更携带这无数的解释和评论内容,一条漏洞百出的谣言从诞生之初,到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最后形成无懈可击的“真实”事,这往往是很多网民共同炮制的结果。
3.伪装性。
谣言之所以能被广泛流传,通常与其所联系的事件背景关系甚密,一旦某个机构或某一个体发生了重大新闻事件,在事实真相尚未完全调查清楚和公开的情况下,揣测的言论一传十、十传百,这种推理、揣测甚至猜想的言论会随着真相被披露时间的推迟而越发引人信任,极具迷惑性。在这期间,一些不法分子、无聊网民、反社会分子也会借机推波助澜,制造更大的谣言,以迷惑视听,掀起混乱。
二 网络谣言的种类
网络谣言的种类很多,分类依据也很多。下表归纳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谣言类型。
政治谣言是政治权利斗争的产物。如1998年10月,马来西亚出现网络谣言,有人假冒政府首席秘书阿都哈林的签名,通过国际网络和寄发信件,唆使及煽动公务员反政府。阿都哈林不得不公开辟谣;军事谣言主要发生在国际社会范围,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以“军事谣言”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会发现很多标题为“中国近代六大军事谣言”“2010年外媒关于中国军事五大谣言”等新闻标题;经济谣言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近年来,一些商家利用网络发布谣言,从中捞取好处的事件屡见不鲜。比如2011年的“抢盐事件”就与网络谣言的蔓延有关;社会生活谣言更是屡见不鲜,最常见的莫过于明星隐私、外星人来访、世界末日等等;此类谣言多数受众仅仅是满足猎奇心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造成社会动荡等不稳定因素。
娱乐恶搞型谣言在网络上尤为常见,主要针对娱乐圈和影视圈的明星、名人等,这个行业的特点使得这些被娱乐的明星并不在意谣言的扩散,甚至有些明星专门制造谣言话题以提高关注度或者人气指数为目的,而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通常也无主观恶意,多数是为了满足娱乐心理需求;报复发泄型谣言则带有主观恶意,一般通过诽谤、造谣等手段针对目标对象进行打击;利益争斗型常见于政治领域和商业领域,通过捏造事实、恶意诽谤对竞争对手的声誉形成影响,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根据传播周期,谣言分为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三个阶段,形成初期一般指谣言从诞生到开始传播的1-2天内,网络时代,很多谣言的周期被大大缩短,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谣言在网络意见领袖的执着探究下,会不攻自破。高潮期的谣言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和威胁性,这个时候官方信息的及时公开和透明非常重要;当谣言被有效遏制,真相被公开披露的时候,谣言就进入到衰退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根据谣言传播的范围,可分为大规模传播谣言,中等规模传播谣言和小范围传播谣言,谣言传播范围的由小到大,同时也是谣言影响力和危害从轻到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小范围谣言要么是由于政府控制得比较有效,要么就是谣言太过夸张或不合逻辑,受众可轻易辨识;而大范围的谣言传播,则预示着政府干预的不及时和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给谣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三 网络谣言的应对
1.政府: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完善制度。
目前针对网络谣言的惩罚仅仅止于行政处罚,网络谣言之所以泛滥成灾,惩处的不严厉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在河北保定SARS谣言事件中,当事人被劳教两年,引起公众愕然的原因。多数人认为,传播谣言并不是很严重的过错,他们没有对谣言的社会危害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这跟法律制度不健全,宣传不到位有直接联系。执法力度的加大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制度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做到不侵犯受众的知情权。网络是公众表达意见,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在疏通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疏导阀”的作用,所谓法不责众,制度惩处要有明确的对象,即谣言的恶意制造者和传播者,对探求真相的受众要区别对待。其次,在消除谣言造成的影响的过程中,要重视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另外,防患于未然。防的功效要远大于治的功效。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网络监测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谣言初期,政府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公开信等形式及时公开信息。另外,政府也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种现代化媒体,开展网上办公,学习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密切党群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2.传统媒体:发挥媒体的公信力。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公信力而言,网络媒体尚不及传统媒体,人们在网络媒体上看到的谣言往往期待在“正规军”媒体中得到佐证或者否定。因此,谣言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在化解谣言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真相的及时和准确也显得非常重要。在“河南钴60事件”中,由于网上流传杞县当地一辐照厂发生泄漏事故,事发一个月,当地政府部门没有任何权威消息发布给群众,于是造成当地民众恐慌,出现大量居民开着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等大逃亡的现象。可见,地方政府、传统媒体在谣言扩散阶段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有多么重要,可以挽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也非常重要,通过严格把关、及时对谣言进行删除、净化舆论空间等种种手段也能有效抑制谣言传播。就像传统媒体为抵制虚假广告建立的联盟组织一样,网络社会也可以建立自律组织,对发布和传播谣言的网站给予谴责。
3.网民素养的培养。
网民素养包括网民在与网络接触过程中使用网媒、发布传播信息、辨识信息、消费信息以及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物等各种活动中的各项能力要求。相对于媒介素养这个概念,网民素养主要从网络公众的角度来关注和研究媒介素养。
我国引入互联网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其发展速度确实令世界瞩目的,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13亿,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急剧增长的网民数量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各种网民素养问题层出不穷……伴随互联网出现的“网络围观”现象、“娱乐至死”心理、“网络推手”现象、“盲目跟帖”、“大量灌水”现象等等,都不同程度折射出我国网民素养亟待提高。
提升网民素养,就是培养网民建立健康的网媒使用态度,培养正确利用网络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功能,让互联网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个人成长服务。这首先需要传统媒体、舆论氛围的正确引导,比如利用公益广告、宣传片等形式倡导理性看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大学生网媒素养的提高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加入网民素养这一课题。通过各种力量的努力让全体网民树立自我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在网络谣言面前,多一些理性判断,多一些批判精神,而不做从众者和跟随着。
[1]陈红梅.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及应对[J].传播前沿,2011(3).
[2]舒戴红.信息化背景下的谣言应对策略[J].试听纵横,2012(1).
[3]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12).
[4]王松苗.防治网络谣言——法律的张度与效度[N].检察日报,2012-03-11.
How to Respond to the Internet Rumors
Yu Yanzhi
The number of netize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ed by 513 million by the end of December,2011.the rapid growth of subscribers of internet benefits the propaganda of rumors.The amount of internet rumors has increased due to all of kinds of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nd the interests.The genre of rumors varies and the spread of them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great efforts should been made by government,netizens,the traditional and new media to hold the propaganda of internet rumors and prevent them from the damage to society.
internet rumors;rumor prevention;rumor response;qualities of netizen
G206
A
1672-6758(2012)08-0145-2
于燕枝,硕士,助教,洛阳理工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
Class No.:G206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