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的资金安全问题研究
2012-04-07孙响林
孙响林
(河南理工大学财务处,河南焦作454000)
目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校区办学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办学模式。多校区大学的特点是师生人数多,办学规模大,地域分散 (有的甚至不在一个城市),内部管理机构比较复杂,内部关系也比较特殊,这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而过去单一校区形成的“小而全”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校区办学对我国传统大学运作理念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如何安全地管理和运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高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给资金管理带来的隐患
根据《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是保证学校财务部门对全校财务和经济活动统一领导,对高校财力和资金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的合并、扩建等,使很多高校由单一校区变成多校区,高校的资金链条加长,中间环节增多,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机会相应地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出的复杂性使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控制难。多校区的运行模式,不仅使办学的成本增加,而且由于办公、教学地点分散,财务收支出现失控的可能性增加,资金控制的难度也相应地增加。高校多校区办学,新老校区的具体运作方式互不相同,新校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支出项目,这些新的支出往往是新校区运行与发展的关键,控制得太严,不利于不同校区之间的平衡与融合,还会制约新校区的发展;控制得过宽,又会造成浪费。对于支出项目的审批,采用传统的一支笔审批,会降低办事效率,多支笔审批,又会造成宽严不一致。因此在高校多校区运行模式下,如何处理好严格控制与提高效率的关系,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1]。
(2)多校区办学校区分散、业务量大,使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监督难。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校的经济活动具有分散化、复杂化的特点,对财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一般重视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对优秀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等考虑不多,使得高校财务人员配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学校事业发展不协调,存在会计人员身兼多职(串岗)、有岗无人和岗位空缺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导致某些不相容的岗位不能完全真正地分离。由于财务人员每天忙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对具体经济业务的真实、合法性监督不够,使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有了可乘之机。
(3)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改革风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高校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积极推行校、院 (系)两级财务管理体制。随着内部各种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如财务工作层次变多、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财务关系变得复杂化、财务管理工作也更加细致。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模式建立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旧的制度已废除,新的制度还未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不完善。形成财务管理的真空地带,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2]。
二、加强多校区高校资金安全控制的措施
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校应从规范资金支付的审批制度和大额资金流动的决策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建立、实行校内会计委派制、充分发挥校内资金结算中心和校园卡中心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加强资金的安全控制。
(1)规范资金使用的审批制度。高校要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经济业务性质、金额大小的不同,建立起一套分级管理、权责明晰的资金审批制度,规范各类资金的支付程序,明确规定各级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重大经济决策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教代会、教授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作用。在财务处内部,严格按内部会计终止制度执行,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也不得违反程序办理有关经济业务。对于大额资金,以及非常规资金支付业务(如借出款、对外投资、基建付款、设备购置付款等),首先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校内有关部门的书面申请对其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提出初步意见,交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经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提交校党委会讨论决策。财务处根据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办理相关的资金支付业务。通过落实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是多校区高校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和有效保障[3]。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是多校区高校财务安全运行的有效保证。加强对涉及资产、财物等经济业务部门的管理,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加强内部常规审计,防止内部相关人员由于工作失误和有意犯罪产生的资金损失风险。凡是相对独立的不相容经济业务由不同的人员分别负责办理,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在明确经济责任的情况下,有至少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办理并承担责任,形成相互核对、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的控制制度,是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处于内部财务防范体系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当相关人员准确理解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时,内控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也只有拥有业务能力强、思想道德水平高的人才能对内部财务防范体系实行有效的监控。因此高校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人的作用,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3)实行校内会计委派制,明确划分各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多校区高校大多兴办了校办产业等经济实体,学校内部形成了很多具备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单位,或者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由于这些单位和部门相对独立,不在校财务的监管范围内,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很规范,资金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多,乱发钱物甚至挪用、贪污公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高校要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管理和控制,建立防火墙,具体明确这些单位、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对非独立核算的部门资金要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对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 (包括各种基金会、学会)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和指导。要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要求,实行会计委派制,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和审计。对独立核算单位的其他会计人员要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4)充分发挥校内资金结算中心的作用。校内资金结算中心是负责对全校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重要部门,对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防止资金体外循环,防范资金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管理学校的各种资金,可以增强学校的整体的资金调控能力,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聚集资金,调剂资金余缺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新校区建设和校办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理顺学校与校办产业及其他二级单位的财务关系,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掌握校属单位的收支情况,有利于调节学校的现金流量,使学校管理校办产业公司及校内各经济实体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逐步转向依靠经济的手段。通过结算中心的资金运作和管理,可以使学校的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尤其是能够从制度、程序以及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监控学校的资金安全[4]。
(5)加快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多校区大学普遍使用的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校园卡系统的建设,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多校区集中管理、各校区一卡通用、分区结算。
校园卡促进财务管理信息的规范化。校园卡的应用可减少学校内部现金的流通量,涉及资金的往来业务、校内二级单位部门之间的有偿服务资金的划拨等都可以通过校园卡系统进行,便于对二级单位的资金进行监控。
通过校园卡的管理可以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通过校园卡在电控和水控等方面的应用,对学生的用水用电进行定额限量管理,可有效地控制学校水电费的支出。
通过校园卡可以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校内所有单位的收入均通过校园卡结算,可以保证收入的及时、足额上缴,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乱收费现象,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6)建立学校内部分级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经济责任制,要求经济责任层层负责,层层把关,强调责权利相统一;高校应建立法定代表人 (校院长)对全校的经济责任制;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法律责任,主管财务的副校长根据校长的授权管理学校的财务工作;财务处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和管理学校的财务工作。财务处工作人员按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对资产的安全负责,要根据《会计法》等的要求明确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等。高校应建立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督促各级经济责任人落实经济责任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通则》、《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校资金的安全[5]。
(7)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强化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是多校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纠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预算的安排、资产管理、对外投资、项目招标、物资采购等经济活动中制定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保证各种资金的安全完整,防范资金风险。
多校区高校的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控制将高校的资源配置加以量化。预算管理是贯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的中心工作,通过对资金运用的全过程监控,按项目和类别控制校内各单位的各项资金支出。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控的有效模式。通过制度将学校各项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超预算支出,对大额资金的支出实行跟踪监控,保证学校各项资金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8)完善资金监督体系。为了确保多校区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内外财务监控体系。完善的高校财务监控体系应该体现出监督的主体多样化。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物价监督、税务检查、工商监督等。学校内部监督主要是内部审计,此外还包括财务公开制度等民主监督。多校区高校财务监督应立足于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既要避免监督的缺失,又要避免重复的检查,增加负担。审计监督是多校区高校财务监督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资金的安全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强化对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审计监督,促进高校加强资金管理。校外监督和校内监督应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对高校进行各种监督。政府审计应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要求,除对高校实施经常性的审计外,还应对学校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并对学校的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内审制度,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各高校在审计工作中,还应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作用,对学校基本建设、大型后勤维修等项目进行专项委托审计。
三、结 论
通过分析多校区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行高校内部的会计委派制、发挥高校结算中心和校园一卡通的作用等方面对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提升筹资理财能力等问题集中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1] 张明远.高校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43-44.
[2] 李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高校资金安全 [J].财会月刊,2010(1):90.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4(12):23-25.
[4] 章倩理.高校内部结算中心在高校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J].经济论丛,201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