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听力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英文影片赏析为手段
2012-04-07何亚平雷玉兰
何亚平, 雷玉兰, 李 丹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 英语在国际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扩大和深化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研究生是一个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英语学习状况如何?是否已经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对所任教的2009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第一次英语听力课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将来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便于与他人交流和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关于他们英语学习的难点,排在前面的是听懂英语、开口表达和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而单词记忆、读写能力和翻译能力等都排在后面。相应的,在研究生对英语课程期望值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将提高听说能力、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摆在前两位,提高读写能力、满足个人兴趣等排在后面。在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调查中,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时事新闻、听英文歌曲、表演、课堂讨论、听讲解、小组活动依次排在前面,而听写、做笔记、讲评试卷等排在后面。以上几项调查结果综合起来表明:研究生虽已学习英语多年,相对读写译的能力,其听说能力明显偏弱,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较欠缺,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而比较迫切地希望在研究生英语学习阶段提高听说能力和应用英语交际的技能;同时,相对听写、做笔记等传统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喜欢那些既能培养听说能力,又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这些也就对教师如何开展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将文化背景知识有机融入听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并培养学生灵活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听力教学中培养该能力的理论依据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模式由英国学者Byram建立于1990年代,指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1]。继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文秋芳教授对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两部分,即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且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交际原则。跨文化能力可分为3个部分: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即能否认识到文化的多元性、认同文化的差异性以及对文化差异性的反应力;②对文化差异的容忍性,即语言学习者对不同文化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其中否定态度不利于跨文化交际;③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即交际双方能根据不同的文化调整其交际的方法,处理好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2]。
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是一个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两个因素的整体模式。这一模式适合英语作为世界共通语这一特殊语言教学背景,将跨文化和英语教育两方面视角充分结合起来,以交流者为主体,强调交流过程中的动态性和互动性。
(二)听力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依据
英语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依据是图式理论。图式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提出:图式是连接人类大脑中的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1932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Bartlett 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发展了图式理论,将“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的模式[3]。后来虽有 Rumelhart、Cook等专家对其含义进一步阐述,但他们释义的观点一致,即“图式”就是为了便于信息记忆、处理、存储,大脑将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和经历有机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互相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大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 它们按照有机而有序的方式排列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
图式理论认为语言理解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和“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前者指输入信息起始时调用最基本的具体图式,进而调用或合成高层次图式;后者指调用高层次图式预测并筛选输入信息。这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前者有助于发现新的和不符合设想的信息;后者加速信息的吸收或同化,有利于消除歧义[4]。
图式这种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背景知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对听力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力图式指与听力理解相关的一些“知识结构块”。人们听力理解能力主要由3种图式决定:言语图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
在后来的日子里。敦礼只要是没有特别的事情,总是尽早结束上午的工作,准时赶到月半湾,他慢慢恋上了餐厅的宁静以及与那个女子背对背默然相守的温馨,他把自己深深地浸泡在这两种元素中。大多数时候,他都心甘情愿地把女子当作餐厅的一部分,就像餐桌上方那盏深色的吊灯,或者墙角摆放的绿萝,没有多大必要去打扰她或者认识她。并且认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相守,才会使人流连,使人无法释怀,倘若真的相识,敦礼闭上眼沉思,倘若真的相识,那又会怎样呢?
在听力教学中,言语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句型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形式图式指听者关于所听文章体裁、格式的知识结构。在听力理解中,这两种图示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模式,即听者从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入手,从音节、单词、短语、分句到句子,到语段再到语篇以及体裁等逐步理解的方式。这是一个由具体图式合成较大图式,继而激活头脑中更高层图式发生作用的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是听力理解的基础。
内容图式包括主题知识(如法律、经济、文学、医学、物理等)、世界知识(指人们头脑中关于周围事物运行规律的知识)和文化知识(指某个社会的人们共同拥有的文化)。在听力理解中,这一图示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模式,即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分析、处理新输入的信息,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和预测。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言语图式和形式图式是先决条件和基础,而核心则是内容图示,尤其是其中的文化知识图式。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并不简单地等于语音、词汇和语法之和,它还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听力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中文化知识板块没有成功构建,他们就无法正确地判断和理解听力材料,听力水平难以提高,更无法实现有效应用英语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内容图式,尤其是文化知识图示的构建。
内容图示中的主题知识和世界知识通常源自日常生活,而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难以从生活中获得,这就需要刻意地去学习和积累外国文化知识。听力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听力材料所隐含和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提醒学生注意从平时的听力练习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有效服务于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 有效利用英文影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英文影片在英语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能激发和增强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和增强其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然后,它能提高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地道性、听力理解能力和增强学生对词语文化内涵的理解;其次,它能扩大学生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面和加深宗教对语言影响的了解;它还能促进学生了解非语言活动在英语国家交际中的重要影响[5]。
在研究生英语听力教学中,要做到最有效地利用英文影片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影片的选择
很显然,在丰富多彩的影片世界,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适合作为教学内容来使用。影片的选择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1. 题材和内容应与听力课堂教学目标一致
因为影片是作为研究生听力教学材料使用,故所选影片的题材和内容应该保持与听力课堂教学目标一致。
2. 难度应适合学生
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对读写能力,其听说能力,特别是听力水平比较弱,故所选影片的难度应适合学生。在开始阶段最好选择通俗易懂、题材积极的短片,如风靡全球的美国情景剧《老友记》。随着学生听力水平的逐步提高,影片也应该由简易难,有浅入深。
3. 版式和格式应符合听力教学的需要
影片所采用的版式和格式应符合听力教学的需要,即影片应提供中英文字幕和配音的灵活选择。在运用时,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音频和字幕,以此来改善听力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性,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
4. 文化内涵应丰富而突出
为了满足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影片选择的最核心原则就是:所选影片的文化内涵应丰富而突出,语言含量大,语音清晰地道,内容紧贴西方现实生活。
(二)影片利用的最佳模式
由于听力课不同于纯视听说课,影视欣赏只是听力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运用该手段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时间的有效利用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个因素。因而,影片利用的最佳模式就是有选择性的视听,即在不影响故事情节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将影片分成不同片段,将影片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最大限度地使用“输入内容”,最有效地利用欣赏时间,欣赏时在片段处适当停顿,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听力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至于整个电影的欣赏,可留在课后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听力课上对影视片段的具体处理可以分以下3个阶段进行。
1. 欣赏前指导
在赏析影片前,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影片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减少观赏中的认知理解障碍,同时激活学生有关该影片话题原有的但处于记忆中非活动状态的相关信息,使信息最大化。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将影片主题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用幻灯片形式来报告陈述,既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又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文化的热情,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关于影片语音知识的典型特点,如重读、弱读、省音、不完全爆破和同化等形式,在将影视欣赏使用于听力课堂初期加以强调,减少语音问题引起的理解障碍。对影片理解起重要作用但不是通过语境能马上理解的人名、地名、事件、核心词汇、成语、习语、俚语、惯用法等则应进行必要的讲解,并通过完型填空、英汉词义配对、图片句子配对等练习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但是这样的练习不宜过多,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猜测和自我理解的空间。
2. 欣赏中活动
在运用电影片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传意交际法设计符合真实性原则的教学活动,或在重点难点文化信息处停顿并进行介绍[6];也可在选择重点片段观看和讲解中让学生进行预测活动,比如在某个关键点暂停并让学生猜测后面内容,或事先在影片中截下重要图片,让学生根据截图对将要发生事件进行预测,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事先去掉声音的片段并根据画面人物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和其它信息进行预测,并按小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对非言语行为进行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影视片段教学中,是选用整体欣赏后分析讲解、重难点关键处停顿时讲解还是欣赏前截图讲解,应该视片段的具体内容而定。当重难点不太影响学生对片段的整体理解时,可以选择整体欣赏后分析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最好用提问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语境和情景去猜测词句的意思和体会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如果片段中某些点具有较强跳跃性,对学生理解接下来的情节造成障碍,最好在重难点处停顿讲解,再回放然后继续。但这样的停顿次数不宜过多,停顿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影响影片欣赏的连贯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如果片段的信息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或逻辑推理性,则适合将不同层次的典型画面进行截图来讲解,讲解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进行推理和预测。
3. 欣赏后练习
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第二语言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在运用英文影片欣赏手段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影片欣赏的“语言输入”后,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输出对提高学生英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影片欣赏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配音练习
在确认学生已经理解整个影片的基础上,教师可挑选有精彩对话的片段去掉原声,让学生模仿原版的语音语调和节奏去配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演员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
(2)小组讨论或辩论练习
小组讨论或辩论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多优势,如给学生提供更多讲英语机会,为学生提供更轻松、更安全的语音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责任心和自主性[7]。教师可以就影片中的高潮处、闪光点、不足之处或有争议之处让学生进行讨论或展开辩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改编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他们喜爱的影片片段进行重新创作,要求学生尽量多运用影片欣赏中所学的俚语、习语等地道表达法给影片编一个短小的前传、续集或对影片的结局进行改编,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表演。这一练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有效而灵活的内化,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4)文化对比练习
文化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和行为调整的过程。学生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使相关文化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对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反思,与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培养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增强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构建跨文化交际人格[8]。以《老友记》为例,有关同性恋这一大多数中国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在剧中显得比较常见,通过观看这种在西方受欢迎程度很高的情景剧,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了解西方文化,并逐渐学会用更开放的思维理解人性,更包容的心接受和爱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世界。
(5)影评撰写练习
毋庸置疑,在研究生听力教学中使用英文影片欣赏手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协助提高学生的读写译能力。学生看影片时欣赏到的通常是一个内容完整的故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全面的视角来欣赏西方文化。在教学活动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影片撰写影评,除了帮助学生将所获知识进一步内化,还能在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从影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知识、意识形态、审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影片,批判性地观察和理解西方文化。
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因为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必要前提。英文影片声图并茂、语料真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化特色突出,将其作为教学材料引入研究生英语听力教学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素材,增强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无疑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真实”地身临西方文化环境,全方位地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从而大大增强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在将英文影片欣赏手段引入研究生英文听力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只要根据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影片的独特优势,在影片选择上把握好影片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科学地设计真实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影片欣赏这一手段将会在研究生听力教学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重大作用,极其高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 Clevedon,UK: 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18.
[3]BAR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4]杨婕.听力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的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3):105-107.
[5]何亚平,方伟,邱银香.论外文影片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价值[J].湘潮,2012(4):83-85.
[6]冯志静.电影与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电影评介,2008(10):62-63.
[7]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Regents, 1994.
[8]李彦.电影视听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电影评介,2007(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