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的健康教育
2012-04-07陈丹丹郑少苹
陈丹丹,郑少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42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社会生产的现代化,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改变一方面导致了人的生理机能退化,另一方面则导致了现代文明病的蔓延。健康问题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而且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有不同的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健康的认识更加确切,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此提出的健康教育也不一样。
一 我国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和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够
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很多家长误以为进食越多营养越好、营养越好身体越棒,青少年营养过剩的状况日益突出。其次,由于社会竞争剧烈,工作节奏加快,家长很难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对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都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小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高于一切,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最后,家长缺乏对独生子女的受挫教育,又担心小孩在运动中受伤,导致国家和学校的健康教育措施落实不到位。
(二)学校健康教育落实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健康教育方面不够重视,体育经费的投入较少,导致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都难以保证。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学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单一地按照文件的要求举办如长跑之类学生不太喜欢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单调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参加的兴趣,即使参加了也可以说是“被逼无奈”,致使很多学生中途退场,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只有极少部分。另外,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过程中,存在测试仪器不统一、仪器操作不统一、测试项目不科学、测试过程不严格、上报数据不真实、测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这些亟待解决的不足和问题抑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社区体育资源不够,体育活动组织不多
社区是人们生活、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学生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满足体育活动所需,社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传统影响着学生的运动方式,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很多社区还存在运动场地太小、运动设施不足、运动器材不够的现象,很多体育项目开展不了,直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次数。由于缺乏经费以及体育运动指导员等专业人员,社区在组织体育活动的工作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体育意识偏弱。
二 阳光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研究和传播健康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科学,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传播一定的健康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从而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由于长期受传统重文轻武的文化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5次调查结果显示,从1985年起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呈持续下降之势。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更是国家建设的栋梁,“少年强则国强”,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成了多年来我国教育界的重要课题。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是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是促进健康最积极的一项人类社会实践过程[2]。因此,全国各类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号召广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营造学生锻炼身体的氛围,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精神,2007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共同发起在全国各类学校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激发其锻炼自觉性[3]。其目的是促使广大学生从室内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中体验体育文化的精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一致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并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目标。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和健康教育都是通过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实现共同的目标——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不同的是,健康教育主要在体育课堂,注重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阳光体育则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量化标准。阳光体育和健康教育相互促进,阳光体育可以弥补健康教育的主课堂——体育课少、运动量不够的不足;健康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体育锻炼健康、有序地进行,把在体育课上学到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运用到阳光体育锻炼中。
三 阳光体育背景下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积极培养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意识
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能够使人们从客观现实中得到一系列概念、思想、计划,并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健康意识的培养是健康教育的关键。阳光体育运动多数为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把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设施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以及成才观,通过体育锻炼的体验以及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积极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和家长的健康意识。同时,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学会愉快幸福地生活和有效地学习、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授之以体育知识及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选择健康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二)解决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拓宽健康教育的场所
纵观国内外,学校体育在健康教育中都担任着重要角色,对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关键的作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体育课程设置保守落后,严重阻碍了健康教育的进程。阳光体育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拓宽了健康教育的场所,目前盛行的珠三角绿道体育就是阳光体育的楷模。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珠三角绿道,除了连接城市乡村、江河湖海、旅游胜地外,还将各地公共体育设施连接在一起,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们的需要。在绿道上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绿道体育不但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健身的目的,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并使他们成为低碳体育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使珠三角绿道体育文化升级为引领全国体育文化潮流的低碳体育发源地[4]。因此,学校可以加强与社区合作,通过为社区体育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指导以及组织规划,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到社区绿道,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三)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喜欢挑战新生事物。由于阳光体育运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且不受地点和项目限制,可以在室外运动场、健身广场、绿道等场所广泛开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健身效果好、娱乐价值高、难度适中、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网球、健步走、轮滑、定向运动、自行车等,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体验运动的精髓,因此阳光体育能够吸引广大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使健康教育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可以向多样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学生在阳光体育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比如说人际关系问题、安全问题、卫生问题以及运动技术问题等,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受健康教育的过程。阳光体育主张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宣泄压力,所以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及行为状态。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2]胡小明.体育与健康新论[J].体育与科学,2005(1):1-4.
[3]茅卫东.阳光体育运动不是另起炉灶[EB/OL].[2007-6-11]http://www.jiao-yu.cn/news/gdft/200706/7010_3.html.
[4]陈丹丹,李国岳.珠三角绿道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1(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