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定义的个体性、教育性、言行性
2012-04-07周武军
周武军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论道德定义的个体性、教育性、言行性
周武军
(河南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道德定义;个体性;教育性;言行性
概念的属性是其内涵的具体展开,各种属性体现着内涵本质,属性界定欠妥、欠缺,会影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从而也会影响对现实的指导。现有的道德定义是有缺憾的,比如道德承担的主体模糊,道德调节的方式欠缺,道德评价的对象嫌少等。本文试图通过简要的分析,给道德下一个比较明晰、完整、科学的定义,以求教于同仁并更好地指导道德实践。
一、道德承担主体的个人性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90这是2010年新版权威教科书里的表述。“人们”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释义的:“泛指许多人:草原上的 ~。”[2]951看来“人们”是个复数词。复数的“人们”在道德定义里给人的感觉是,评论一件事情是否道德,好像与自己无关,都是在说别人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词是泛指的、复数的,指向的对象常常是他人,而不是个体自身,或者说容易忽略个体自身。这从理论上讲是不完备的,从实践上讲是缺乏指导意义的。因为道德确确实实是要落实到个体自身才能发挥作用。
高兆明先生在探讨黑格尔的道德概念时是这样介绍的:“作为自由意志的道德是个人意志、内在精神方面的,这是个体作为主体的自我规定。”[3]黑格尔在这里强调的道德是“个人的”、“个体的”、“主体的”,也就是个人的主体性,即道德的承担者是个人作为主体;他还强调了“自由意志”、“个人意志”、“内在精神”和“自我规定”,落脚点同样是个人要作为主体进行道德实践。下面一段话说得更明确:“道德所要解决的问题,其直接立足点也不是社会而是个体精神:个体精神的提升,个人人性的修炼濡养。”[3]这在排除社会的同时强调了道德的个体性、个人性。汪民安先生在讨论尼采的道德概念时是这样介绍的:“在尼采看来,‘好’根本就不是来自那些受惠者和行为的接收者的评价;相反,‘好’是来自于那些好人自己,是这些好人,是这些主动行动的好人的自我肯定,是他们的自我断言。”[4]他在阐述道德评价方式的话语中,隐含着道德的个人主体性。
国内学者黄云明先生认为:“在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中,人的主观要求和客观现实性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个人欲望的满足与他人和社会间的冲突。”[5]其中仍然指出了道德的逻辑起点是“个人的”,是个人与他人和社会间的冲突。尧新瑜先生在比较“伦理”与“道德”概念时说:“‘伦理’概念适合于抽象、理性、规则、公共意志等理论范畴,而‘道德’概念适合于具体、情性、行动、个人修养等实践范畴。”[6]而实践中经常用到的道德概念,如“道德修养”、“道德品质”等都是侧重于个人的。宋希仁先生也指出:“道德是维系和调节伦理秩序和个人行为方式,是个人的德操和社会的风尚。”[7]魏书胜先生更是明确指出:“道德是个体性的。”[8]所以我们说,道德概念首先是个人的,立足点是个人的,强调道德概念的个人主体性,道德定义的第一要素是个人——道德的个人性、个体性。将道德落实于个人之身,将有利于一个人的道德生活与道德实践。
二、道德调节方式的教育性
关于道德调节的方式,各类教科书一般写有三种,“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观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1]92笔者认为,教育也是道德调节的重要方式,并且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方式。从儿时到成年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道德调节的重要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种种道德灌输,难道不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调节方式吗?实际上也有人从侧面论及教育是道德调节方式的。赵金昭等的《思想教育简明教程》在谈到道德的特点时说:“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特别是依靠人们的内心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的。”[9]296与政治、法律、文艺、宗教等的不同作用相比,“道德则是通过道德教育,产生道德意识,激发道德情感,确定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从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9]297这里强调了道德教育的作用,而并没有论及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人们的内心观念在道德意识、情感、信念、行为中的作用。所谓道德调节,则是指“道德通过社会赏罚、道德评价以及道德教育等方式”[10]而发挥作用,又一次涉及了教育在道德调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人们在习惯上,在潜意识中把教育在道德调节中的作用看得很重要。通常情况下,一定要有教育这种方式参与其中,道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虽然道德与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领域中并列的两个重要方面,但二者之间特殊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使教育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显得顺理成章,况且也不因此而降低教育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影响,互为手段的。因此,教育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而被列为道德定义的内容。
三、道德评价对象的言行性
现行的道德定义只是评价人们的行为,认为道德是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而没有将言语列入评价的范围。“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11]152这是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的表述,直至今天,大部分教科书的表述依然如此,并无大的变化。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90这是2010年最新版本权威教科书中的表述。笼统地界定,“行为”可以包括“言语”,而如果严格地细分,“行为”与“言语”也还是有区别的。《辞海》(缩印本)对“行为”一词的界定是:“生物以其外部和内部活动为中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12]897对“言语”的界定是:“①指人们的言语实践,即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②指文书写作。③即‘语言’。”[12]431其中并没有“言行”词条,但有“言行录”词条,是这样界定的:“记载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言论和行为的书。”[12]431《现代汉语词典》对“行为”的释义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正义的 ~︱不法的 ~。”[2]1278对“言语”的释义是:“语言,也指所说的话。”[2]1311对“言行”的释义是:“言语和行为: ~一致。”[2]1311看来,“行为”与“言行”还是有区别的。为了明晰、完整、科学地表述道德定义,本文作者认为还是将对“行为”的评价修正为对“言行”的评价为妥,以便人们在实践中更好地遵循道德要求。否则,有人辩称“骂人是言语,不是行为,用不着道德评价”,这岂不让骂人者逃出了道德谴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试着给道德概念下一个定义: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1]罗国杰,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高兆明.道德:自由意志的内在定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读书札记[J].伦理学研究,2005,(1):20-25.
[4]汪民安.尼采的道德概念[J].中国图书评论,2007,(12):24-30.
[5]黄云明.论道德的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2-67.
[6]尧新瑜.“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伦理学研究,2006,(6):21-25.
[7]宋希仁.伦理与道德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45-47.
[8]魏书胜.从人的生命本性看道德与伦理的区分[J].道德与文明,2009,(2):20-23.
[9]赵金昭,马宜章.思想教育简明教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0]朱海林,石娉婷.道德调节: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55.
[11]杨启玉,李振海.大学生成才修养[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Individual,Education,Words and Deeds of Morality Definition
ZHOU Wu-jun
(School of Economics,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23,China)
The subject that moral should undertake is individual,and education should be a way to adjust moral.The object of moral evaluation is not only the behavior,but also includes the words,or“words and deeds”evaluation.The concept of morality can be redefined.Morality takes virtues and vices as a standard,is a combination of non-power norms of words and deeds,and is used to coordinate one’s body and mind,the relationships and interest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ther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nature.Morality sustains the adjustment by education,customs,social public opinion and individual inner belief.
moral definition;individual;education;words and deeds
B82
A
1672-3910(2012)01-0039-03
2011-10-1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027)
周武军(1963-),男,河南偃师人,教授,从事思想道德修养和哲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