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务——基于省域视角及示范省的实践
2012-04-07李道亮
李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六大要务
——基于省域视角及示范省的实践
李道亮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用信息技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与城市物质、文化、资金、信息的流动,实现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不二选择。“十二五”时期,全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动力由政府推动向需求拉动转变,技术应用由单项技术向综合技术集成应用转变,服务模式由公益服务为主向市场化、多元化和扁平化服务转变。为全面推进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技部、中组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笔者认为,省域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省域实际出发,以农民受益为中心,按照“依托党员远程教育,一网打天下”、“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融合产业特点”等基本原则,重点抓好多维度的组织管理体系、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和重大专项及示范工程建设等六大要务。
一、多维度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组织管理建设是推动省域农村农业信息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要按照“组织完善、管理规范、队伍健全”的原则进行,确保省域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组织管理建设要分领导组、工作组和专家组三个维度进行建设。领导组由省委书记(或省长)担任省域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通信企业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省域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工作组由省科技厅牵头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成立工作办公室,建立日常工作制度,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成员组成省域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组,进行项目指导。
二、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
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它拥有信息采集、加工、共享和发布功能,是为广大农户提供实时互动的“扁平化”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
平台建设时要按照“平台上移”的原则,整合政府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部门的各项信息资源,建设省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数据中心,建设成集网络、视频、语音、短信等多信息接入手段的农村信息服务综合门户。
一是建设平台门户。平台门户是全省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和展示的窗口,平台门户的建设要按照“集成和共享省内大部分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原则进行。用户可以通过平台门户实现信息查询、在线咨询、远程诊断与视频、电子交易、个性化知识推送等服务功能。
二是建设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是向农户提供文化(充分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等领域的信息服务。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要以涉农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平台门户为基础,集成建设一批政府主导的惠农型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农村民生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一般应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联合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单位、高校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建设与运营管理。
三是建设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指为用户提供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信息服务。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征,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并随着全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一般由涉农企业牵头建设和进行运营管理。
平台的运营要做到有效组织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的涉农专家,组建专家服务队伍,利用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面向农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组织专业强、水平高的平台运营维护队伍,保障省级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日常运营;实现“建设、应用、运营”相统一。
三、“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建设
信息通道建设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桥梁和纽带。信息通道建设要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通道,充分发挥三大运营商和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围绕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种基础网络体系,建设一条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一是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通道建设。互联网通道是农村基层服务站点和省级综合服务平台之间的最重要的高速信息通道。推进互联网通道建设要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示范省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实现“村村能上网”。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开展“互联互通”试点工程。“互联互通”指通过技术改造、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将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和“统筹协调、互利共赢、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研究制定“互联互通”的试点方案,在省内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
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
基层信息服务站向上能实现与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直接连接,向下能实现与广大农民的有效对接,可以实现“扁平化”服务,是解决目前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手段。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级部门及组织的基层站点资源,力求“共建一个庙,各拜各的神”,“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最大程度发挥其信息入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包括“一站多能”的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形式多样”的专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以及信息员队伍建设。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主要面向农户开展农村电子政务管理、农村文化娱乐服务、农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就业、农村土地流转等事务的一站式服务。根据“服务下延”的原则,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每个信息服务站要达到“五个一标准”(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文化服务和基本信息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务公开、计划生育、电子商务、务工、保险等其他信息服务。站点运营经费可以采取村里有政务的各部门拨一部分、相关机构补助一部分、冠名村级站点的人掏一部分,及其它公益性赞助等方式解决。
专业信息服务站上联专业化信息服务系统,下联基地和农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户提供专而精的特定产业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业科技园区、供销合作社、以及电信运营商、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专业信息服务。依托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涉农数据库和农业专业信息系统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重渠道,围绕省内特色产业提供从生产、物流到市场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信息服务。
农村信息员是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最有效载体,是农民与信息网络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是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条件。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省内现有培训资源和师资团队,形成专门培训机构按照“会操作、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会经营、能维护、能培训和掌握互联网应用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信息员进行培训,建设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纳入科技特派员管理。
五、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建设
可持续运营机制建设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的可持续动力。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原则,努力探索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方面利益兼顾的“三位一体”、“公益服务+市场运营+有效监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
其中,公益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依托基层综合信息服务站点,让农民广泛享有免费的基本公共信息服务。
市场机制在保障农民基本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支持平台运行主体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有偿信息服务,实现平台的可持续运营。鼓励相关企业和组织建设专业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有偿信息服务。
“公益+市场”混合机制,也叫(1+N)机制,即农村公益性、基本性信息服务采取公益无偿机制(即政府买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采取市场化有偿机制,是农村信息服务中两种机制的融合。
监管机制主要指统一规范,加强对农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管,查处提供虚假信息、禁售或假冒产品的信息服务行为,防止信息坑农现象出现,是发挥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管职能的具体体现。
六、重大专项及示范工程建设
重大工程是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以重大工程带动是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农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和项目,这些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拉动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与应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重大工程带动仍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省应根据当地实际,重点开展以下示范工程建设:
(1)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工程。2003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始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九年来,该工程的开展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还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各省应以远程教育网络工程为依托,整合各部门资源,夯实基层信息服务站点,让农民免费享受到基本的信息服务。
(2)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程。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是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程是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的重要体现。开展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现代服务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3)农产品电子商务工程。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工程是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有效途径。依托涉农企业,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建立覆盖生产、运输、贮存、销售交易等整个供应链全程的农产品物流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市民,富裕农民”,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为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样板。
(4)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在有条件的区域,选择信息化水平较好、专业化水平高、产业特色突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3G、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农村信息化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运营商、科研院所、IT企业、涉农企业与组织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作者系国家农村信息化指导组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