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反转综合征患者5例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与分析
2012-04-07宁玻,李琳
宁 玻,李 琳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1.男科,2.遗传检验科 山东 临沂 276003)
性反转综合征患者5例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与分析
宁 玻1,李 琳*2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1.男科,2.遗传检验科 山东 临沂 276003)
性反转综合征;SRY;染色体;分析
性反转综合征(sex reverse syndrome)指染色体性别和性腺不一致的一类疾病,它包括46,XX男性和46,XY女性。这种性分化异常由决定性别的控制基因的异常所引起,表现为表型性别不能确定的中间性状态,或表型性别与性腺性别或遗传性别相矛盾的现象。我们通过对46,XX男性和46,XY女性患者的常规染色体检查和SRY基因检测,从遗传学角度探讨性反转综合征的发生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2月因不孕不育来我院就诊患者5例。其中社会性别男性2例,女性3例。患者1:女,20岁,原发闭经。体检:双乳房发育TannerⅣ期,外阴幼稚,无阴毛,阴道深约4 cm。内分泌检查:促黄体生成素18.06 mIu/mL(正常女性参考值1.1~11.6 mIu/mL),睾酮(T):877 ng/dL(正常女性参考值63~120 ng/dL)。B超检查未见子宫,双卵巢未显示。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月经规律,无异常生育史,无遗传病家族史。患者2:女,20岁,原发闭经。体检:双乳房发育TannerⅡ期,外阴发育一般,阴毛稀疏,阴道深约4 cm。内分泌检查:雌二醇(E2)<7.0 pg/mL(正常女性参考值24.5~1950 pg/mL),卵泡生成素(FSH)102.07 mIu/mL(正常女性参考值2.8~14.4 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50.81 mIu/mL(正常女性参考值1.1~11.6 mIu/mL),其余内分泌指标在正常范围。B超示:始基子宫,大小为:32 ×10×24mm,双侧卵巢显示不清。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发育正常,月经规律,无异常生育史及家族遗传史。患者3:女,35岁,原发闭经。体检,双乳房发育TannerⅡ期,外阴女性,发育幼稚,无阴毛,阴道盲端。B超示:未见子宫,双侧卵巢未显示。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发育正常,月经规律,无异常生育史及家族遗传史。患者4:男,26岁,结婚2年未育,精液检查无精子。体检:外阴男性,阴毛稀少,阴茎发育正常,双侧睾丸明显小于正常,大小约为15 ×12 ×10mm,质坚韧,双侧附睾及输精管均可触及;内分泌检查:T:60.5 ng/dL(正常男性参考值270~1732 ng/dL),FSH:21.28 U/L(正常男性参考值0.7~11.1 U/L);LH:9.82 U/L(正常男性参考值0.8~7.6 U/L),其余内分泌指标在正常范围。B超示:左侧睾丸大小为:21mm×14mm×11mm,右侧睾丸大小为:25 ×16×11mm。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两个姐姐婚育生子无异常。患者5:男,24岁,结婚2年未育,精液检查无精子。体检:皮肤细腻,无胡须。外阴男性,阴茎发育正常,双侧睾丸小,质软。双侧附睾及输精管可触及。内分泌检查:T:81.77 ng/dL,FSH:25.32 U/L, LH:12.81 U/L。B超示:左侧睾丸大小为:22 ×13 ×12mm,右侧睾丸大小为:23 ×14 ×11mm。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两个姐姐婚育生子无异常。
1.2 方法
1.2.1 细胞遗传学检查方法 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C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3~5个核型,判断患者染色体核型。
1.2.2 分子遗传学检查方法
1.2.2.1 外周血细胞DNA模板制备 取肝素抗凝血10 mL,裂解红细胞,分离出白细胞经核酸裂解液和蛋白酶K处理,再以常规酚抽取法提取基因组DNA,用1×TE溶解DNA,置4℃保存。
1.2.2.2 S RY引物和P C R扩增 S RY引物序列P5′-CATGAACGCATTCATCGTGTGGTC-3′和m5′-CTGCGGGAAGCAAACTGCAATTCTT-3′扩增片段的长度为254 bp,PCR反应体积20 μL,含MgCl21.5mmoL、4种dNTP各200μmoL,单条引物60 ng、模板DNA100 ng,Taq酶1 U,反应液面以18 μL石腊油覆盖。以93 ℃45 s,55℃45 s,72 ℃60 s为1个循环周期,扩增35个周期,最后72℃延伸5min,PCR产物以EB染色的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紫外灯观察结果并照相记录。
2 结果
本组病例1~3染色体结果为:46,XY,SRY结果均为阳性;病例4、5染色体结果为46,XX,SRY结果均为阳性。
3 讨论
人类性别根据基因、细胞、器官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可将其分为基因性别、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和社会性别。人类正常性发育包括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两个阶段。性别决定取决于含X或Y的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性别其他差异则由性腺产生的激素或因子所引起的相应效应,是一系列基因按时间、空间序列表达、相互作用的结果。SRY基因突变、易位或缺失可导致发育异常[1]。
患者1~3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结果为46,XY,但她们没有男性性征,是女性性反转。SRY基因均为阳性,B超未发现卵巢、睾丸组织。考虑可能原因:(1)性腺组织条索状;(2)体内既往曾经存在睾丸,表现为隐睾,已经萎缩;(3)SRY基因突变。目前发现有15%的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有SRY基因突变[2]。有文献报道,46,XY女性,SRY基因阳性患者发生性腺母细胞瘤比率高达10~20%[3]。因此对46,XY女性,SRY基因阳性患者经检查未发现性腺,应严密随诊,必要时腹腔镜探查、寻找性腺组织。
患者4、5,社会性别为男性,染色体结果为46,XX,SRY基因阳性,T水平低下,LH,FSH水平升高。两患者均因不育就诊,检查无精子。46,XX男性性反转患者根据SRY基因测定可分为SRY阳性及SRY阴性两类。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质性,SRY基因阳性的患者外生殖器发育多较正常[4],在青春期前,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但也有伴随生殖器畸形病例报道[5]。本文中的两患者性功能基本正常,阴茎勃起硬度可维持正常性交,但因不育就诊,检查发现无精子。目前46,XX 男性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主要存在以下的假说[6-7]:(1)靶基因突变假说;(2)局限性Y染色体嵌合假说;(3)XP-YP易位假说。由于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不是单一的,所以临床应根据常规体检、内分泌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SRY及其他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根据患者对性功能或生育目的要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由于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性反转发生机制的多样性,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对性反转患者在诊断上应进行染色体和SRY基因的常规分析,以明确患者性别异常的原因,指导合理治疗,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防止性腺恶变的发生。
[1]刘 智,熊正刚,肖广惠,等.7例46,XY女性的SRY基因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12(5):258-261.
[2]Salehi LB,Scarciolla O,Vanni GF,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utation in the SRY gene in a 46,XY female patient[J].Eur J Med Genet,2006,49(6):494-498.
[3]刘鸿禧,常晓兰,蔡 琼,等.SRY基因检测在性分化异常诊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1)37-39.
[4]Ergun-Longmire B,Vinci G,Alonso L,et al.Clinical,hormonal and cytogenetic evaluation of 46,XX mal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ediatr Endoerinol Metab.2005,18(8):739-748.
[5]衡雪源,李 琳,宁 玻.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四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3):361.
[6]柳 林,逄力男,杨利丽.46,XX 男性表型及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4):283-285.
[7]Domenice S,Correa RV,Costa EM,et al.Mutations in the SRY,DAX1,SF1 and WNT4 genes in Brazilian sex-reversed patients[J].Braz J Med Biol Res,2004,37(1):145-150.
Ex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cellular andmoLecular genetics in patients with sex reversal syndrome
NING Bo,LI L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Linyi,Shandong 276003,China)
Sex reversal syndrome; SRY; Chromosome;Analysis
R596.1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8.004.010.02
2012-03-05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GG10002063)。
宁 玻(1979-),男,山东烟台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男科工作。
*李 琳,Email:lilinxy1996@sina.com。
(本文编辑: 李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