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道德建设问题实证研究——基于 spass11.0 分析

2012-04-07周武军孙夏兰李江波董兴干

关键词:男女生作弊态度

周武军,孙夏兰,李江波,樊 珂,宋 钊,董兴干

(河南科技大学a.经济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c.林学院;d.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012年3月,我们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建工学院)、林学院、经济学院,每个年级抽一个班计12个班共368名学生,就12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男生198人,占53.8%,女生170人,占46.2%。建工学院、林学院、经济学院参加调查的学生分别为128人、104人和136人,比例依次为34.8%、28.3%和37%。参加调查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分别为101人、95人、92人和 80 人,比例分别为27.4%、25.8%、25.0%和21.7%。对所获数据经由编码处理后,采用美国SPSS11.0(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性别、学院与年级三个方面作为对比分析的基准,下边是具体的调查结果。

一、道德认知

问卷要求学生自己给道德下一定义。因我们主观地认为,学生道德上出现问题,大多很可能是道德认知模糊,甚至是错误造成的。统计结果出乎意料。从总体上看,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是正确、正面、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他们认为:“道德是道义和德行,是一个人日常行为最基本的一个准则,是人人心中的一杆秤。”“道德是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损坏别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大众都敬仰的行为准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学生们的回答基本上涵盖了传统和流行的道德定义的所有内容。

此外,学生关于道德的陈述还涉及下述内容,可以概括为“七论”:政治爱国论、传统美德论、法律论、底线论、精神论、自爱论、环境论。特别是学生认为道德是人们的精神追求,要珍爱自身,要爱护自然环境等,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这样的观点是传统道德定义没有涵盖的,应予重视。

二、道德判断

78.2%的学生“总要”或“经常考虑”道德判断,比例较高。男女生之间及不同学院之间,在是否考虑道德判断方面无明显差别,其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57 与0.133,均大于0.05。而各年级之间差异极显著,其卡方检验的P值为0.007,小于0.01。尤其是大三学生“总要考虑道德判断”的(12%)与“偶尔考虑”的(32.6%)与均值22.7%/21.3%的差额超过10个百分点;大四学生“总要考虑道德判断”的(35.4%)与均值22.7%的差额亦超过10个百分点。此现象似应解释为大三学生某种程度的迷茫、对自身道德要求降低;而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更加成熟,对自身道德要求提高。

三、道德态度

1.对在校园或其他公共场所拥抱等亲昵行为的态度。不论男女,还是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公开亲昵行为的态度差异是显著或极显著的。总体上看,只有32.1%的学生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有61.4%的学生认为是无所谓道德与否。我们认为学生对公开亲昵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很容易滑向支持公开亲昵行为。

卡方检验显示,男女生对公开亲昵行为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34,小于0.05。男生持非不道德态度的占72.7%,女生占62.4%,差额超过10个百分点。男生心底的道德容忍度比女生高。

三个学院卡方检验P值为0.005,差异极显著。农科(林学院)学生的道德容忍度最低,更趋保守性,有42.3%的学生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其次是工科(建工学院)33.6%;最宽容的是文科(经济学院)只有22.8%的学生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三个学院梯次相差近10%。

四个年级差异更显著,P值0.000。大四学生最冷静、理智,也最成熟,46.3%的学生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其次是大一学生,同项比例为38.6%,这应该是刚进入大学的初期适应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大三学生为29.3%,大二为15.8%,中间两个年级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大二更低,说明二、三年级学生探索男女生关系的思想、行为更多,更大胆。这与上述二、三年级学生从不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最高以及大三学生总要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最低呈正相关。

2.对作弊的态度。总体上看,学生对考试作弊持否定态度,有70.5%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道德的。相关研究认为“考试舞弊是不道德的”占62.3%。[1]我校学生正面态度较高。不论男女还是不同学院的学生对作弊的态度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184与0.346,均大于0.05。而不同年级的态度差异极显著,P值为0.000。进一步分析各年级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一、大二、大四相互间无明显差异,而与大三均存在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0.003和0.006。

大三学生认为作弊是不道德与非不道德(正常及无所谓道德与否)的各占50%,与认为是不道德的均值70.5%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与大四(73.8%),大二(74.2%)都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与大一(83.2%)相差超过30个百分点。这可能意味着大三是个危险、多事的年级。

3.对待自己躯体、生命的态度。不论是男女,还是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躯体生命都是珍爱的,占总人数的97.8%。相互之间差异都不显著,P值分别为0.916、0.098和0.129,均大于0.05。但是仍有3个学生(男1、女2;大一2、大二1)持“我的生命我作主”——可以随意处置的态度,有5个学生“没想过”。其中反映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生命是第一大事,即使极少数人人身出现问题,对家庭、学校都是难以承受的。

四、艰苦奋斗精神

有16.6%的学生没有倾倒剩饭菜的情况,68.5%的学生偶尔倾倒剩饭菜。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学生在此方面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0.212和0.092;而男女生在此方面差异显著,P值为0.028,小于 0,05。男生没有倾倒剩饭菜的占21.7%,女生只有10.6%,差额超过10个百分点,说明女生比男生更爱剩饭。另外,还有5.4%的学生天天有倾倒剩饭菜的情况。一个大学现在通常都有数万学生,累计的浪费量也是惊人的。

对有过倒剩饭菜行为的学生(307人,占83.4%)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倾倒剩饭菜的主要原因是饭菜不合口,占45%。男女生和不同学院在倾倒剩饭菜的原因方面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为0.499和0.259,均大于0.05;不同年级之间差异虽然显著,P值为0.022,小于0.05,但这样的分析意义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有5个学生(1.4%)倾倒剩饭菜的原因是“习惯”(选其他的也有3人选择了“习惯”),有1个学生(0.3%)的原因是“吃完了不好看”(选其他的也有3人选择了此项)。我们的调查是通常情况下就餐倒剩饭的原因,如果是朋友聚会、请客又会是另一种情形,因习惯与虚荣心而带来的浪费更是惊人。“57.11%的大学生对于在外请客吃剩下的饭菜没有打包的习惯。”[2]习惯与虚荣心是应该改变的。所有的浪费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美德。

五、诚信情况

我们就考试作弊情况进行调研,有70.9%的学生从不作弊,有26.1%的学生一学期有1-2次存在作弊的情况,有3%的学生一学期多数课程作弊,有29.5%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并非不道德的,有70.5%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道德的,呈正相关。

认为作弊“不道德”的258人中有193人(74.8%)从不作弊,65人(25.2%)有过作弊行为,认为作弊并非不道德的108人,其中66人(61.1%)从不作弊,42人(38.9%)有过作弊行为。

从不作弊的259人中有193人(74.5%)认为作弊是“不道德”的,有66人(25.5%)认为作弊非不道德的,有过作弊行为的107人,其中有65人(60.7%)认为作弊是“不道德”的,42人(39.3%)认为作弊非不道德的。

可见,作弊行为与态度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其P值为0.009,小于0.01,关系极密切。学生敢于承认作弊,这在形式上是诚信、道德的,而事实上是在从事不道德、违纪的行为。如此,纠正其态度、认识,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男女生在考试作弊行为方面无明显差异,P值为0.465,大于0.05。

不同学院和年级之间差异极显著,P值分别为0.000与0.003,均小于0.01。工科(建工学院)学风、诚信道德情况最好,从不作弊的学生占81.3%;其次是农科(林学院)75%;最后是文科(经济学院)58.1%。这或许与不同学科考试方式、要求不同有关,如文科考试多有现成答案、强调学生记忆与背诵,学生则更可能作弊,当然这或许也与不同学院学风有关。从大一到大四,作弊情况呈依次上升趋势,从不作弊学生的比例分别为81.2%、75.8%、67.4%、56.3%。反过来看,就是作弊的比率在升高。这应该与在校时间和经验有关。

六、网络行为

在368名学生中,26名有网络不道德行为,占7.1%,其中有15位是在网上随意发未经核实的帖子,其他情况数量很少。有关研究显示,有20%-30%的大学生曾经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过恶意攻击和散发未经认真核实的信息。[3]比例较高。我校92.9%的学生没有网络不道德行为。

男女生比较,P值为0.102,学院之间的P值为0.053,年级之间的P值为0.067,均大于0.05,说明在不同性别、学院、年级之间,学生的网络行为无明显差异。

根据平时的了解和另外一项调查,学生上网排在第一位的是交友聊天、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排在第二位的是浏览新闻、体育等相关信息,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学习、查阅资料。所以,我们认为每天长时间上网,比如超过2个或4个小时,这种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它浪费时间、钱财、青春,同时耽误学习,甚或受到其他不良影响。

学生每天上网2个小时之下的70.4%,其中58.7%的学生在1.5个小时之下;超过2个小时的29.6%,其中35.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

男女生上网时间差异不显著,P值为0.636;学院和年级之间差异极显著,P值分别为0.003和0.000。建工、林学、经济三个学院学生上网时间依次上升,与前述考试作弊的情况相同。大一到大四,上网时间依次增加,超过4个小时的大一占4%,大二5.3%,大三14.1%,大四21.3%。高年级学生更熟悉、更频繁地使用网络,可能与他们的时间更从容、自由度更高有关。

七、理想与道德

统计结果表明:好好学习准备考研的学生占39.1%,准备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4.1%,准备毕业后工作的占34.8%;随便学学,毕业后工作的占2.7%,没想过的占4.6%,有其他想法或复合想法的占4.6%。总体正常,但在倡导全民创业的今天,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似乎略显不足。

不同性别、学院、年级之间在理想追求方面差异都是显著的,P值分别为0.000、0.002和0.005,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男生准备创业的占21.3%,而女生只有5.9%,男生毕业后准备工作的占29.4%,而女生占41.2%。说明男女生的心理追求、社会期望都是不同的;男性更具有冲击力,女性更趋保守平稳。

农科(林学院)的学生似乎更具理想,准备考研与创业的学生分别占47.1%、18.3%,居第一位,而“没想过”的学生比例也居第一,占8.3%,此一项建工学院为3.1%,经济学院为2.9%。经济学院学生选择好好学习毕业后工作的占41.2%,不论是学院之间比,还是本院之间不同选项比,都居第一位。这可能主要与未来的就业环境和形势有关。

年级之间的理想状态具有波浪式的特点,在考研选项中,大一、大三学生较高,大二、大四较低,依次是40.6%、30.5%、49.5%、36.3%;在创业选项中,大二最高,占21.1%,大一13.9%,大三、大四分别为12.1%和8.8%;在准备工作的选项中,两头高中间低,大一、大四分别占37.6%、41.3%,大二、大三分别占36.4%、26.4%。大一学生充满理想,大二学生有点浪漫,大三学生再一次思考考研,重新激起理想,大四面临毕业,显示务实倾向。

八、对自身道德问题的认识

50%的学生认为诚信是第一问题;排在第二位的是艰苦奋斗,占29.3%;现在热议的网络道德,只有4.9%的学生认为最主要;传统认为很重要的男女在公共场所做出拥抱等亲昵行为这种不道德的两性关系,只有7.6%的学生认为最主要。如此看来,社会在变,人在变,社会的焦点、老师的关注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那么重要。诚信问题位置凸显,但是学生并不认为考试作弊是多么不道德,还有29.5%的学生认为是非不道德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的诚信道德体系,大家认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信度在降低,安全性在降低。

男女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差异显著,卡方检验的P值为0.013,小于0.05。男生有10.6%认为两性关系问题最主要,女生只有4.1%,虽然男生对公开亲昵行为持非不道德态度的占72.7%,女生占62.4%,男生容忍度较高,但其内心的目的性、意识性、理性倾向是很明显的。男生认为艰苦奋斗最主要的占22.7%,女生是37.1%,但男生没有倾倒剩饭菜的占21.7%,女生只有10.6%,说明女生意识上注意节俭,在实际生活中做得并不比男生好。

各学院学生之间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卡方检验的P值为0.861。

各年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差异显著,P值为0.029。进一步分析各年级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03;大二与大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30;大四学生中认为艰苦奋斗最重要的为17.5%,大一、大二学生分别为39.6%、34.7%,差额20%左右;认为诚信最重要的,大四为61.3%,大一、大二分别为41.6%、49.5%,差额超过10%;认为网络道德最重要的,大四为8.8%,大一、大二分别为2.0%、2.1%,差额超过4倍。说明大四学生接触网络、现实越多,看问题越实际,越深刻,显得越成熟。

九、简要结论

1.先验的主观认识常常是片面的。比如,以前我们认为学生出现道德问题,很有可能是没有思考过什么是道德,没有对事物做出道德判断。事实不是这样。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甚至是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比如对道德的精神属性、对与自然、自身关系的认识等等,这将拓展、加深我们对道德属性、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2.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变,我们的舆论引导要旗帜鲜明。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也懂得进行道德判断,但在具体的道德认知、道德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只有32.1%的学生认为公开亲昵行为是不道德的,不足总人数的1/3。难怪有那么多人敢在公开场合亲昵,难怪许多人认为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下滑。这绝不能仅仅看作是大学生的问题,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是否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社会在变,道德观念在变,但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变。本属个人的、私密的行为放在公众场所就是不道德的,他人、社会应予谴责。这个社会倡导什么,贬斥什么,主流媒体、主流渠道,教师、官员、社会工作者都应该有明确的态度。

3.性别不同,道德理想、态度不同。男女生遇事大多数都要做出道德判断,对生命都很珍爱,但男性更具创业激情,道德上更宽容;女性更平稳,更爱剩饭,对两性关系态度更平淡。

4.学院、学科不同,行为表现不同。工科学生谨严,诚信学风更好;农科学生压力更大,追求更现实也显得更高,比较保守;文科学生上网时间较其他学生更长,更开放,更宽容,但作弊诚信状况也应引起重视。

5.大三学生应予特别关注。大三学生总要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为12%,四个年级中最低,他们对作弊的态度,对两性关系的态度处于模糊程度的比例较高。大三身处多事之秋,应加强教育管理。

6.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状况令人欣慰,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刻不容缓。学生们有理想,讲道德,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许是难以一时消除的正常问题。如我们将考试作弊作为考察诚信的一个指标,我们也不认为特别重要,因为从古至今,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从无绝迹,但学生将诚信列为第一重要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的诚信体系、道德体系问题。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行业、单位、部门都是社会的一部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诚信道德体系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里,官员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就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总之,要制定良法(制度),认真落实,抑恶扬善,态度鲜明,让社会在低成本的道德轨道上运行。

[1]杨盛彪,江美云.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2):124-125.

[2]冷年友.论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及其教育[D].广州:广东商学院,2011.

[3]谢忠强,刘转玲,黄红莲.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分析及其教育干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80 -82.

猜你喜欢

男女生作弊态度
作弊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没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