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目标与路径选择——来自大庆的经验
2012-04-07尹牧宋冬林
尹牧,宋冬林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长春130012)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服务构成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然而,这些主导和支柱产业却面临资源耗竭带来的衰退威胁,城市经济转型势在必行。2007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中央政府开始大规模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然而城市转型必须首先解决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什么、转向哪里、走什么样的转型之路等关键问题。这里结合大庆市的经验阐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本质、目标和基本路径。
大庆市是典型的石油城市,全市石油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75%与石油相关,石油是大庆市的经济命脉。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大庆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面临石油资源即将枯竭的严重制约。上世纪90年代初,大庆市就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积极探索经济转型道路,特别从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转型试点之后,大庆市经济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其转型经验也得到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认可,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和实质
1.1 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资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地理位置的资源决定性,产业结构的资源依赖性和就业结构的资源依附性。资源型城市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哪里有矿就在哪里开矿、建厂、成镇和兴市。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地理位置普遍坐落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生态条件差的中西部地区或山区。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开采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类城市中,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是城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资源存量与产量的高低是城市经济稳定和繁荣与否的必要条件[1]。换句话说,如果产出高,城市经济存在繁荣的可能性。如果资源衰竭或产出衰退,城市经济一定萎缩或崩溃。就业结构的资源依附性是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社会特征。在矿业城市里,资源产业以及围绕资源产业形成的各种上下游产业吸纳了城市的绝大部分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与资源的开采和发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资源产业出现波动,这些依附的劳动者也将面临失业的威胁。
1.2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和实质
如上所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围绕资源开采和加工建立起产业结构,可耗竭资源的丰缺直接决定城市经济的兴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就是指减少主导或支柱产业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的高度依赖,使城市经济增长摆脱对自然资源存量的束缚,从而规避资源衰竭城市衰落的风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主导或支柱产业摆脱自然资源存量和产量的束缚的过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体系[2]。
从上述认识出发,大庆市在城市经济转型中把产业多元化作为转型的重点,按照“发展接续产业,构筑多元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目标,在巩固提升石油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力和新能源、皮革、纺织和橡胶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和金融、物流、服务外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践证明,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有利于接续利用原有产业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区域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十一五”期间,大庆市三次产业比例由4∶86∶10调整到3.3∶82.2∶14.5;非油经济比重由36%提升到52.8%。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帮助大庆市在原油储量和产量双下降的情况下,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30%,远高出同期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增长水平。
2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
城市经济转型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带来社会层级结构和社会心理的变化;会带来社会改革的阵痛;会遭遇社会上各种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也可能会因为改革者的权力交替而人去政息。因而,急需一个明确的转型目标指导政府工作,统一群众思想和破除各种社会噪音。对一个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而是为了使城市经济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规避资源衰竭城市衰落的风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根本目标。
大庆市经济转型正是在这样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开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政府部门在石油产量巅峰时期就认识到了繁荣背后的隐忧,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早思考、早规划、早动手,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居安思危的典范。
在科学的规划下,大庆市的转型发展紧紧瞄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一以贯之,坚持不懈。他们把“创建百年油田,发展接续产业,构筑多元经济发展格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共建和谐社会”的转型思路化成每一位大庆人的自觉行动。在这个明确的目标和思路下,大庆市油田稳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迅速,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城市环境大幅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主导或支柱产业摆脱自然资源存量和产量的束缚。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可以选择多种途径,既可以是支柱产业的去资源化,比如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使支柱产业摆脱自然资源存量的束缚;也可以通过支柱产业广化深化来延伸产业链条,节约资源使用延缓城市衰退;还可以通过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方法规避城市经济衰退风险,这种方法兼有前面两种途径。不同的城市可以选择不同的产业转型路径组合。比如,石油城市可以走支柱产业“广化深化—多元化—去资源化”的道路;煤炭城市可以走支柱产业“多元化—去资源化”的道路,森林城市可以走支柱产业“去资源化”的道路。当然,不同的城市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选择的具体路径也应有所区别。
大庆市在转型中科学认识石油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没有简单地去资源化,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先是做强石化产业,然后逐渐壮大接续产业。首先,做强石油化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调整工艺路线,增加化工原料等优势产品产量,满足成品油供应的需求。其次,做大天然气化工,在保证黑龙江省民用天然气供应的同时,把天然气化工打造成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再次,做好深加工和精细化工,进一步发展聚烯烃、有机化工原料、化纤、橡胶等行业,石化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2006—2010年,中石油石化大企业投资由249亿元增加到414亿元,地方投资由127亿元增加到564亿元,产业项目投资由287亿元增加到651亿元。30万吨聚丙烯项目投产投用、120万吨乙烯改扩建、30万吨聚丙烯二期、千万吨炼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项目加快建设,带动石化产能扩张[3]。
4 结论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这类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地理位置的资源决定性,产业结构的资源依赖性和就业结构的资源依附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就要减少主导或支柱产业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的高度依赖,使城市经济增长摆脱对自然资源存量的束缚,从而规避资源衰竭城市衰落的风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它的实质就是主导或支柱产业摆脱自然资源存量和产量的束缚的过程。其重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体系。建立这个新产业体系可有多种途径选择:既可以是支柱产业的“去资源化”,也可以“广化深化”或者“多元化”。不同的城市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选择的具体路径也应有所区别。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11):37-39.
[2]《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R].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7)38号.
[3]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R].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2)6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