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骶骨纵行骨折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影响

2012-04-07张英泽郭宇松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骶骨髂骨骨板

李 升,张 奇,张英泽,陈 伟,郭宇松,刘 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51)

应用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骶骨纵行骨折对骨盆后环应力传导的影响

李 升,张 奇,张英泽*,陈 伟,郭宇松,刘 松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51)

骶骨;骨折固定术,内;生物力学

应用张力带接骨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然而,固定前需预弯使其与骨盆后环解剖结构适形,该接骨板位于皮下易导致局部刺激、压疮等软组织并发症。与其相比,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与骨盆后环解剖适形,应用时无需预弯,接骨板更贴近骶骨面,软组织并发症少。初期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固定骶骨纵行骨折的稳定性优于张力带接骨板[1]。此外,微创可调式接骨板模拟骶髂复合体的“吊桥”样[2]结构,理论上,能够更好地恢复躯干经两侧骶髂关节向坐骨结节(坐位)或者髋关节(站立位)的力学传导。因此,本研究采用应变片比较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与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骨盆后环损伤对其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旨在为选择骨盆后环损伤最佳内固定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选取:8具防腐成年男性骨盆标本,标本与L5椎体、髋关节及股骨近端1/3相连,标本无解剖学变异及骨性结构异常。

1.2 应变片位点选取:选择骶骨前侧16个位点、髂骨内外面20个位点,两侧共36个位点(图1)。骶骨岬前部侧方自上至下依次为位点1、2、3,边缘距骶髂关节1cm;S1孔外上和外下为位点4、5;髂骨前内侧靠近骶髂关节处自上至下为位点6、7、8、9,边缘距骶髂关节1cm,髂骨前内侧真骨盆内为位点10;S1、S2、S3前方依次是位点11、12、13。位点14、15、16、17和18在髂骨后外侧呈弧形分布,其中位点14和15间距为3cm,位点15和16间距3cm,位点16和17间距2cm,位点17和18间距1.5cm。去除粘贴部位软组织、打磨并清洁,制作隔潮层;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导线和桥盒与数字式应变仪联接。1.3 力学实验:模拟双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将标本固定于BOSE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N/s的速度对完整骨盆标本施加垂直负荷3次(0~620N),记录100、200、300、400、500N及600N时各位点应变值,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经骶骨翼靠近同侧骶孔外侧缘处制作骶骨左侧纵行骨折模型。解剖复位后,依次张力带接骨板板(图2)和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图3)固定,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应变值。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骨盆标本对应位点应变值进行两两比较,分析骨盆后环应力分布特点。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对完整骨盆进行垂直负荷试验中,同一标本左右两侧对应位点应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标本骨盆后环前方应变集中的部位包括位点1、2、3、5、7、8、9、11和12。骨盆环后方应变值较大的位点包括17、18。其他部位(位点4、6、10、13、14、15和16)应变值较小(图4,5)。

应用张力带接骨板和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固定骶骨纵行骨折后,同一标本左右两侧,除位点11、13、14、18外,其余位点应变值与完整骨盆对应的应变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整骨盆相比,张力带接骨板固定下标本患侧(左侧)1、2、3、7、8、9位点应变值减小,4、5、10、12位点及髂骨后侧中部15、16位点应变值增加(图6);对侧(右侧)1、2、7、8、9位点应变值减小,3、4、5、15、16位点应变值增加(图6)。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固定下骨折标本患侧(左侧)1、2、3、7、9位点应变值略下降,4、6、15、16位点应变值略有增加(图8);对侧(右侧)1、2位点应变值下降,3、4、5、9、10、15、16、17位点应变值有所增加(图9)。

3 讨 论

研究证实,骨盆前环损伤会影响骶股弓的力学传导,导致应力在骨盆皮质传导再分布,患者远期罹患骶髂关节炎、髋关节功能障碍和腰背痛的风险增加[3]。骶骨纵行骨折会直接影响垂直负荷经骶骨和两侧骶髂关节向下方的传导和应力在骨盆皮质的分布。为了提高骶骨纵行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最大限度恢复骨盆的生物力学功能,选择内固定物时不仅要考虑其维持骨盆环稳定性的效果,还要考虑其恢复骨盆环力学传导特性的作用。

骶股弓为直立位时垂直负荷在骨盆上主要的传导途径,在本实验中表现为骨盆后环前、后方应力集中的位点沿髂股弓走形分布,包括1、2、3、5、7、8、9、11、12、16、17和18;而且骨盆后环前方位点应力传导明显大于后方位点(P<0.05)。骶骨纵行骨折应用张力带接骨板及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固定,可不同程度地恢复骨盆环的力学传导特点。固定后基本恢复了自腰椎向骶椎S1、S2、S3方向的下行重力传导,表现为双侧11、12、13位点应变值趋于稳定;在髂骨后方,应力经由螺钉传导至附近骨质,表现为两侧15、16位点的应力增大。相较于张力带接骨板,微创可调式接骨板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更接近于后骶髂韧带复合体,其沿横杆方向加压对骨折固定更为稳定,故使经由骨折线的应力传导更接近正常骨盆,表现为位于骶股弓走形的位点(位点1、2、3、5、8)的应变值较其他位点增高,骨盆后环应力传导更趋向于骶股弓方向。(本文图见封三)

[1] 陈伟,王满宜,张奇,等.三种内固定物固定骨盆后环损伤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232-1238.

[2] TILE M.Pelvic ring fractures:should they be fixed?[J].JBone Joint Surg Br,1988,70(1):1-12

[3] 陈伟,张奇,郑占乐,等.不同程度耻骨联合分离对骨盆后环应力分布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0,90(6):531-534.

(本文编辑:赵丽洁)

R683.6

B

1007-3205(2012)03-0344-02

2012-03-01;

2012-03-10

李升(1984-),男,河北阜城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创伤骨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E-mail:yzling-liu@yahoo.com.cn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3.040

猜你喜欢

骶骨髂骨骨板
Beagle 犬髂骨嵴解剖及取骨术
骨盆尤文氏肉瘤/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征象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游离髂腹部(髂骨)皮瓣的血管分型
MRI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1例临床分析
骨盆紊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