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犯行为的理论研究

2012-04-02项贤宝

大众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安徽师范大学个体文化

项贤宝 张 军 黄 芬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侵犯行为的理论研究

项贤宝 张 军 黄 芬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我国,青少年和儿童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文章针对国内外侵犯行为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研究进展,解释导致侵犯行为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侵犯行为;本能论;习性论

1 国内外侵犯行为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研究进展

侵犯行为( aggressive behavior) 是一种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侵犯行为的三要素:伤害行动、伤害意图、社会评价。本能论认为人类的侵犯行为具有适应的意义。Frued认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死的本能又叫侵犯本能,是人在竞争中失利而产生的回到无生命状态的信念的外部体现。习性论则认为侵犯具有周期发泄性,战争是侵犯的一种典型的发泄形式,随着人类的人口的增加、矛盾的突出,人类侵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Dollard认为挫折是导致侵犯最根本的原因,侵犯行为的强度与受到挫折的强度成正比,预期惩罚与侵犯成正比例关系。而社会学习论者通过实验证明侵犯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学习得到强化(章志光,2008)。

Leo(2009)研究发现阿立哌唑片和甲磺酸齐拉西酮片对临床治疗侵犯行为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的侵犯行为。Stephanie&Judy(2000)通过研究证实社会压力导致侵犯行为,女性的预期成就目标没有达成会直接增加女性的侵犯行为的风险,而男性侵犯行为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不明显。Marilyn(1995)等人将具有侵犯行为的个体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接受精神疗法的同时,减少对气愤的表达和通过自我控制尽量不要生气;而对照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气愤和允许随意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控制组的侵犯行为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的侵犯行为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Kisaburo &Gordon (1968)研究发现灵长类猴子群体,当猴王在群体中的时候,猴群不容易出现侵犯行为;猴王缺席群体活动的时候,猴群更易爆发侵犯行为。作者认为侵犯行为有些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也有些是社会因素导致的,生物学因素更多受基因的控制,目前尚没有改善的良好措施,因此可以从社会角度探索侵犯行为的诱因。

2 侵犯行为的解释及改善对策

2.1 侵犯行为的解释

章志光等人(2008)认为影响侵犯行为主要受个体的情绪唤起水平、道德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媒介等因素的制约。Zillman(1974)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唤起的水平与侵犯行为成正比。有人研究高校学生侵犯行为,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控制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来改善学生的侵犯行为(缪小红,2005)。也有学者认为惩罚、远离侵犯榜样、自我防御机制、改变认知、社会支持、教育等方法来遏制侵犯行为的发生(余建华,2007)。

Ted (1999)等人研究发现,通过对儿童或青少年群体传授人际交往的技术训练可以很好地维护公共健康和预防犯罪行为。一方面向个体的父母传授人际交往的技术训练,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课堂教育达到这一目标。作者认为虽然目前主流的侵犯理论对于侵犯的解释存在一些差异,其根源在于他们思考侵犯问题的角度不同。真正导致侵犯行为的根源是文化。文化对于习性论的解释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导致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间爆发冲突或者战争。文化对于本能论的解释是不同个体存在的文化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因而产生侵犯行为。对于挫折-侵犯理论的解释是个体在各自生活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不同的自尊,当个体自尊受到伤害最终导致个体产生对其他个体的侵犯行为。

2.2 侵犯行为的改善对策

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个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不同的人格,对于其他个体损害个体本身自尊的行为,个体出于维护人格稳定性的目的最终对其他个体的侵犯行为。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善目前的现状: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产品份额中仅占4%,而美国占 43%,欧盟占 34%;我国500多家出版社的年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年收入总和。杨淑明(2011)认为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强国与文化弱国的现实不相匹配。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终极目标应该是提升人的文化修养、改善人的德性、增长人的智慧、促进道德和身体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实用性或职业性(周丽琴,2005)。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结晶。在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应该加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力度,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文化环境对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社会侵犯行为目的(张军,赵必华,项贤宝,2011)。

(2)建设学校-家庭联合教育机制

虽然近年来中国教育事业从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不过应试教育仍然在我国的教育理念里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学校更侧重对于学生的应试教育技能的培养,身心方面的成长并没有得到更多关注,这一现状导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升高,据资料统计,20世纪 5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约为 20%~30%,到 20世纪80年代已经上升到70%~80%(谷文康,1990)。崔江利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应该效仿西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崔江利,孙艳群,2004;赵必华,2001)。作者认为对于学校教师定期开设心理课程和定期的心理辅导,灌输素质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有研究表明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的健康发展,降低学生的自尊水平,提高学生的犯罪率(陈洪涛,2007;王迎兰,2005)。所以政府应该在增加社会公共资源资金投入的同时,增加对学生家长的思想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助,尤其是向下一代灌输素质教育理念,保证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环境里养成健康的人格。

[1] 崔江利,孙艳群.中西方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1).

[2] 陈洪涛.(2007).论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3] 谷文康.防止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点对策[J].求索,1990,2:40-41.

[4] Tokuda,K.,&Jensen,G.D..The Leader's Role in Controlling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 Monkey Group.Primates,1968,9:319-322.

[5] Bastiaens,L.A Non-randomized, Open Study with Aripiprazole and Ziprasid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Youth in a Community Clinic. Community Ment Health,2009,45:73-77.

[6] Lanza,M.L.,Satz,H.,Stone,J.,Kayne,H.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Group Treatment for Aggressive Inpatients,1995, 19(4).

[7] 缪小红.试论大学校园侵犯行为的形成原因及控制途径.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66).

[8] Little,S.A., &Garber.,J.Interpersonal and Achievement Orientations and Specif ic Stressors Predicting Depressive and Agg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re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0,24(6):651-670.

[9]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10]Taylor,T.K., Eddy,J. M.,& Biglan,A. Interpersonal Skills Training to Reduce Aggressive and Delinquent Behavior: Limited Evidence and the Need for an Evidence-Based System of Care.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1999,2(3).

[11]王迎兰.浅释父母教育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53(12).

[12]余建华.西方侵犯行为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89-90.

[13]杨淑明.充分认识文化重要性,加快文化强国建设步伐[N].潍坊日报,2011-11-06.

[14]Zillman,D.,&Bryant,J. Effect of residual excitation on the emotional response to provocation and delayed aggress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4, 30:782-791.

[15]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29(3).

[16]周丽琴.人文主义对西方教育的影响及其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6):141-144.

[17]张军.赵必华.项贤宝.浅谈当代我国民众的幸福感[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5):38-41.

A study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our country, teenagers and children's crime rate were rising, according to the main theor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ggression, and the root cause of aggression were explained,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ggressive behavior; instinct theory; behavior theory

G775

A

1008-1151(2012)06-0308-02

2012-04-30

项贤宝(1981-),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张军(1985-),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黄芬(198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师范大学2009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心。

猜你喜欢

安徽师范大学个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谁远谁近?
Hemingway’s Marriage in Cat in the Rain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年总目次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元阳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