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开发

2012-10-18黄丽芳

大众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差螺纹导向

黄丽芳

(柳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7)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开发

黄丽芳

(柳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7)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型课程模式。文章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设与开发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和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教学改革核心的课程,就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当前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成功的经验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想。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具有概念多、术语多、标准多、代号多和实践性强等性点。我校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围绕典型零件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引领为方式,以学习过程为背景,以培养学生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技术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将知识、素质和技能贯穿到各个教学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设计理念

传统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公差配合的理论强调较多,而实际的检测能力的训练较少,忽略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很少与实际产品相结合,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而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 86%以上都是在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的应用型的工作。其中,57%的学生在生产中需要用到课程中的测量技术,而对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理论用得很少。因此课程改革应该贯彻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课程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理念:

一是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二是在适用、够用的基础上,强调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学边用,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三是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要清楚认识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过程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教学行动中进行角色改变,以学生为中心,作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师。

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和实施

2.1 教学内容的构建

(1)以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产品检验员、机床操作工、装配工等了解工作任务,按读零件图、零件图测绘、零件图技术要求标注、车间零件检测等工作流程分析,以及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领导来校举办讲座或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具备机械零件几何参数测量能力,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岗位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3)以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为了使教学项目内容贴近企业实际生产,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以企业生产零件为载体共同开发本课程。根据企业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产品检测任务,设计了5个教学项目。

2.2 教学项目的制定

教学项目分5个(见下表),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公差制度知识;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量具,测量零件的几何量误差,使之具备一定的机械零件测量和检测能力。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 学时分配项目一典型零件的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1、互换性概念、基本术语及定义。2、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3、公差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和查阅有关表格。4、使用游标卡尺及千分尺测量轴类零件外径、孔径及孔中心距。5、量块的使用与维护。6、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孔径。7、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零件的外圆锥角。8、使用光滑极限量规测量孔轴尺寸。1、掌握互换性概念及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学习常用量具测量方法。20项目二形位公差及其检测1、学习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以及含义。2、识读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3、使用百分表、水平仪、指示器检测底座平行度及直线度、垂直度、平面度、偏心轴圆跳动等。1、掌握形位公差的项目。2、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3、掌握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百分表、水平仪、指示器等量具。12项目三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1、学习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和含义。2、识读图纸上的表面粗糙度。3、使用粗糙度检测仪及对比样块检测表面粗糙度。1、了解表面粗糙度相关知识。2、掌握(利用粗糙度标准样板)目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技能。6项目四螺纹公差配合及检测1、学习螺纹公差基本知识。2、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外螺纹中径。3、使用三针测量法测量底座螺纹中径。4、使用螺纹量规检测底脚及底座螺纹合格性。1、掌握普通螺纹的基本几何参数及其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2、掌握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3、掌握螺纹千分尺、三针测量方法,熟练使用螺纹量规。8项目五综合实训项目根据图纸要求,检测零件的精度。掌握轴类零件、盘盖类零件、箱体类零件、配合件、螺纹等的测量。10合计 56

2.3 教学模式

(1)以工作过程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项目任务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根据企业机械加工过程中零件、产品检测任务,本课程设计了 5个职业能力项目,并以企业真实的典型产品或产品图纸为载体,创设真实的任务和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下面以项目四 螺纹公差配合及检测为例具体说明。①项目引入。呈现相关的职业情景,比如让学生模拟产品质检员岗位工作,借助企业或学校实习车间机加工的实际零件图及与之对应的已加工好的带螺纹零件进行精度测量。②知识铺垫。教师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本项目的有关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比如理论知识方面让学生熟悉螺纹的相关参数和螺纹的有关公差知识,实践知识方面告诉学生如何识读分析,搞清图纸上各类公差的含义、精度选择的标准和精度测量的关键注意点。③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分组测量,学会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测量法测量普通外螺纹中径,并对零件的精度是否合格进行判断。④任务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测量过程中来回观察,注意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关键技能点是否掌握,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提供咨询和答疑,对学生操作中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和纠偏,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⑤任务小结。按照图纸上的技术标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要予以深入分析和正确归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上,将实践训练场所和理论授课场所合二为一,使学生感受到现场学习的职业氛围,教师利用一些实物、量具、量仪的操作演示更清楚地传递知识内容,使教学更有直观性。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融“教、学、做”于一体。

现以项目一 工作任务4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轴类零件外径、孔径及孔中心距为例加以说明。①理论讲解。教师首先结合游标卡尺、千分尺实物讲解结构、原理以及刻线的识读方法和操作要领。由于仪器仪表的结构和尺寸较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可利用实物投影或者图片放大等辅助教学。②教师示范。教师进行测量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技能演示,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边示范边强调关键的操作要领与技能节点。教师要利用视屏录像等对操作的过程和刻度的识读进行慢放或回放,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③模仿操作。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感知性、体验性和熟练性的技能训练,学生自己根据测量原理去调试和操作,动手测量零件尺寸,掌握正确的量具测量方法。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情况,同时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④小结点评。教师在观察学生动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小结,主要是强调操作中注意事项与技术要领,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类似错误和不规范操作。

2.4 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各项目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

例如,在项目一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互换性的概念,可利用机械行业中的典型例子——齿轮泵作为载体进行切入,将轴、箱体、轴承、键、齿轮等零件直接摆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出它要在机器中正常运行就必须和若干零件配合,就必须有一系列的公差与配合的要求。先讲解零件的磨损到零件的维护、更换,然后介绍互换性的概念,提出几何量的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从而介绍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拆一拆、装一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启发性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增强学习信心。

2.5 考核方式

以工作过程和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应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并注重过程的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表现、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期评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各占40%。

其中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平时作业、实训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等;理论考试方式同传统的卷面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主要是综合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分类与整合,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特色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锻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开发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

[1] 胡荆生,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 贾杏.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

[5] 马丽霞,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riented tolerance mat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ies measure course

The development of work process oriented course is the new curriculum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suited to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the tolerance matching and technical measure cours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of teaching content were elaborated.

Work process oriented;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s

G718.3

A

1008-1151(2012)06-0232-02

2012-04-26

黄丽芳(1975-),女(壮族),柳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助理,讲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公差螺纹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螺纹铣刀
螺纹升角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犬只导向炮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连接管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设计
异型螺纹的数控车削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