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2-04-02雷靖坤
雷靖坤
(防城港市第二中学,广西 防城港 538001)
试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雷靖坤
(防城港市第二中学,广西 防城港 538001)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立刻方法等方面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要求学生利用逐渐掌握的阅读技能,领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思想的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而阅读能力,并不是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够逐字逐句较流畅地读出来,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内容,能够体会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同其它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养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
1 关于阅读能力的内涵
阅读能力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二是阅读能力的深层性要求。两者相辅相成,前者是阅读能力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重点体现阅读的独立性。缺乏阅读的基本能力,阅读也就无从谈起;而仅停留在基础性阅读上,就无法真正掌握阅读鉴赏的精髓。
1.1 什么叫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价能力。阅读不是孤立地读,而是伴随着对文字的理解。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它是指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文字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够顺利地认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主题,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深层次意义,并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能让自己的思维跟随作者思想任意驰骋;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并判断是非曲直。做到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章的字、词、句、篇,还要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品评作品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所迷惑,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1.2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阅读能力,对每一名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必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息息相关。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还能发展学生们的个性,丰富其精神世界。
1.3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
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这一能力要求体现出阅读中“综合——分析——综合”的基本思路,也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这样,才能对文章感性体验基础上进行理性把握。使学生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
1.4 阅读能力的深层次要求
阅读能力的深层次要求,是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在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与新课改中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是相互一致的。在阅读教学中,单纯传授式的文本分析绝大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是无用的知识,它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与探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内化为他自己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或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2 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
2.1 缺乏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直观而且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由于缺乏阅读兴趣,看书的人就少。
2.2 缺少方法指导
教师为了求得统一的“高标准”,重分析轻阅读,重深度轻宽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篇的分析上,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冷落了学生的读书指导,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2.3 阅读总量偏少
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少,品种单一,加之图书管理人员少,不能面向全体同学开放,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3 怎样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共性要求。传统语文教学当然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其弊端也不言而喻,其中最重要的是忽视对本文的整体把握而更多地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对文章的肢解性解;另外,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存在一元化倾向,强调同一性思维,不注重学生对文章的自主解读。所有这些从根本上无益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立人”为本来提出阅读鉴赏目标,尊重本文解读的多元性,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3.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众所周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年龄小,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3.2 激发阅读动机、引导主动参与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绩和喜悦。而在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育中,教师讲解——学生自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却比比皆是,学生在课堂总是处于“被组织”的状态,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学生的任务就是回答。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
3.2.1 在阅读前设置问题
阅读教学要从学习提问开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说:“要学问得学问,不学问没学问”①。一位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说到中美教师最大的不同点时是这样说的:“美国的教师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出问题来,中国的教师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②”其实,没有问题就会出大问题。不会提问是中国学生的最大缺陷,我们的学生要么缄默不言,要么问得大而无当。不少学生问我:“老师作文怎么写?”这叫我怎么回答呢?细究其因:一是长期、严格的标准答案桎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二是儒家“知耻③”的思想理念作怪,生怕被人认为是“半桶水”。因此,不敢表现自己、不愿表现自己。三是我们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孩子按成年人的思维去揣摩标准答案以达到100分的目的。长期如此学生就不敢问,不会问了。我们知道:没有经验成不了大事,没有教训也成不了大事。学校是可以犯错误的地方。我们不妨读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启凡的《发问的精神》。首先要敢想、敢说、敢问;其次是肯问、会问、善问。
3.2.2 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学生往往会提出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应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学生那种克服从众心理,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提出的问题妥善解决,使不同意见得以发表,切不可压制、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3 提供阅读策略、扩宽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同时又促使写作量扩大,写作面增大,写作内容增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如文学、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普、自然等。还要告诉学生,不仅是手中拥有的书籍,还有报刊资料、优秀的网络文学、图书馆、风景名胜、博物馆、日常生活等都是我们阅读的广阔资源。
3.4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读书有了方法,如同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将终身享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扩大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而且对不同的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可以“读、听、练”为主,中年级可以“读、摘、做”为主,高年级以“摘、想、写”为主。使学生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并持续性发展。
[1] 李志格.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8,(10).
[2] 周瑛.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1).
[3]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t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 cognitive abilities. By arousing students’interest in reading, method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immediately and to build students ' reading ability
cultivation; student; reading ability
G620
A
1008-1151(2012)06-0254-02
2012-04-28
雷靖坤,男,防城港市第二中学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