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财经类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012-04-02赵域
赵 域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浅谈地方性财经类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赵 域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地方性财经类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通过分析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如何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地方性财经院校
1 实验室建设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地方性财经类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实验室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受到诸多限制,大部分实习单位从安全保密角度考虑,很难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训练,使得实验室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作用更为凸显。地方性财经类院校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影响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制约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1)设置过于分散
目前相当一部分地方性财经类院校的实验室设置是依靠专业和教研室,按课程设置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为某门课程或某个专业服务。这种“小而全”的设置模式,造成实验室规模较小,功能单一。达不到实验室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资源没有能充分发挥作用,工作量不均衡,利用率偏低。
(2)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人员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视,学校通常比较重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重视不足,使得实验室人员的待遇、个人发展前景、培训进修机会方面往往低人一等,部分人员认为实践教学工作量大,又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不如搞教学科研工作有发展前途,一些领导也认为实验室工作只是辅助教学的工作。造成实验室工作缺乏吸引力,青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验室工作,现有的实验室队伍积极性调动困难,人员不稳定,流失严重。高端人才也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严重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3)科研能力较弱
地方性财经类高校实验室由于建设起步晚,底子薄、条件差,实验教师职称相对较低,同时也缺乏高素质人才帮助和政策引导,科研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大部分实验教师没有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学术团队基本没有形成,难于开展有效科研工作。
(4)技术保障人员不足
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课程特性决定了其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大多依托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一般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的维护和保障通常交给实验教师来一并完成。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通常无法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故障处理能力,难于确保实验室运行状态良好,设备完好率通常都比较低。
(5)教学过程管理不到位
由于缺乏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度,没有明确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同时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对教学秩序难于有效控制,学生自制力较差,往往会利用电脑上网娱乐。另外由于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对实验课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一直是整个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弱项,许多地方高校缺乏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几乎一直处于无序和无法评价的状态,使得如何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难于入手。
因此,如何完善地方性财经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3 主要对策和措施
(1)分类整合实验教学中心
根据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其对高等学校提出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指导性意见是“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将实验教学任务与学科接近、关联度高的现有实验室逐步整合成实验教学中心,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直接向实验教学中心下达,由实验教学中心聘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目的。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性决定了相当部分课程的是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的实验方式,实验室建设大多数采用以网络技术平台为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方式的建设模式。因此,财经类院校实验室进行分类整合是比较容易实现统一管理和共享使用的。通过整合实验中心还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统一教材、统一实验条件、统一考核标准,有利于规范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和加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实验教学中心统一设备调配、统一维修保障、统一耗材管理,也能够有效地实现节约运行经费。实验教学中心还可以改变过去“专业单一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融合、运用能力,从而形成有一定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
(2)实行实验室人员流动编制
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工作需要,在实验人员总编制下,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弹性管理。纳入流动编制管理的有关人员其人事关系不变,主要在实验室从事与实验室建设、科研和管理的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实验室教学任务。流动编制的人员在工作期满后再回到原岗位。通过因事设岗、按岗设人的作法,激活实验室的工作机制,使实验室工作始终处于高效务实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解决实验室人员特别是教学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达到培养和锻炼实践教学团队的目的。
(3)建立“三评”体系,强化实验中心(室)主任职能
“三评”是指实验课程设置评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设备使用效益评估。建立实验课程设置评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实验课程课时数的认定和评审,防止实验室的无序使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加强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确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设备使用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投资效益,建立实验室建设后期考核,实现建管并重的成效机制。通过考核实验室的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促进实验室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同时也为今后的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使用率低、设备完好率差的实验室及时督促整改。通过“三评”体系的建立来强化实验中心主任的职能,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优化实验室设置的目标。
(4)鼓励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在教改立项中明确实验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同时也建立相应机制,为实验室主任、专家教授、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鼓励实验指导教师自编教材。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专家教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激励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年轻教师向他们学习,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从而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兼容,有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
(5)建立专门技术保障队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了高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因此信息技术保障工作对学校正常运转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从教务管理、多媒体教学到日常消费、智能供电保障、安保监控等等,无一不是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来进行。从便于管理和及时响应的保障角度出发,这些设备或功能归属单位大多也拥有自己的维护保障人员,但是他们并不需要承担实验室的技术保障任务。财经类实验室的技术保障主要是网络和计算机,保障工作的技术要求与其他信息技术保障工作基本相同,因此通过整合全校技术人员队伍,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人员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安排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保障队伍中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处理部分常见故障,出现复杂问题在由专业技术人员或教师处理。这样不但能够减轻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保障压力,还能够加强这部分学生实践动手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跨专业综合动手能力的需求,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一方面加强保障力量,提高设备完好率,确保教学需要和管理工作运转正常,另一方面也使实验室技术保障力量薄弱的问题得到缓解。
(6)部分通用实验室实行动态归属
在每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的分布课时有所差别,部分课程集中在前半个学期,部分课程集中在后半个学期,导致实验室安排前松后紧,或者是前紧后松。因此划出一定数量的通用实验室实行动态归属,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和实验教学中心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把他们划归不同的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统筹安排。
(7)多种形式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财经类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可以将实验室的空闲时间向学生开放,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基础平台,通过添置相应的服务器,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站,分类制作相应的各类教学模拟软件链接,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账号,使得学生不但在实验室可以进行学习,还可以在宿舍甚至在假期回到家中,还能够依托校园网络或国际互联网使用个人电脑连入教学网站,使用教学模拟软件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学模拟软件的利用率。
(8)完善实验室立项评审制度
由于大部分地方院校实验室建设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容易造成投资论证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效功能。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扩大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受益面,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应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建设立项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各教学单位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教学以及学科建设要求,进行初步论证,提出立项申请。并由学校的实验室工作主管单位统一安排项目评审,评审过程中要安排立项申请项目单位向有关专家做陈述。评审通过以后具备立即实施条件的可以安排当年实施,尚不具备条件的纳入实验室建设储备库,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实施。
4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地方性财经类高等学校需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差别,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 李跃林.论新形势下财经类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118-121.
[2]华炜.财经类高校实验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8,10:147-149.
[3] 张英琦.地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277-279.
[4] 程培岩.财经类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6:75-77.
On the loc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oc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s of higher learning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local train applied talents task,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how to perfect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untermeasure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local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institutions
G64
A
1008-1151(2012)06-0248-02
2012-04-12
赵域,男,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