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注意”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2012-04-02唐丽江

大众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注意二语形式

唐丽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浅析“注意”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唐丽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意识状态,它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注意的相关定义入手,讨论二语习得输入和输出阶段中注意的作用及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注意的方法,使注意发挥最大作用,促进外语教学。

注意;二语习得;输入;输出;外语教学

1 前言

二语习得研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语知识是如何习得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伊始就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如McLaughlin,Schmidt,Skehan以及Robinson等试图从人类信息处理的角度,特别是从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人们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输入、中心加工和输出三个阶段。注意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机制,贯穿于认知活动始终,是人们进行信息加工的重要机制,没有注意的参加,信息的输入、加工(编码和储存)和提取,都成为不可能(彭聃龄,2004)。注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个复杂的概念。“注意”的研究在心认知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已经进行了多年。但什么是“注意”,仍然众说纷纭。在心理学角度来看,注意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与意识密切相关。意识的某些部分是在注意的控制之下的,因而意识和注意之间有一定的重合。而意识是与察觉直接相关的,它包括了人们感觉到意识了某种信息,也包括意识到的信息的内容。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人们集中精力于某事而忽略它事的能力,也是人们积极处理通过感觉器官、存储的记忆或是其它的认知过程获得大量信息的手段。注意处理的信息包括人的认知机制所能操纵的全部信息。注意的作用是使人能够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去对外部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快速和准确地反应。注意包括有意识的注意和无意识的注意两个过程。有意识的注意有三种主要的功能:信号发觉功能、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注意机制的功能是找寻认知资源,它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注意。Schmidt (1994) 认为注意是人们在有意识的主观体验中发现某刺激事件的存在。Robin (1995)肯定Schmidt (1990)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注意的概念。他借鉴Cowan (1993)关于注意分配的理论模式,将注意重新定义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发觉,再加上短期记忆里的操练”(Robin 1995)。对于注意的概念,虽然很多研究者各持己见,但在二语习得领域中 Schmidt的定义是较普遍被认可的一种。

3 “注意”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虽然,对注意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者们都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普遍承认注意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注意”与语言输入

“注意”影响语言输入( input)向语言吸收( intake)的转化。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吸收则是被学习者理解并内化了的( internalized)输入。但并不是所有的输入都可以被内化成为吸收(学习者对输入的注意决定了语言材料被内化与否)。很多研究者认为只有那些被学习者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被内化成为吸收,肯定了注意在二语习得输入阶段的重要作用。Schmidt(1990)提出了“注意假说”,认为不论学习者是谨慎地注意输入中的语言形式,还是完全无心的有意注意,语言形式一旦被有意注意,它才会有可能被吸收,从而被大脑认知机制有效加工。后来Schmidt (1995)又指出,没有有意注意,就没有习得。基于Schmidt及Frota(1986)的结论,Ellis(1994)提出理解性输入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只有被注意到才会显示出来。Sharwood-Smith (1981),Rutherford(1987)和McLaughlin(1987)主张,在输入中注意某一特征是语言加工必不可少的第一步。Skehan( 1998)的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强调大脑对语言输入的加工处理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中介语系统的发展,其核心就是注意。Ellis(1994,1997),Lewis(1997)和 Skehan(1998)认为,注意可以解释加工和融入学习者发展中介系统能力之前把输入转变为吸收的方式。

在二语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面临大量的语言输入信息,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不可能所有信息都得到进一步加工,学习者不可能对所有输入的语言形式都注意。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言输入才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从而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语言呢?Schmidt(1990)提出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如年龄、动机)、语言因素(如语言水平)和其所在环境因素(如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语言信息的加工。经过进一步的探讨,他概括出了影响输入效果以及注意程度的六项因素为指示/教学(Instruction)、重复率(Frequency)、突显性(Perceptual salience)、任务要求(Task demands)、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Skill level)、比较(Comparing)。在这六个因素中,前四个因素是对语言信息输入的要求,是影响注意的外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控制的;而后两个因素的影响注意作用发挥的、属于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不易把握和控制。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二语习得输入阶段中注意作用的发挥。

3.2 “注意”与语言输出

从输出的角度来看,注意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Swain的输出假说是输出与注意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根据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结果,Swain于1985年提出了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Swain认为输出不仅能促进语言流利度的发展,还能促进语言的习得,提高学习者语言的准确性。Swain (1995) 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论述,指出了输出假设有三大功能:1)注意/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语言输出促使二语学习者注意表达的方式,意识到自身中介语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语言问题,从而触发巩固已有知识或者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过程。2)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语言输出是二语学习者检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关于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新假设是否可行的途径。3)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在这三个功能中,注意/触发功能最为重要。学习者在输出时,能够注意到那些他们想要表达却不会表达的内容,然后对语言形式进行有意识地分析;再产出修正后的输出,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李红,2002)。注意在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认同。Swain & Lapkin(1995)认为,在语言输入中除了上述的六个影响注意的因素以外,输出也会影响注意。Ellis(1994)曾指出,在二语产出活动中,注意能够对输出过程进行监控,使学习者能认识其所能产出和所需产出之间、实际产出和熟练使用者(包括本族语者)所产出之间存在的差距。Izumi(1999)也认为,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对于他们会用所学语言表达什么以及不会表达什么更加敏感,他们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对此类输入信息更加注意。此外,输出可以作为一种输入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输出,将其与他人提供的输入进行比较,注意到自身现有的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差别(noticing the gap),这就促使他们检查分析自身的输出,经过对其语法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后再输出,使得再输出接近或达到目的语水平,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语言系统的发展。因此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是与注意机制密不可分的。

3.3 实证研究

二语习得中“注意假说”和“输出假设”的理论提出以后,有学者就开展了实证研究,其中一部分研究是围绕注意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的。Schmidt(1990)指出,“注意和产出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强有力证据”。Lewis和 Skehan等人做的相关实验结果也证明注意可以使知识的输入转化为吸收、有助于发展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Lynch(2001)记录了成对学习者的角色扮演过程,接着学习者提取他们的一段录音并做记录,最后通过注意和修改错误来改进文本。 Lynch发现学习者可以注意并修改百分之六十的错误。冯纪元和黄娇(2004)模仿Izumi等人进行了两次实验,验证语言输出是否能促进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与习得。实验结果是: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对目标语言形式引起了注意,但实验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习得要强于对照组。该实验基本证实了语言输出的注意功能。王改燕(2007)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一年级两个班相同授课内容采取“注意内容”和“注意形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的教学策略,比只强调内容理解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中介语的发展,证实了“注意形式”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荆洁兰(2009)采用写作测试、分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及问卷调查等方式,论证“注意”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数据分析,得出“注意”的确在语言输入到语言吸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结论,证实了Schmidt等人的观点。曾利红(2010)用定量的方法检测了非输出任务和输出任务类型(看图说话和看图作文)引起的学习者注意、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习得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输出任务更能显著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形式的注意和对目标语形式的正确使用。研究者们通过各种实验验证了注意在二语习得输入和输出阶段的作用。

4 “注意”与外语教学

注意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使注意发挥其作用,促进教学呢?

首先,强化输入,提升注意。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在语言教学中语言输入必须被加强,才能确保语言习得的产生。Sharwood Smith认为输入强化可以有意突显第二语言的某些特征,从而引起学习者对这些特征的注意,达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目的。输入强化的实现可通过输入流(input flood)、篇章强化(textual enhancement)、结构化输入(structured input)以及语法意识提升任务(grammar consciousness-raising tasks)等教学手段和技术来实现(Wynne Wong.2003),从而提升学习者的注意。其中增加目标语言形式在输入中的频率或突显度对提升学习者的注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特定语言项目的出现频率可以影响学习者对它的注意程度。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输入大量具有目的语的一个语言特征的例子,以及通过改变文本项目的外表视觉形象,如斜体、加黑或加下划线或者改变字体颜色等方式,突显目标形式的特征,让学习者注意到这些被强化的特定语言特征,而不是直接告诉学习者去注意这种形式。总之,教师在充分考虑二语习得中影响注意作用发挥的各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习者在关注语言意义的同时,分配部分注意力去有意注意语言的形式,让学习者注意到输入,从而使输入转变为吸收,最终进入并发展中介语系统。

其次,重视输出,提供反馈。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输入,也要重视输出。语言输出能激发学习者的注意,为学习者提供验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新假设成立与否的机会,让学习者注意到自身的语言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重新评价自身中介语的能力。但是,仅靠在语言输出上的注意是不够的,因为学习者可能只会意识到自己中介语的不正确,又不知如何纠正中介语系统中的错误。因此要使输出的注意功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堂实践中提供适时的互动反馈信息是很重要的。反馈是提供给学习者的关于不正确语言的信息。适时的反馈不仅在语言输出的基础上强化学习者的注意而且可以让学习者有机会检验假设,促进中介语的发展。如果没有反馈,即使有再多的输出,也难以达到检验修正假设的目的,甚至会产生误导,让学习者误认为自己的假设就是正确的目标语,久而久之导致僵化,难以纠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课堂输出练习,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反馈方法对学生话语中存在的错误给予提示或纠正,如明确纠正、重铸等直接反馈,以及存在于交际双方之间的间接反馈,即交互修正(澄清请求、理解检查及重复证实)。同样,在组织学生交际活动中,教师应做一些适时讲解,对学生互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在活动中或活动结束后进行快速的纠正并讲解。通过上述的互动,教师引导学习者反思自己产出的语言形式,察觉其中介语系统的漏洞,并在接收到纠正性反馈后,认识到自己原有输出的不足,进而修正或补充原有中介语系统。

5 结语

虽然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注意研究已初具规模。但是仍有必要继续开展有关注意和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这样既能让研究者和教师加深了解二语习得的本质,又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为了使二语习得领域注意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完善,下列问题需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首先,当前,二语习得领域中注意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句法、词法的习得以及词汇基本含义的习得。对语音习得、词语搭配习得、语义和语用习得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或很少涉及,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并投身于这些方面的研究。

其次,在实证研究方面,应充分考虑各种变量。学习者作为语言习得的主体,既有认知方面的特征,也有社会情感方面的特点。Schmidt概括出二语习得中影响输入效果和注意的六个因素,兼顾了内因和外因,相对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他也认为语言信息的加工还受到了学习者年龄、动机、态度、兴趣、语言水平、所在环境等个体、语言、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注意作用的发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的语言水平、动机、兴趣等因素属于在外语教学科研中经常研究的变化变量。因此实证研究中如能考虑这些变量,可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实证研究中应注意实验持续的时间。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言运用上发生变化也需要时间。学习者学习的效果会因为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而有所不同。如实验的持续时间短,将难以确定学习者在实验结束后是否仍保持研究期间的表现及学习效果,影响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1] Lynch, T.Seeing what they mean: transcribing as a route to noticing[J].ELTJ 55(2),2001.

[2] 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 Sternberg, R. Cognitive Psychology[M].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9.

[4] 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 In G.Cook & B.Seidlhofer(eds.),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1995.

[5] Swain, M. & Lapkin,S.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6] 冯纪元,黄娇.语言输出活动对语言形式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4(2).

[7] 荆洁兰.探讨“注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 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9] 王改燕.“注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

[10] 曾利红.任务类型对注意及目标语形式习得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On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s a state of consciousness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atten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of attention and its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and explores its role in input and output and methods to arouse attention to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ttentio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put;outpu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712

A

1008-1151(2012)06-0218-03

2012-04-15

唐丽江(1972-),女(壮族),广西扶绥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注意二语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基于心理学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策略
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应试作文需注意的几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