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地理学科意识的考查
——例谈安徽高考地理题的特色
2012-04-02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矿中学234113夏小东
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矿中学(234113) 夏小东
重视地理学科意识的考查
——例谈安徽高考地理题的特色
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矿中学(234113) 夏小东
自2009年安徽高中新课标教程一轮结束及高考文科综合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始终贯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能力考查、人才选拔等目的;地理试题体现出了对学生地图素养、因地制宜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考查的特殊性。
一、地图素养
综合性考试现在还只是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地理能力要求中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一项;地理学科中地图极为重要,被称为“第二语言”。尽管图形类别多样、揭示地理性状各异,但是在图形解读的方法上是互通的,用图能力是共同必备的要求。安徽省地理试题真真切切的“无图不成题”,4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每个选择题组及1道综合题,都设置有1个图表,对考生图表处理能力的要求很高。可见对知识整合、用图能力考查也是考生一种必备的地理素养。
如2009年第33题(1)“指出(古罗布泊新老湖岸线方向上)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一问。图形没有高度数值,任何一条线状地理事物上也没有指明海拔后相对高度,也没有其他辅助信息,如道路、河流等佐证地势变化,怎样推断高低起伏呢?但是只要能调动相关内陆湖萎缩的实例,从中即可领悟出答案:当湖泊萎缩时,湖面逐渐缩小,容水逐渐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即沿湖岸线退缩的方向地势越来越低。2010年第34(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一问,就要将黄土高原与黄河三角洲两大区域建立区域间的整体性、综合性概念,运用内在形成机制:黄土高原发生暴雨、洪涝时,对地表疏松的黄土激发强烈,流水侵蚀、搬运更加强烈,大量在河口沉积、加速了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扩大。2011年第33题(1)问“图中甲地为_________(功能区)”,常规的信息不足,只能挖掘图形中甲地的位置、甲地就业构成,探究此问题:甲地位于上海市区的中心附近,制造业就业比重小,此处大多数人口从事商业,故甲地为商业区。2012年第35题(1),要求根据“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A地、B地的地貌、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若能沿图中AB方向转绘出地形和地质构造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二、环境意识、因地制宜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认识自然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科综合考试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地理学科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为主线贯穿全卷,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时代性特色。
仅从狭义的角度来看,2009年试卷中安徽省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安徽省土地利用状况的现代化技术、罗布泊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农业生产条件和类型分析等,总分值为32分,占地理学科近1/3;2010年试卷中安徽省气候变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原因、澳大利亚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总分值28分,占地理学科1/4以上;2011年试卷中资源进出口贸易、某河流径流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峰值、辽西北土地利用可能导致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能源生产消费与GDP重心变化和能源跨区域调配等,总分值24分,占地理学科近1/4;2012年试卷中安徽省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森林防风、美国西部水资源南北调配、湖北省耕地变化原因分析、大量建住宅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总分值所在分值比重更大。
三、区域性及开放性和互动意识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揭示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区域地理环境由众多要素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的综合系统,综合系统中的各个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区域之间也具有相互联系的特征,即综合性。安徽地理考题上除了具有典型的地理学科区域特征之外,更致力于大小不同空间尺度、远近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如2009年试卷中北半球内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北输送热量、罗布泊干涸和三角洲位置变化与本区乃至全球环境变迁等,2010年试卷中石英岩在亚欧大陆侵蚀搬运至太平洋沉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安徽与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等,2011年安徽与国际贸易、我国能源调配、安徽与上海产业转移的意义等,2012年美国西部北水南调、武汉钢铁厂与广西沿海防城港市互动共同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