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现途径
2012-04-02上海市崇明中学200000洪德杰
上海市崇明中学(200000) 洪德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包括教材、挂图、网站、课件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来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所谓“有效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动思维与被动思维交互进行的过程。课堂互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核心是问题。课堂互动的外在表现是由教师主动操作、以问题探究为核心和纽带,引导学生由被动解答问题转变为主动质疑,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的交互传递的教学形式。其内在表现是,师生的思维活动呈现主动思维与被动思维相互衔接、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于这种互动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活动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会大大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互动只是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思考,思维不积极,回答不主动,课堂气氛沉闷。其实这种形式上的“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说白了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其关键在于:学生能否主动。高明的教师,一定是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教师。影响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主要有:师生亲和度、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设计与提问的技巧、教师的教学艺术等。
一、教师亲和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心理基础
师生关系紧张的老师上课时,学生不仅反感老师,而且对本学科知识也持有抵触和厌学情绪。相反,学生喜欢的老师上课,学生会积极配合,而且愿意同教师交流,气氛必然和谐而又愉悦。
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以下几种办法:教师要把专业课上得精彩,比如语言优美、板图板书好看、知识渊博、方法灵活、艺术感强、教学高效,让学生佩服;教师要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困难、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要走近学生,同他们交朋友,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经常表扬学生,为他们的进步加油喝彩;要为人师表,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用高尚的师德和人格感染学生。教师的这些作为和表现会春风化雨般熏陶学生、感动学生,不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师的亲和度。
二、课前有效预习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前提
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才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才能够尽快进入主动角色,节省时间。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便课堂有的放矢地学习和质疑;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才能加快课堂教学进程,使课堂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究思维容量大的问题,更好地训练思维;只有课前的充分预习,课堂才能人人有话说、人人有效果。然而,课前预习仍是目前高中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作业多,任务重,没有时间预习;升学压力大,兴趣低,不愿意预习;长期的、普遍性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课前预习的真正实现。
促使学生课堂预习,教师的作用很大。一方面要减少作业容量、降低作业难度,使学生有时间预习;一方面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另外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互动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尝到预习后的课堂学习更有效果,这样一来,预习就成了自觉的行为。
布置预习任务也有讲究。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比如:“写出专题一的知识结构,精细到知识点”、“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光照图,并画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以便于学生操作;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比如:“画图表达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的纬度分布规律”;预习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读取,而是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在探究中能发现规律、激发兴趣;还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预习来思考身边的问题,比如:“你家(崇明岛)的井水在一年内哪个季节会变得咸一些?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如果能发给学生预习提纲,让学生将预习结果落实到纸头上,效果也好;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预习时,向自己提出问题,或者发现疑惑的问题,把自己没有搞懂的问题写在预习提纲上,在上课时会派上用场。
三、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关键
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就是按照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发挥集体智慧,深入挖掘教材。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如共同研读课标,体会和理解新课程理念;分析教材,理清教材体系,有的放矢,合理取舍;把握学情,使教学活动切合学生实际,合理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实施把握方向;交流教法学法,立足学生的发展等,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学智慧的源泉。
创设教学情境,轻松愉快学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问题的探究活动,有利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发散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形成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尤为重要。
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没有了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只有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新知。如精心设计导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进入学习状态;运用身边的案例,感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设计读图活动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图像获得知识;精讲多练,训练学生地理思维;关注社会,观察生活,将课堂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外。
教会思维方法,发展学科能力。地理教学改革,有课程的改革、教师观念和教法的改革,同时更有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特点,理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具备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种手段结合,突出学科特色。在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运用应贯穿于始终,通过图像教学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能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利用图像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分布与特征、论证和探讨其成因原理、规律等,从而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发展演变过程。如用传统板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看边听;教材图文并茂,会用图用好图、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是提高地理成绩的良策;借助多媒体,变静态图像为动态场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事物演变的过程性。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堂提问技巧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方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提问在检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如提问过多,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缺乏挑战性;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又如教师总是重复提问和重复学生的回答,误认为学生一次不能听清楚,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等。
地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来体现。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紧扣教材,突出主体,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一地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培养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地理对象和理想化的地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地理对象和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地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抓住学生心理提出问题,激发创新思维。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地理规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不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不同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五、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保障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获得良好效果。
教师教学的情绪艺术与教态艺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好课还与教师良好的教态有着内在的联系。教态是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结合体。良好的教态应该是动作规范、表情和蔼、严中有爱。
调动学生兴趣是一种艺术。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过硬的教学功底让学生折服、课堂上巧妙的过程设计让学生情绪高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等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样,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随机应变”。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淘气,把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或一只大青蛙带来,不小心发出的鸣叫声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应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
教师的语言艺术、情绪艺术与教态艺术、调动学生兴趣的艺术、随机应变的艺术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