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 让课堂关注人的发展
2012-04-02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071000芦艳波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071000) 芦艳波
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教师怎么教,而是学生怎么学。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交流、有互动、有碰撞、有生成、还有延伸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充满激情的,是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课堂。打造这样的一种新型课堂,主要环节在教师,只有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基于这样的理念,当前地理教师应重视以下教学行动的开展,从而让课堂更“关注人的发展”。
转变观念,找准角色定位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教师的角色定位则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只把自己定位在“答疑、解惑”上,教师应该承载着培养人才,成就国家未来的使命。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教育家的角色上,而真正的教育家应致力于“人性和人类精神的提升”,因此就需要我们能象父母感知自己的孩子一样感知学生的存在,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灵魂、有情感的、与我们平等的生命个体加以尊重和欣赏,而不是作为“被教育的对象”,“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求知和展示的舞台,教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欣赏者,甚至可以是学习者,并随时准备为学生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具体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本身就说明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时代的课堂教学都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模式来表达教育思想、达成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一般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轻能,评价侧重于知识的再现。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所有学生都是内在没有差别的均质体,方便了教师的教,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新课程主张教育以人为本,有益于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论则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则应该力求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而不是复制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培养一代新人的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可能会有千万种,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应该基于同一个出发点: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体。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质疑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才能使教学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
精心设计活动,创建新型课堂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新教材各个版本都特别重视教学“活动”内容的编写,精心设计好“活动”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打造新型课堂的关键。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和分析直接与知识“亲密接触”,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在探究中自己成长,而不是由教材的编写者或教师替代这个过程,剥夺学生成长的权利。这就需要在设计活动时首先充分了解学情,知道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从而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设计活动,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被活动”;其次活动的设计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活动才能成为思维层面的,才是有意义的;第三,活动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梯度、有层次,使每个学生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从而不断自我肯定,进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所以教师是园丁,但需要记住的是:我们浇灌的是心灵,关注的应该是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