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性的学理阐析

2012-04-02张朝松唐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四门理论课成人

张朝松,唐哲

(梧州学院公共基础部,广西 梧州 543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如上定位,蕴涵着深刻的整体性。以下依次从其整体性的根据、内容和智慧品格等三个方面进行学理阐析。

一、整体性的根据

以“实现思想成长”[1]为核心指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整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性的根据,这是由后者的全部任务和目的都指向整个的人和成人所决定的。列宁指出:“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2]就是说,整个的人和成人意味着对真理的判断及其追求、价值的判断及其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人得以不断地“实现思想成长”,因而又不断地克服其片面性而获得其全面性的规定,此即“成人”意义上的成长过程。因此,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也就是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整体性;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整体性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性的根据。只有先行地理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进而才能更好地把其整体性体现于课程的实际教学活动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种理论系统,其自身既有理论的共性: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逻辑性等,又有理论的个性:在对象上,以对社会(历史)、人的探讨为主,因而在学科上,大致可以归类于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如今教育部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其下的一门二级学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学习、研究方法上,更强调以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作为根本的方法。其理论共性所表明的是思想政治理论形式的、逻辑的整体性,其理论个性所表明的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质的、结构的整体性,两者是交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

把共性、个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课程,并实际地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教育,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这是有道理的。集中、持续、规范的课堂理论讲授,既比较好地适应思想政治理论共性中的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逻辑性等客观要求,又内在地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因自身的个性所蕴涵的理论抽象性而提出的“抽象力”之主体要求。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深刻地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3]99-100马克思《资本论》一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其实质是社会关系的“经济形式”。较之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的民族性、历史性、社会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搬运”或“复制”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所主要采用的科学试验方法,而是需要更多地、恰当地借助于作为主体——人的理论“抽象力”。但遗憾的是,由于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滥用、所谓“读图时代”的负面影响,由于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自身的整体性理解、把握得不够,这种课堂理论讲授方式在今天面临着质疑、嘲弄之声,至少也认为其“旧”了。但在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实质的意义上,课堂理论讲授方式本身不仅是一种以语言表述、阐析为载体对理论系统的逻辑刻画和再现,它还蕴涵着一种对理论系统原有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创新性再建构的极适宜的理论思维意义。因此,其对培养、训练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作用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重视。

二、整体性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四门课程内容的客观统一性,二是四门课程内容的价值本质。

就整体性中内容的客观统一性而言,四门课程内容统一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整体。一般地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指马克思主义以实践的方式在中国的实际发展历程,又指在中国的视域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历程。这两方面内涵的展开及其互动就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性历史过程。进而言之,整体性中内容的客观统一性内涵,其理论根据又在于: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构成了“一门科学”。

汉语中的“科学”一词,在英语、法语中都写作science,都指自然科学;但在德语中,则是Wissenschaft,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两个含义:既是知识的创造,即理智的活动,又是精神的努力,以价值为其核心的文化的陶养。马克思就是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都当成科学来看待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这两种科学是统一的“一门科学”,即“历史科学”。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4]稍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共同写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3]21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一重要论述来看,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显然都属于“历史科学”,就此而言,其确乎是“一门科学”,即:一门整体性的“历史科学”。这无疑更深刻地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性中内容的客观统一性。

可以看到,整体性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在其内容的客观统一性基础之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则承担了其各自的部分内容,并决定了其各自相对的教育任务和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帮助大学生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帮助大学生理解、把握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通过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其整体性中内容的客观统一性内涵的理解,进而要求:在消极的意义上,应逐步减轻、克服在教学中对内容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不自觉的割裂现象,因为“没有这种统一性,我们的知识就是支离破碎的”[5];在积极的意义上,则应于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中努力寻求其“会通”,借用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之言就是“道通为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其整体性,才能更自觉地在整体性视野中去努力地提高教学效果。

就其整体性内容中的价值本质内涵而言,较之高校各专业课程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的“成材”意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内容都无一例外更多地蕴涵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成人”意义的内在指向,而成人这一内在指向则构成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整体性内容中的价值本质内涵。本质一般相对于现象而言。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首先都是一现象性地呈现,但这客观呈现着的内容在其自身的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维度,实际上又共同地指向:成人(什么是成人?如何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价值本质内涵,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逐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而人的培养过程与实现成人的目标,都离不开文化与教育,换言之,文化与教育是成人的必要条件和途径;而文化与教育则意味着对人进行由“野”而“文”的教养(教化),抑或陶冶。康德在其名著《论教育学》中从视人为“类”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指出:较之世间万物,“人是惟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6];黑格尔从人作为个体的角度在论及“个体的教养”时说过:“引导一个个体使之从它的未受教养的状态变为有知识,这是个任务。”[7]这些论述表明了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与教育在成人中的重要使命与根本的价值意义。

三、整体性的“中国特色”智慧品格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四门课程整体性的内容的客观统一性与价值本质这两个层次内容的准确理解、把握,以防止、避免“整体主义”,又内在地指向“智慧”之要求。所谓“整体主义”,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是一种割裂整体与部分、个体的辩证关系,因而是以整体消解、吞并部分、个体的片面认识方法;在实践的意义上,则往往表现为不是合理地、而是绝对地以公抑私或化私为公。

“智慧”则与之不同。关于“智慧”,冯契先生在其从事“转识成智”的理论研究中,曾简明地指出:“智慧学说,即关于性与天道的认识。”[8]23“性”指的是人的本质,其主要包括人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做的问题;“天道”指的是相对于人的外部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主要涉及世界是什么、怎样运动的问题。两者的相互联系与交互作用,则构成了整个世界及其运动的过程;对“性与天道”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即:人在认识、改造世界与认识、改造自己的过程中,逐步地走向自由和智慧,则构成了其“智慧学说”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性的根据及其内在的双重内容都无一不关涉个别、部分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真理与价值,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而对这些关系的辩证理解、把握,无疑既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智慧品格,又意味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须以智慧的视野从事其教与学。概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自身即是“智慧学说”的题中之旨,或集中体现了其智慧的品格。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品格中深刻地烙印着“中国特色”。这种“智慧学说”,正如冯契先生所言:“是最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是民族哲学传统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如果是单纯讲的知识,即客观的事实记载、科学定理等,都无所谓民族特色。如果讲的是贯穿于科学、道德、艺术、宗教诸文化领域中的智慧,涉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生观、世界观等,归结到关于性和天道的认识,这便是最富有民族传统的特点的。”[8]23就此而言,在保持、彰显其民族性的“中国特色”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在实质的意义上,即是对上述这些关系的辩证把握,就是要求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一方面要化为思想方法,贯彻于自己的活动,自己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身体力行,化为自己的德性,具体化为有血有肉的人格。”[8]20

在“性与天道”的交互作用中,认识必然并化为行动之应然,自觉与自愿相统一。这样,成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走向“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意味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地走向真正的“成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5(02).

[2]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5.

[5](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7.

[6](德)康德.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

[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7-18.

[8]冯契.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四门理论课成人
奔驰CLS四门轿跑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成人不自在
整合“四门”课程资源,创多元化英语课堂
寻衅滋事之玛莎拉蒂Ghibli对决奔驰CLS
Un rite de passage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