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用学视域下的公示语及其翻译

2012-04-02唐兴红戎林海魏际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受众

唐兴红,戎林海,魏际兰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公示语是社会用语的重要形式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作用也日益不容忽视。对公示语进行的研究近年来呈现出表面上欣欣向荣,而实际上只是单一向度的倾向,这种单一向度指的是对公示语的研究仅限于其汉英翻译的错误枚举,翻译方法的重复讨论,而忽视了公示语在各个社会文化中的普遍性特点,即它的社会文化特性。只有从最根本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入手对公示语进行研究,才能对公示语的创作和翻译起到指导作用。

本文拟从文化语用学的视角对公示语进行研究,从公示语所具有的普遍性的社会文化特性入手,讨论对其进行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意义,接着探讨文化语用原则下创作和应用公示语的五个准则,最后阐明公示语文化语用原则对其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一、文化语用学

文化语用学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顺应话语信息解释的需要派生出来的,它使文化语言学与语用学关联起来。它要解释的是话语信息的文化语境来源、文化信息的语境价值、文化信息的语用价值发生过程、话语所承担的文化语境功能,以及文化语境对话语作为文化语境中特定言语行为交际互动的条件和限制等[1]。

文化语用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寻求从文化的内涵来洞察语言使用的本质;同时,文化语用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文化,而且可以借鉴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文化语用学还可以说是一门解释型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动态性语言进行解释,从横向、纵向等视角审视文化对语言渗透的情况,以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使用的意图与文化特征,考察语言使用现象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与文化心理,反映不同文化特征中的语言特征,实现文化与语言的交流[2]157。

二、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研究公示语的意义

对语言使用中的言语行为或表达模式进行文化语用研究非常重要。语言在使用中获得生命力,语用学研究具体语境中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而这种语境不仅仅指的是上下文的语言语境,还包括更为重要的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语用研究是在文化语用学的框架下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主要是社会文化语境对于人们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影响,语用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戴宗显、吕和发[3]为公示语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

吕和发[4]按照公示语的示意功能将公示语分为四类: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除了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公示语还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特性。

(一)公示语的社会文化特性

在以往对公示语的相关研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公示语语言表层的研究,尤为多见的是对公示语语言特点、功能类别和公示语翻译的语言错误的研究,却忽视了公示语的社会文化特性。诸多的研究中又大多以列举式来分析公示语的翻译错误,缺乏从较为宏观的理论角度对公示语进行总体上的勘察与分析。我们说,公示语是较为广泛使用的社会用语的一种,它存在于社会环境中,依存于某种文化环境,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应该是它最重要的特征。

各个民族的公示语都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但是公示语的社会性特点却是共同的。除了各民族独特的语言之外,公示语不仅有文化信息丰富、社会功能广泛之特点,还具有开放性、稳定性、受众广等共同的社会文化特性。

1.文化信息丰富

文化信息丰富在公示语上体现得最为鲜明。店名、招牌、广告牌、条幅、商标、标语等载体上的公示语都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如历史、地域、风俗、信仰、思维习惯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公示语使用上也自然会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受到汉语文化曲线型的思维方式影响,汉语公示语会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间接表达意图,并表现出诸多的情感色彩。例如,想让公众爱护花草,不去践踏草坪或摘花折草,这类公示语如“绿草茵茵,足下留情”、“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我爱花儿开得美,花儿夸我心灵美” 、“小草要睡觉、请您勿打扰”, 而英语文化中人们的直线型思维,使得此类公示语用得简洁明了,“Keep off the grass”就足够了。明白这一点,在翻译这些汉语公示语时我们就不会逐字翻译而贻笑大方。

2.社会功能广泛

社会功能广泛指的是公示语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本形式,应用历史悠久,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功能机制。公示语满足的是社会公众的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示意功能。公示语在规范人们社会行为,调整人际关系, 提高生产效率,宣传法规政策,激情励志,优化生存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5]。 公示语在使用中的功能不同,展现信息状态既有“静态”的语言,也有“动态”的语言。比如,路标指示、公示公告等提示性公示语的信息通过静态的语言展现出来,动态的公示语,如指示类限制类公示语则通过不同的言语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

3.开放性

公示语的开放性特点指的是公示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历时变化和存在着共时差异。比如标语口号类公示语在国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在用词、句式和语意上都不尽相同。早期的标语口号类公示语祈使句较多,给人以权威性的感觉,或语气较为强硬,或充满着革命激情。而现代的标语口号更多地注重礼貌委婉,更注意文明使用公示语。早期的指令类公示语较多用“严禁……”,“不得……”,而现今较多使用“请勿……”这种更加文明礼貌的表达。公示语的共时差异是指其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有的公示语句子结构常被套用,如“××你我家,××靠大家”。有些公示语具有相同的意思和交际目的,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如环保类公示语:“环保重在一点一滴,文明贵在一言一行”,“让和谐、优美的环境因我们而更美好”,“保护环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美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等等。因此,开放性是指公示语因时因地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客观存在的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其使用目的和功能保持不变,但交际效果会有一定差别。

4.稳定性

公示语的稳定性是指公示语的语用原则或使用标准较为稳定。有些公示语一旦被公众广泛接受便会固定下来,不会发生太多变化。比如“请勿吸烟”、“注意安全”等,以及很多指示类公示语的使用。其实,公示语的所谓使用标准,和语言的约定俗成有很大关系。公示语的开放性和稳定性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和绝对的稳定。

5.受众广

公示语受众广是指公示语是在公共场所展示的语言信息文字,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受众必然很多。作为社会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也一定是广泛而深远的。公示语的受众广、影响深的特点,说明了公示语在社会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了解公示语的这些特点,能够警示我们在制作和翻译公示语时一定要严谨,不能随意马虎,应该做到正确、准确、得体,否则对社会文化便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对公示语进行文化语用研究的意义

Brogger F.C.[6]认为,进行一种特定话语执行的言语行为所承担文化特定功能的研究,即文化语用学研究非常必要。因此,文化语用学首要的任务是要研究某些特定的话语形态所构成的言语行为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它融合文化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文化、思维、认知等层面审视文化语境下语言使用所体现的文化信念系统、文化交际规范、文化表达系统,并探索其中的运作机制与原则,从本质上思考语言、文化、认知与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以历时和共时的方式观照和描写语言,从而全面解释文化语境中语言使用的规律[2]157-161。

将公示语放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去研究,就能够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去俯瞰公示语的整体性特征,就会发现公示语必然有着社会和文化的烙印,这就是上文所讨论过的公示语的社会文化特性。由于公示语的这些特点都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其进行文化语用研究能够指导我们创作、翻译、应用和管理好公示语。

三、公示语的文化语用原则

文化语用原则是一个以文化核心设定为纲、以情景设定为目的的三重结构:文化共同体内部人际交往的普遍原则 、体现核心社交原则的准则、情景特定的文化语用原则。文化语用原则的普遍性,指的是每个文化共同体都有的一整套指导交际行为(言语的、非言语的)与互动,理解和解释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话语的原则、规则与规范系统。这套系统对系统内部的成员是可以学习、习得和共享的,普遍有效的。与此同时,对于别的文化共同体而言,文化语用原则总是在特定方面与别的共同体相关原则相区别的,而不可能是完全重合的。正是这些相互区别的文化语用原则信息才构成了人类语用信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正是这些信息使话语的文化理解成为必然、可能和有价值[7]。

我们将公示语研究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之下,概括出公示语文化语用原则的五个语用准则。

(一)顺应文化

语言作为包括思维和意识活动在内的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载体,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同时,语言又把文化凝固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实现了文化的符号化,使得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一切无文化背景的语言都不是真正的语言[8]。 在语言交际中,违背了文化的规约也就是违背了语言的规约,轻则造成信息误导,发生误会,重则成为无效信息,导致交际失败。

影响语言使用的语境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而语言语境涉及从语音到语篇的语言各层面,包括这些层面的文化维度。那么,公示语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首先应想到的是本民族的这种公开性语言的使用习惯,从语音的韵律节拍,到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表达,意思的有效传递,都应该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符合受众民族文化中语言使用习惯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语言的交际目的,产生应有的“言后之力”。

(二)关联语境

探讨语言使用中意义的传递和理解,即语用,就不能不联系语境,因为语境是理解、解释、建构话语信息的必要参照。文化语用即是发生在或必须借助文化语境才能进行理解、解释、建构的话语信息推理活动。因此,这里所说的语境并非指的是上下文语境,而是社会文化语境。

Verschueren[9]把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并提出语境的动态顺应观。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语言使用者都会做出种种选择,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

公示语的创作需要作者顺应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接受程度、审美需求和公示语的社会交际目的[10]。因此,创作公示语首先要把公示语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时代、地域、社会环境、接受对象进行关联,再因文化语境的这些因素的不同而动态地去顺应这些因素。

(三)统一标准

目前,公示语因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也就难免出现五花八门的公示语,也有了让公众费解、误解的表达和书写有误的公示语,使一个城市或一个地方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影响人们对城市文化,和对该地区人们的语言面貌的判断。因此,有些地方出台了规范公示语的地方标准。我们希望能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套规范公示语使用的标准或规范,不仅在书写、选词、句法上规定正确标准使用公示语的具体细则,还应在语用上规范公示语使用的语用原则和准则,做到正确、准确、文明、得体地使用公示语。

例如,在很多地方,不管是旅游景点还是车站都有进出两个通道,指示“出去”的通道通常只有“出口”,而指示“进去”的通道的主要有两种:“进口”和“入口”。用得较多的是“入口”,那么就可以考虑将“进口”替换成“入口”,这样,受众也不会有自己被“进口”了的感觉。

(四)文明得体

语言运用中的主要问题往往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是否适切与得体。说话不适宜、表达方式不妥或表达不符合习惯,往往导致交际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或目的,甚至造成与说话人意图相悖的结果,这就是语用失误现象。这种失误可以分成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它们既可能发生在不同文化之间,也可能发生于同一文化的不同人之间[11]。公示语往往是一个城市文明和文化底蕴的反映,它的使用应该注重文明得体。

比如,“常州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或“常州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这里,人称指示词“我”和“大家”本身的意图都是泛指每个城市市民,但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以不同的重音和语气来读,听者经过语用推理得出的言外之意会有所不同,甚至会产生误解。误解因歧义而起:“谁的家?”“谁管理?”“谁搞卫生?”[12]再如,南京的总统府前的广场上有这样一则公示语:“改掉陋习, 做文明市民”,让人读起来觉得不舒服,难道市民都有陋习?这类使用不得体的公示语属于社交语用失误,它不仅影响交际、交流的成功,而且造成极其严重的误解,甚至严重伤害人们的感情,应引起重视。

所以,公示语应是文明得体的,没有歧义,不会误导或令人误解,尽量避免语用失误。

(五)兼顾时效

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新旧程度、事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公示语具有时效性,它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受众行为的客观效果。有的公示语所表达的内容只是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因此,“过期”的公示语应及时被取代或更新。

宣传告示类和路标指示类公示语尤其应注意时效性,依照环境变化适时更新,适时替换。超过时效的公示语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容易误导受众,使受众产生错误的理解,有时甚至导致错误的行动或结果。比如江苏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已经于2010年10月在常州圆满结束,但是宣传十七届省运会的宣传标语依然在汽车站、火车站和道路两旁赫然存在。有的道路和建筑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路标指示或平面示意图却没有改变。这些“过期”公示语不但会引起受众的误解,而且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它同时也显示出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水平。

因此,公示语创作者和管理者要把握公示语的时效性特点,充分发挥其时效性的功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公示语的相关内容,使其符合时境变化和时代特征。

三、文化语用学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

翻译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只有深入探索不同语言之间动态交际中语言形式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修辞等所隐含的语言文化、思维、社交等,根据交际的语境,对言语与语言使用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才能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非言语交际以及它们的语用功能与价值[13]。对异国的文化语境重视不够,甚至忽视,翻译就会不到位,接受的效果自然受影响。公示语的制作是对汉语文化进行编码。那么,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就是对汉语文化信息进行转码,让英语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理解。若想将公示语翻译得地道,符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习惯,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跨文化语用研究。从文化语用学角度看,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储备都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的发生。译文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可读性实在不容忽视[14]。

刘法公、徐蓓佳[15]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进行了详尽论述。他们认为,公示语的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简洁、统一、易懂。其实,我们只要把握两点:公示语的社会功能是一致的,公示语的社会文化特性具有一定普遍性,在翻译公示语时,运用文化语用原则下的公示语使用的五个准则,即顺应目的语的文化,关联受众对象的社会文化环境,注意统一性、得体性、时效性,公示语的翻译就不会有很大差错和失误。

在翻译公示语时,顺应目的语文化,符合目的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使得公示语的社会功能大打折扣。比如安全警示类的公示语,“注意安全”被译成 “Pay attention to safety”,“小心碰头”被译成“Take care of your head”,显然都没有按照英语文化的习惯,也没有依据具体环境作相应的翻译。在英语文化中,依据不同情境,可以用不同的公示语提醒公众注意安全,如“Wet floor”,“Mind your head”,“Watch your step”等。公示语的翻译还要做到统一性,比如,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应尽量避免有的是汉语拼音,有的是英文单词,还有的是半拼音半英文这样混杂的情形。除了不可译的部分,译文都应保持英语语言的一致,尤其是一些地名、路标的翻译更应避免混乱、不一致的现象,这样才能减少给外国友人带来的麻烦。公示语翻译做到得体,其实就是要真正做到顺应目的语文化,关联目的语的社会语境和受众的交际需求。在对过了时效的公示语进行修改或替换时,对其译文公示语也应作相应的改变。

公示语的质量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公示语及其翻译研究不仅是语言文字及翻译工作者的专门任务,它应该是一个社会事务,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何刚.话语、行为、文化——话语信息的文化语用学解释[J].修辞学习,2004(5):16-22.

[2]曾文雄.语用学研究新取向:文化语用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10):157-161.

[3]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4]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1-26,35.

[5]吕和发,蒋璐,王同军,等.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6]Brogger F C.Culture,Language,Text:Culture Studies within the Study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M].Oslo Norway:Scandinavian University Press,1992.

[7]何刚,张春燕. 试论文化语用原则[J].修辞学习,2006(5):34-38.

[8]马学良,瞿霭堂.普通语言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5-7.

[9]Verschu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0]闫凤霞.旅游广告词及语篇语境翻译的语用学阐释:关联—顺应视角[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0-113.

[1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6-209.

[12]唐兴红.常州城市宣传标语的文化语用学解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 (3):73-77.

[13]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56.

[14]孙艺风.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策略[J].中国翻译,2012(1):16-23.

[15]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受众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交际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