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的现状分析与补缺对策
2012-04-02师宇明
师宇明
(中北大学,太原030051)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缺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1999年教育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图书馆的图书缺藏现象越发严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补缺策略,缓解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缺藏问题。
1 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的现状分析
所谓图书缺藏,就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应该收藏而未能收藏的图书。缺藏,一方面会使馆藏资源建设受损,影响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建设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使读者和用户受到损失,不能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1]笔者以中北大学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缺藏现状给予详细而具体的分析。
1.1 高校扩大招生,图书借阅量激增
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读者人数迅速增长,他们对图书文献资源的需求总量激增,使高校图书馆多年来的供不应求、图书缺藏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04年,我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平均每年以近30%的幅度在快速增长。[2]尽管从2008到2012年高校招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仍在30%徘徊,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早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图书采访工作与图书购置速度呈现出一种失衡的态势,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中北大学为例,目前总的学生数为28000人,我校图书馆的总藏书量约为230万册,生均图书也只有80册左右,相对于国家教委1997年规定的高校生均图书要求为150-180册的标准明显相差很多。尽管校图书馆近年来大量购进新书,对每个学生的借书量也从原来的5本增加到8本,但是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这种情况不仅有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象,而且降低了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1.2 高校新增学科或专业增多,教学需要相应的配套书籍
随着国家教育司对高校传统学科的重组和新型学科建设的扶持与鼓励,高校新兴学科、交叉性学科的不断设立和发展,对于相应的专业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图书馆的专业图书缺藏现象越发严重。基于此,图书馆必须对这些学科的专业图书进行专门性的补充,主要包括对新增学科的专业图书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补缺,对新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相关性图书进行持续性补缺。如我校在2006年底由系到院的升级合并中新增了十来种交叉型的专业,此后,图书馆大量购进了一些新增学科的前沿性科研成果与教材,但是由于图书馆在采访工作中没有及时对各院系新增学科了解清楚,从而造成补缺的偏差。
1.3 典藏书库图书流失严重,借阅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而且必须保证一定的藏书量,尤其是保证典藏书库藏书量的完整和借阅制度的完善。
然而,近年来典藏书库图书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大量中文图书的流失,成为高校图书馆典藏书库图书缺藏的主要原因。刘春金等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高校读者文献需求利用的文献,也得出结论:中文仍然是大学读者的第一需求,而英语有较大的需求倾向;中文图书需求量大,利用率高。[3]作为需求量最大的中文图书,高校图书馆必须有典藏,有复本,有补充本,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要求。典藏书库图书严重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典藏书库的书籍一般是只能阅读,不能外借。然而有的馆员对规定视若无睹,或者假公济私,拿典藏书库的书借给自己的朋友,导致典藏书库的书籍丢失。如果这种恶习得不到禁止,必将危害无穷。第二,由于馆内员工的管理不善或检查疏忽,造成暖气管跑水或防火器漏水等意外事故,从而对典藏书库的书籍造成破坏,在不及时补缺的情况下也能造成典藏书库的图书缺藏,造成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下降。
1.4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图书馆同步发展
特色专业指的是积极适应社会需求,遵循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体现办学定位,并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建设,以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育资源、实验实习、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其他同类专业相比,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较高的专业。[4]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自身办学优势和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希望能够推出一批代表本校教学与科研特色的特色专业,以此来提高学校在国内的知名度,奠定自己的品牌专业。以中北大学来说,我校自2005年由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以来,不仅大力巩固和发展以国防科技和军工科研为特色的传统专业,在此基础上到2012年又衍生出一些新兴的科研方向,图书馆于2007年成功申请到国家级科研项目“兵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并于2009年在山西省顺利建成这一平台,协助我校的特色专业向前发展。然而,图书馆关于我校特色专业的配套书籍却没有同步跟上,这不仅是因为学科馆员与特色专业院系的互动不够,而且也突出地反映出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采访工作中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高校特色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
1.5 国学复兴与经典善本缺藏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是研究中国传统文明的一门学问。国学是中国文化的命脉,如果我们现在回顾中国各学科的学术成就,寻求有关中国学问的渊源,则不难发现国学新倾向兴起之后,许多狭小学术问题的考证在中国现代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它往往是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的起点。[5]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在对西方学术和科技接受和融合的同时,学术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国人感觉到一种本土文化的失落,并在不断地寻找着中华民族自己的学术和文化,出现了“国学热”。不仅是文科还是工科、理科的学生,都对国学经典以及现当代学者对国学诠释的阅读和学习热情高涨。高校图书馆内以国学为中心的中文书籍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不仅造成馆内中文书籍的严重缺藏,而且影响到图书馆对古籍善本书的合理使用和妥善保护,从而出现古籍善本的缺藏现象。现在,不论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对馆藏善本古籍采用严谨的保存制度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保存的投入与利用。保存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6]因此,高校图书馆只有解决好古籍善本图书缺藏的问题,才能有助于我国国学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2 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的补缺对策
所谓图书补缺,顾名思义,是补充符合馆藏要求的缺漏图书,降低必备图书的缺藏率。图书补缺是对常规新书补充中未涉及图书或一定时期后订购未到图书的补充,如对照回溯性书目对过去一定时间跨度的缺藏图书的补购,或者不定期地利用出版社可供书目或书商现货书目进行寻缺补漏等,具有回顾性、不定期性的特点。[7]因此,经常有重点地检查和研究馆藏情况,摸清家底,是保证藏书的系统、完整和做好补配缺漏以便建立有特色的藏书体系的必要措施。[8]综合上文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一些补缺措施,以期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2.1 高校应合理增加购书经费
随着国家教育司对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教育经费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图书馆自然也风生水起,每年的活动经费和购书经费都增加很多,如何做到合理使用呢?高校有关部门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对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有所了解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来拨发购书经费,并以购书经费为中心,调整活动经费和购书经费的比例。第二,图书馆领导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从活动经费里拿出一部分用于采编人员的外出采访和学科馆员与院系相关部门的相互交流活动。第三,高校对购书经费的增加,不仅要根据图书馆的不同情况而定,而且要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分析每年图书缺藏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拨款计划,有效地进行图书补缺工作。图书馆领导还应根据本馆的图书缺藏情况合理安排购买新书和缺藏图书的比例,合理利用购书经费。
2.2 高校图书馆与书商建立有效合作制度
以前高校图书馆的购书方式一般是根据新华书店出版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地方版书目报等采购图书,而现代化的图书采访制度则是一种以馆——商合作为中心,辅以其他灵活多变的购书方式的业务制度。图书馆与书商的合作购书方式很多,但通常以常规新书补充和旧书补缺为合作购书的主要内容。如:中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与北京的人天书店合作购书,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制度。在常规购书补充方面,图书馆主要对近期已经出版和将要出版的图书进行选择和购买,这是高校图书馆在长期业务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业务常规,是图书补充的主要方式,具有时效性、经常性和模拟性的特点。在旧书补缺方面,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合作就很多元化:(1)书商一般是根据图书馆开出的明确的书目单来按单购书,这是对常规新书补充方式的一种延续,是一种传统、常用的图书补缺方式。(2)图书馆和书商还可以根据购书的难度来要求图书缺藏网站[9]的帮助,图书缺藏网站的业务流程为:书籍供需双方在网上各自填写供需信息,网站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发布与促成交易,借助第三方物流完成书籍的收购与投递,供需双方不直接交易。(3)图书馆对以上两种方式都买不到的图书还可以通过网上书城[10]购买,由于网上书城的虚拟性特点,因此图书馆在网上购书和网上支付时一定要高度保密,必要时须经过加密及数字签名处理,以确保网上支付交易的安全性。(4)对于一些出版时间较早,市场上早已脱销的图书,图书馆的采编人员最好与其合法出版社联系,进行专书预定或系统购买。总之,高校图书馆消除图书缺藏现象的根本之道,在于形成图书馆、书商、出版社、网络书城的良性互动。
2.3 完善图书借阅制度,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由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安装有电子门禁系统,学生进馆、借书都使用“一卡通”完成。所以,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典藏书库和借阅书库是分开的,典藏书库的书没有复本,只允许高校师生在库内阅读、查阅自己需要的信息,不允许他们借走,只有馆内的员工可以内部借阅典藏书。因此,高校的师生只好通过认识的馆员,达到借书目的,但由于这种借阅方式只是简单的登记,没有被扫描到借书卡上,所以经常出现只借不还的情况,从而造成典藏书库的图书缺藏。基于这种情况,图书馆领导层必须完善图书借阅制度,尤其是对典藏书库更要加倍关注,制定有利于典藏书保护的制度。首先,图书馆必须保证处于流通状态的借阅书库的图书书目与典藏书库的书目一致,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图书的复本量,尽量满足全校师生的阅读需求。这样就可以保证典藏图书不对外借阅,从而防止其中图书的缺藏现象。其次,高校图书馆员也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信息素养,坚持积极正确的图书馆伦理价值取向,树立良好的服务伦理风范,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职业精神,全面提升和弘扬馆员自我的“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11]。
2.4 建立“摇篮书屋”、“爱心书屋”等特色书屋
为了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信息服务,解决特色专业图书缺藏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专门的读书阅览室。如:北京科技大学的“摇篮书斋”就是专门收集、典藏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的温馨书斋。再如:北京理工大学设有“爱心书屋”,专门收藏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捐赠的图书。中北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积极提倡高校师生捐赠图书,认为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成效的图书馆图书补缺办法,尽管及时性不强,但是长期来看其成效还是很高的,故此方法值得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推广。
2.5 制定科学、稳定的图书采访政策和选书标准
稳定的图书采访政策是高校图书馆控制图书缺藏的有力保障。采访政策首先能够从宏观上规划和控制馆藏文献的发展,使藏书发展沿着计划的轨道有目的地运行,不会因采选人员的更换而偏离藏书发展的方向,保障藏书发展的稳定性。其次,可以使图书采选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再次,可以突出馆藏重点,加强协调发展,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于本馆的重点馆藏。[12]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选书标准是高校图书馆制定科学而稳定的图书采访政策的核心要求,也是图书馆图书补缺的有力保障。因为科学的选书标准可以使选书人员在采访过程中有据可依,最大限度地保证馆藏图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降低缺藏率。科学的选书标准不仅要注意文献的主题与学科归属、文献的知识含量和文献的潜在利用率,还要注意出版社质量的高低和文献的出版年代。黄宗忠先生认为制定科学的选书标准还要注意文献与馆藏的关系,即文献与馆藏特色相符,使所选文献符合本馆馆藏特点,控制所选文献在内容与结构上接近于本馆的原有馆藏,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特色馆藏。[13]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政策也必须适应高校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必须随着高校学科结构的变化和读者阅读取向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变化,从而保证采访政策的动态平衡,防止图书缺藏的发生。
2.6 杜绝盗版书,提倡正版善本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引导、教育大学生读者的责任,必须保证馆藏图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藏书量的多少,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杜绝盗版,决不可以购买盗版书籍,不可以从中取利,在购书时吃回扣。高校图书馆要与国内的合法出版社经常联系,扩展多种补缺渠道:首先,图书馆要根据出版社每月提供的新书目,有选择地增订图书,而且可以要求出版社对缺藏的图书进行回溯性补缺,对目前市场上早已绝版的图书提供再版、再印的服务。以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例,新书品种由1993年的300种降至今年的200种,再版率高达60%,初步实现了图书品种的合理结构。[14]现在国外有些出版公司专门负责重印出版其他出版公司已绝版的图书,与这些公司合作,也是大批量按需获取缺藏图书的有利途径。[15]其次,图书馆可以与相应的出版社制定一些合作计划,如对所购买纸质图书电子版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购买电子版图书必将成为图书馆系统补充缺藏图书的重要途径。再次,图书馆可以选择几家核心出版社来补缺古籍善本,如:北京的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上海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等。通过与核心出版社的合作,图书馆可以与其制定长期合作计划,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高校图书馆对古籍善本图书补缺的任务。此外,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核心出版社的合作还可以将馆藏古籍善本文献加以整理后编印成图书或图册,这样也能达到“再生”性利用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补缺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有效控制和消除图书缺藏现象的总体性策略,也是保证馆内建设特色藏书系统的必要举措。除了上文提供的六种具体的补缺对策外,笔者认为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优势互补、馆际互借,通过书商合理地购买一部分二手图书等方式也能起到图书补缺的目的。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补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据各个图书馆缺藏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原因而分别对待,形成一个动态补救的业务进程,只要图书馆界同仁精诚合作,必将取得图书补缺的巨大成效。
[1]尚小辉.图书缺藏控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1,(2):48 -51.
[2]周 红.高校图书馆图书缺藏的现状与补购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5,(2):93 -95.
[3]刘春金,林端宜.近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需求利用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51-54.
[4]曾宪文.高校特色专业之“特色”辨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1,(4):1 -4.
[5]谢桃坊.国学运动新倾向述评[J].学术界,2012,(2):116-124.
[6]陈开建.欧美图书馆古籍善本收藏与利用制度探讨[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2):65 -68.
[7]钟建法,苏素尽.中文图书缺藏成因和补缺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30 -33.
[8]徐长才.对我馆图书缺藏原因的分析与对策[J].晋图学刊,1993,(3):43 -45.
[9]刘凤华.图书缺藏网站解决方案[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1):80 -83.
[10]刘立月,谢 昕,舒 俭.网上书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68 -71.
[11]程焕文.图书馆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83.
[12]顾 犇.外文文献采访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49-66.
[13]黄宗忠.文献采访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89.
[14]戴龙基,邓 骅.中文图书出版发行状况与对策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4):42 -44.
[15]张洪元,崔 琼.高校人文社科英文图书缺藏分析与补缺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