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

2012-04-02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通顺归化

刘 平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925)

解构主义视角下论异化与归化

刘 平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92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领域快速发展,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韦努蒂批判英语翻译中的归化策略,主张异化翻译这一解构策略。从解构主义视角下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促进了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解构主义;韦努蒂;异化;归化

传统翻译理论中从语言层面,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因此,人们给翻译设定了许多标准,国内的如严复的“信达雅”说、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的“神似”说、刘重德的“信达切”说等,不一而足。国外的如奈达的“功能对等”论、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论、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论等,所有这些都是从充分再现原作的交际效果而着眼的,并没有把原作的本身民族思维方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考虑进去。因此,传统翻译理论“重内容轻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重译语轻原语”的倾向。随着解构主义在翻译研究的出现,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日趋受到重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尤金·奈达,1998.107)异化和归化作为处理文化差异的两个重要翻译策略,再次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 解构主义的兴起发展及特征

1.解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翻译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思想,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逻各斯中心主义,即认为语言的表达之前先有明确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其外在形式,结构主义者设想有一个超然结构决定符号的意义,成为意义的根据和动力,并力求对这个结构作出客观的描述。(张永喜,2006.6)伴随翻译理论的发展,结构主义的弊端也日益彰显,随之就出现了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Destructuralism)又称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是源于法国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雅克·德里达、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等。1976年,德里达《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3部著作的出版标志这一理论的正式确立。意大利裔美国学者韦努蒂是继德里达之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努蒂以当代英语翻译史为鉴来反对译者的“隐身”,提倡翻译的主体性,凸显译者身份。他坚持批判西方翻译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

2.解构主义的特征

解构主义的特点是反逻各斯中心、反权威、反理性、反结构。它从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失败,转向反对和颠覆。它认为内在意义优先语言表达,文字仅仅是外在形式,直接否定意义的确定性和结构的存在。它主张要突破原有的系统,打开封闭的结构,排除中心和本原,消解二元对立。(吕俊,2001(5):49-55)

解构主义引入译学,试图打破形而上学和概念化的方法,宣称译者是创造者,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解构主义的主旨是“解构”传统的语言逻辑,以新的“文字学对语言文字的结构和意义加以彻底相对论的阐释。“解构”的要义当然是“破坏”、“毁灭”,但又在这毁灭性的破坏中,发现其具有积极肯定性的理论贡献,它阐明了一般阅读的开拓创新,还合理地揭示了翻译的创造性——并非主观任意的“胡译”或“超越又似乎不可否认人的主体性作用,但它却绝无“规律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求同,而是要存异,改变了人们的翻译观念。

解构主义认为,原文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译文。文本的存在不是依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是依赖译文所具有的特性。(郭建中,2000.47)原文文本总是会在目的语文化中获得生命的。解构主义否认原文终极意义的存在,否认原作者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否认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对立关系。

二 异化与归化

1.异化与归化的定义

异化翻译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早在1813年,他就提出了2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作者,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近读者。”如果采用归化译法,那文化“他者”就难以在译本中展现出来,且总是被“加密”的。(Schulte R,Biguenet J,1992.42)

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源语表达方式,译文以源语、源语文化或者原文作者为归宿,由于异化采用源语的表达方式。与异化相反,归化是指在翻译方法上恪守本族语表达方式,译文以译语、译语文化或者译语读者为归宿。尽管异化和归化的争论在中外译界由来已久,然而“不论在当代还是在历史上,以译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似乎占了上风”。(郭建中,1999.(6))

2.异化与归化之争

尽管归化的翻译一直占据着翻译理论的主流,然而在西方翻译史上,对异化的讨论和关注也历史悠久。古埃及翻译理论家犹达欧斯最早提出异化的翻译原则,他认为译者的责任是在词序和语词方面做到字字对译,不需要考虑因为译文语言中的特殊形式和表达习惯而作改变。(谭载喜,1991.28)

17世纪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于埃则突破了犹达欧斯的“逐字死译”。他认为,翻译只有在语言上准确地模仿了原作,才有可能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思,译者无权任意选用或者更改词序,优秀译者要达到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原作者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译者认为他应当具有的面目。80年代以来,伯曼提倡译文要尽量保持原作的外来特性和异域风格,翻译追求的目标就是“保持他性”。利文斯认为归化翻译掩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一种霸权行为,是一种愚弄译文读者的种族中心主义策略,为了让读者接受异国文化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他甚至主张一种抗拒式的异化翻译。

在这场异化翻译运动中其代表人物韦努蒂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即“反翻译”理论韦努蒂认为“(异化)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译语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Catford J.C.,1965.278)归化的弊端、翻译的文化融合使命以及丰富发展译语语言等角度,阐释了异化作为一种翻译方法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从西方翻译史上看,翻译中的异化经历了被排斥,被逐渐认可,到当代被提倡重视的历程。从中国翻译史看,几次翻译高峰的出现几乎都伴随着异化的进一步扩大。“可以想像翻译势必会朝着越来越异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总的趋势,尽管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徐崇信,1999.68)

三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异化法的主张

1.解构主义下的异化

解构主义者的一个主要观点是,通过翻译可以更深刻、更正确地认识到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各种语言的特定表达方式。翻译的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存异”。一篇译文的价值取决于他对语言差异的反映程度和对这种差异强调的程度。美国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者韦努蒂(Venuti,1995)说:“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2)当发电机定子绕组匝路短路,绕组每相中出现并联支路时,应该装设横联差动保护。其保护配置主要原理是将两个并联支路电流之差作用于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定子绕组上出现的分支开焊故障进行确定。

在韦努蒂看来,翻译不能也不应把所有的差异都抹掉。译本应是不同文化的场所,是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的场所,而抵抗这一翻译策略是建立在不连贯性的美学基础之上的;不连贯性最能保留差异,保留陌生性。相反,归化的翻译要求译者对外国作者要有同情心,要求译文透明通顺;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自我陶醉。这种通顺的策略追求的是同一性,是一种自我认同,并在外国作品中寻求与目的语文化相同的文化。然而,这一误认通过通顺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把差异抹煞了。因此,韦努蒂(1995)呼吁:在当前,透明的翻译依然统治着英美文化,通顺的翻译依然是英译者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就更有必要重新考虑我们翻译策略。

我国当代译论者当中有也不少异化翻译的支持者。王东风在《反思“通顺”》一文中写道:“作为翻译的一个强制性标准,‘通顺’是一个以译文读者为取向的概念,因此译者为迎合读者的阅读畅快,必然会用本土的语言价值观压制原文的诗学话语,原文充满陌生性的文学性或他性在‘通顺’的钳制下,还会留下多少陌生,多少写意的放纵,值得我们反思。”(王东风,2005:10)赵彦春在论及翻译与主流诗学的关系时认为,“就翻译而言,原作的审美构成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当能指本身成为所指,即形式成为内容时,传达异域的诗学特征往往也成了翻译的一项基本任务”(赵彦春,2005:26)。包通法则直言,“让翻译存在某些可以让原质文化读者接受的‘异质因子’是实现文化互补的根本任务所在”。(包通法,2005:50)

2.分析《红楼梦》译本下的异化和归化

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佛教和道教意识。而在两个不同版本的翻译中,这种宗教文化意象的体现却迥然不同。例如:《红楼梦》第一回有个《好了歌》,第一句是“世人都晓神仙好”。(曹雪芹,高鹗.1987)

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是: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Yang Xianyi,Gladys Yang,2001.)

霍克斯先生的译文(以下简称霍译)是:

All men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Hawkes,David,1973 -1980.)

“神仙”是中国道教的概念,本意为中国道教超脱尘俗、神通万变、长生不死者,成“神”成“仙”。乃道家之最高理想。杨译用异化的策略将“神仙”直接译成“immortals”;霍译则采用了归化的方法,使用了“salvation(拯救)”这个词,而“拯教”实际是基督教的理念,从“罪孽”中得到“拯救”是基督教徒的最高追求。可见,杨译的异化再现了道教文化的内涵,霍译的归化则删改了原文的道教意象。

又如,第六回里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译是: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Yang Xianyi,Gladys Yang,2001.)

霍译是:Man proposes,God disposes.(Hawkes,David,1973 -1980.)

译文1为霍克斯(Hawkes,1981)在翻译《红楼梦》时的译法,霍克斯直接把这句中国成语归化成了英语谚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把信佛的中国人变成了信耶稣的西方人;译文2则是杨宪益夫妇在《红楼梦》英译本(1994)中采用的译法。采用了以中国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方法,用“Heaven”表达中国人心目中“天”的文化内涵,保留了原文的佛教色彩。从文化传通的目的看,西方读者只有从杨的译文而不是从霍克斯的译文中揣摩中国文化中的“天”的文化内涵,进而理解佛教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杨译则巧改“God”为“Heaven”,从而很好地保留了原语文化中的宗教色彩。

在翻译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时,归化的策略,具体而言即交际翻译或工具翻译是不提倡的。译者将外国文化忠实地传达给译文读者,而不是否认文化差别,剥夺译文读者接近和了解原文文化的机会。这才是译者的责任。毕竟,在文化交流中,人们借助于“存异”的原则对外来文化所获得的理解,是更加真实和深刻的理解。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准确、恰当地表述源语文化的差异性,并且为译入语文化吸收与认可,进而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因此,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能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 结 语

从解构主义视角下看翻译策略的异化与归化必然会给我们一些全新的启示。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间的转换,蕴涵于语言中的某些固有的文化差别仍需适当借助归化策略来解决;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行为中处理文化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纯粹意义上的异化或归化译文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篇优秀的译文往往都是译者娴熟驾驭这2种策略的结果。

[1]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Hawkes David(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1973 -1980.

[3]Schulte R,Biguenet J.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M].Chicago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4]Yang Xianyi,Gladys Yang(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1.

[5]Venuti.L.The Translator is Invisibility[M].London &New york:Routledge,1995.

[6]包通法.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或厘定的哲学思辨[J].上海翻译,2005(4)47-50.

[7]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8]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9]郭建中.中国翻译界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1999(6):53-60.

[10]吕 俊.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盲点与误区[J].外国语,2001(5):49-55.

[1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2]王东风.反思“通顺”[J].中国翻译,2005(6):10-14.

[13]徐崇信.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4]张永喜.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再思[J].外语研究,2006(6):55-58.

[15]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H059

A

1674-5884(2012)05-0164-03

2012-03-22

刘 平(1985-)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任编校 谢宜辰)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通顺归化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重塑与解构
归化(双语加油站)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