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2012-04-02王聪盈

传媒 2012年12期
关键词:超级女真人秀卫视

文/王聪盈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2012年7月,浙江卫视开播的《中国好声音》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精彩的节目内容、超高的收视率和话题的广泛性,成为继《超级女声》《非诚勿扰》之后最为火爆的真人秀节目,引发了社会和舆论对真人秀节目新一轮的关注和讨论。

真人秀节目影响力表现

真人秀节目广泛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节目内容的升级和节目类型的扩展、播放时段及比重的不断增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等三个方面。

节目内容的升级和节目类型的扩展。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吸引了来自全国15万喜爱唱歌的女孩通过海选参加比赛,获得了不可小觑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力。其他电视台在这波强大吸引力的影响下,陆续推出了其他类似的选秀节目,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

近两年,全国各大卫视都在减少形式单一的表演选秀节目,但真人秀依旧是新节目策划的核心,节目内容逐步升级,节目类型不断扩展。例如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等;婚恋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情感访谈真人秀《爱情保卫战》《幸福魔方》等;才艺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台湾地区的《超级模王大道》等。

播放时段及比重不断增加。从播放时段和比重上,也可以看到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力。据2011年6月的调查显示,上海东方卫视晚间21:13-22:30,周一至周日分别播出《幸福魔方》《闪电星感动》《百里挑一》《我心唱响》和《中国达人秀》;江苏卫视在21:15-22:50,周一至周日分别播出《人间》《职来职往》《欢喜冤家》《老公看你的》和《非诚勿扰》。在以上十种综艺娱乐节目中,除了《闪电星感动》是明星公益慈善演出外,其他都属于真人秀节目。可以说,真人秀节目以其紧扣社会热点、靓丽多彩的平民舞台、新颖独特的环节设置、真实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各年龄层受众的关注。

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

对于电视节目,收视率与注意力成正比,高收视率意味着高注意力,也就意味着高收益。2005年约有15万女生参赛、750万观众基础的《超级女声》使湖南卫视当年整体广告收入增长了3亿元,节目总收益近7亿元;而浙江卫视2012年7月首播的《中国好声音》更是一炮而红,收视率从刚开播的1.5%飙升至总决赛的6.1%,决赛夜更创下了15秒116万的单条广告位最高价,冠名权由第一季的6000万元升至第二季的2亿元,广告费和版权费总计收入超过3亿元。

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原因

真人秀节目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影响力,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需求。以下将运用传播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具体原因。

寻找情感认同,强化真实反应。真人秀电视节目采用普通人参与、故事性的叙述方式、纪实性拍摄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环境”,来满足观众对真实性、求知欲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同时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和甄选、节目内容的策划和编排,达到戏剧性矛盾、悬念的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例如早期由《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拜金女”“富二代”引发的“真实与物质”的讨论,使普通观众不禁在现实社会中反复讨论其普遍性和真实性,探问其是否真实地反映着所有人的价值观和择偶标准。

而事实上,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真”,并不是生活真实,而是一种“拟态真实”。真人秀节目中的参赛选手也是经过电视机构精心的重重筛选,不同类型、层次、文化背景的选手吸引着相应的受众群。他们的表现和反映并不能真实地表现所处现实社会的全部面貌和真相。

抒发情感诉求,满足自身需求。真人秀节目以“真实生活在你身边的普通人”为参与对象,低门槛无限制的参赛规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看法和才华的平台;同时在节目设置中,贴近受众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又充分体现故事的情节性、尖锐话题与戏剧性冲突,在与受众频繁的互动中,为受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抒发情感的有效途径。

《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选秀节目为普通人实现梦想,展示才华创造了机会;职场真人秀节目通过嘉宾评委对参赛选手职业技能、职场规划的点评,提前体验了面试求职以及未来职业道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婚恋和情感真人秀节目更是通过与现场观众、微博平台与受众频繁互动,在社会公理边界与个人道德底线之间为每一位受众表达感情、陈述看法、评价是非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较低的制作成本与较高的收益。真人秀节目的参赛者大多是普通人,从电视节目制作成本上看,相较于制作昂贵的电视连续剧和名人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降低了节目的制作成本。同时包含热点化、戏剧真实性的真人秀节目拥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只需在参赛选手选择上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文化背景的受众群,制造节目亮点和话题冲突,同样可以吸引广告商和观众的关注。

而且电视节目作为易于拷贝和批量生产的文化商品,对于仅以收视率指标作为广告商收益和受众影响力衡量标准的电视节目主办方来说,直接复制比较成功的节目形式,降低了新节目的研发成本和潜在风险,这也致使更多的真人秀节目进入了商业化运作。自2005年《超级女声》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就是最好的例证。

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真人秀节目在不断地升级改版,但是单一的节目类型,无法满足不同目标受众的品位和需求。许多节目中原本很真实、很朴实的东西开始变得矫揉造作,原本很紧张、很刺激的淘汰环节开始变得司空见惯,最终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观众的视觉疲劳。所以根据节目多样性的内在需求,必须对现有真人秀节目进行转型和创新,具体建议如下:

努力创新突破,全面反映受众需求。目前我国真人秀节目大多是在引进国外版权的基础上,对节目样式、流程进行简单修改或直接抄袭,忽视了节目本身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及价值观念。未来真人秀节目应摒弃简单的克隆和复制,努力实现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与突破,提高节目的质量,全面反映受众的需求。例如《中国达人秀》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策划,不似以往单纯以歌舞才艺作为参赛的限制,抛弃了原版选秀节目以搞怪的言行、出位的服装吸引眼球的做法。往期选手中,有为迎接世博苦练英文歌的94岁老人、双脚弹钢琴的青年、用心呵护瘫痪妻子跳孔雀舞的男子、引吭高歌《从头再来》的破产千万富翁等,他们以励志的正面形象、高昂的参赛热情、真挚朴实的情感打动人心,同时也使节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经济效益。

打造品牌实力,提高生产制作的独立性。美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总收入中大约有40%来自广告收入,剩下的60%则来自于对节目品牌的延伸营销。在我国,由于缺乏像欧美港台等地真人秀节目的商业联动,难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影响力,我国真人秀节目的投入和产出比严重失调。为了提高节目质量,避免因迎合收视率指标和广告商要求而限制节目类型、降低节目品位,必须提高属于真人秀节目自身的品牌实力,提高节目制作的独立性,努力实现受众需求的平等,对节目、品牌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早在2004年5月,湖南广电成功推出《超级女声》后便开始尝试商业化经营,在上海专门成立了天娱传媒公司,通过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对节目进行立体传播和综合开发,最终形成了集“影视制作、唱片发行、艺人经纪及演出策划”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在成功打造多位华语乐坛明星的同时,反过来促进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品牌的后续推进。

努力提高受众品位,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约翰·费斯克在《解读大众文化》一书中谈到了电视游戏节目使人愉悦的三个原因:社会凝聚力、认同感和安慰与鼓舞作用。当前我国选秀节目还停留在“圆普通人的明星梦”和“展示独特个性”这个层面,在传达观念上缺少对社会凝聚力、价值归属和民族认同感方面的文化参照,还没有完全做到在传播意义上的成功。未来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必须努力提高受众品位,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反对过度低俗和刻意“包装”。如果一味为经济利益刻意营造吸引眼球的噱头,触碰社会公理的边界和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引起观众的反感和抵触。

猜你喜欢

超级女真人秀卫视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PRODUCE 101,BEYOND THE BUZZ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媒介融合时代下电视媒体的应对——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重新启动为例
“超级女声”北京拉票
超级女富豪快速增多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