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
2012-04-02程新贤
程新贤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是西方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之一,该时期的教育发展为近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也因此成了史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汲取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同时期男子受教育状况,拟从女子教育发展的条件、表现及影响三个方面,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女子教育发展条件
这个时期,受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及女性属于家庭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女子是否应该接受文化教育大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女性只需要在家中学习持家和管理家政的基本劳动技能。例如,14世纪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保罗·达切尔塔尔多在其著作《良好风尚之书》里谈道,家长必须经常监督家里的女人,看她们是否在劳动,防止她们懒惰。懒惰对所有的人都是危险的,对妇女尤其如此,应当教女孩子们做针线活。不要教她们读书(除非她们要献身于宗教),而要教她们烤面包、清洗鸡、收拾床铺、织布、绣花和补袜子。[1]307其实,这种思想在当时整个欧洲也很普遍。西班牙教育家维韦斯指出,为了使女性更好地服务于父母和丈夫,她们还是应当学习针线活和纺织等家务劳动。而且,妇女天生意志薄弱,缺乏谨慎,容易上当受骗。她们不应该给别人传授知识,以免把自己错误的观点和信念传播给听者。[2]103在诸多反对女子接受文化教育的声音中,更有人认为接受文化教育的女性易丧失贞操。所以,受以上观念影响,当时大部分女性是没有受教育机会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识字训练也得不到。女孩子通常在家里跟从母亲,学习洗衣、做饭、缝补、纺织、照顾孩子等家务劳动。同时,还会学习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
不过,相比于中世纪前期和中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发展为女性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首先,世俗学校教育兴起。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和乡村,随着商贸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希望子女特别是儿子接受一定的教育,以便从事商业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政府创办了一批公立学校。还有一些家长自发联合起来,在社区或公社建立了社区学校。这些由政府或个人建立的学校大多是小学和中学,主要吸纳民众特别是商贾阶层的子女接受教育。据佛罗伦萨编年史家乔万尼·维拉尼的记载,在1338年,在佛罗伦萨的9万人口中,约有8000至10,000名男女学童在学校里就读。[3]179虽然这里没有指出接受教育的女孩子的具体人数,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女孩子也有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其次,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宽松。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倡导个人的思想、身体、道德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当时学校所提供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中世纪时代的宗教和神学,开始吸纳普通社会阶层的学生。在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迅速传播的情况下,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在激发市民价值观和推动个人成就的完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印刷术的引入,人们所接触到的世俗读物开始增多,这都激起了普通人读书识字的热情。所以,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女子接受文化教育没有过多限制。
再者,重视行为礼仪。15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并认为个人的行为方式关系着自己的社会地位。埃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谈及此时期人们行为方式变化时指出,人们越来越注意观察自己和他人,比中世纪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和造就他人。[4]155一些依附于家庭和男性家长的女性的行为成为当时社会规约的重点对象。一些印刷商应社会之需出版了大量有关行为规范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有很多是规约女性言行的。当时人普遍认为,自律、顺从、谦逊、沉默是女性应必备的良好品德。女性如何获得这些美德,一些人文主义学者主张女性接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16世纪威尼斯方言作家卢多维科·多尔斯列举古代和当时众多接受教育的女性并指出,女孩应该阅读一些具有良好的教规且用方言写成的“圣贤之书”。[5]87人文主义学者列昂纳多·布鲁尼主张,女孩要学习到语法、修辞、诗歌、历史、伦理,并使自己成为有美德的人,就应该学习古典和基督教学者们的著作。[5]87可以看出,人文主义学者对女子是否应该接受教育和何种教育问题,赞成和否定的声音并存,但这却为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舆论铺垫。
最后,重视儿童教育。相比于中世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在儿童日常生活的照顾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国家中,新兴的商贵阶层从维护家庭荣耀和财富出发,重视孩子的养育。而这些阶层的男子多在外从事商贸活动或在政府中担任公职,养育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在母亲身上。因此,他们为养育孩子提供较好物质条件的同时,也更为重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希望她们成为好母亲,更好地教育子女。当时佛罗伦萨书商维斯帕施阿诺·达·比斯梯西极力赞美一位有学识的女性,称之为母亲的最好典范,因为“她给了儿子和女儿优秀的教育”。[6]4
可以看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尽管很多人抱着传统的论调,认为女性不应该接受教育,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仍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了契机,反映了这个时期社会的过渡性特征。人们对女性接受教育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主要都是从规约女性行为的角度出发。当时对女子教育持赞同意见的人文主义学者没有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他们并非从提高女性学识素养的角度,而是从更加实用的角度,培养女性承担起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提倡女性学习文化,与他们心目中男性教育的目的截然相反。例如,卢多维科·多尔斯就主张女性没有必要和男性学习同样多的东西。因为,男性接受多样教育是为了更好担任社会公职,而女性掌管的只不过是她自己、孩子和家庭。她们永远不会教书或参加学术讨论。[5]87-88人们对女性从属于家庭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她们是否应该接受教育和接受何种教育。
二、女子教育发展状况
尽管跟男子教育相比,女子教育还存在诸多限制,但仍有一部分女性在学校、修道院、家庭、宫廷等地方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文化教育。
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人只能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不过,能够接受教育的女孩子也只是有机会上完小学,她们大概5-7岁入学,在2-4年之内主要学习基本语法和简单算术。相比于书写,她们大部分时间主要学习识字。这是因为:一是识字较之于书写,没有书写工具上的花费,相对便宜,很多家庭能够担负;二是女孩子学会识字就可阅读《圣经》和其他行为规范之书而自觉规范行为,成为有良好道德的人。学校教师通常是男性,不过在一些小学或中学出现了女教师,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女子教育的发展。毕竟,只有受过教育的女性才能担任教师。这些女教师通常以家庭教师或以学校创办者的身份为女孩子提供教育。例如,1585年末,一位叫做玛丽埃塔的女士在威尼斯开办一所学校,并由她本人教授8位学生。[6]91接受完小学教育之后,女孩的教育基本上就算结束,而大部分男孩则会进入“算术学校”,继续学习与商业有关的数学知识,为以后从商打下基础。[3]180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受观念或经济等因素影响,女孩进学堂读书的现象在意大利并不普遍。1498-1500年,热那亚17所私立学校500多名学生中,只有一位女学生。[6]961587-1588 年,威尼斯大约有 4600 名男学生,而女学生只有 30 名。[7]149
一般来讲,普通社会阶层的女孩子多接受小学阶段教育,只有社会上层或中产阶层女孩能够接受到较高等的文化教育。相比于男性可以进入中学或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一些女孩子主要是在家中获得这类教育。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少年时跟随兄弟学习,二是通过她们的父亲、家庭教师或修道院学校接受教育。例如,威尼斯妇女卡塔鲁扎·卡尔迪耶拉就在家中以其父亲——人文主义者乔瓦尼·伽迪若编写的教材为学习材料,学习拉丁文方面的知识。[8]85相比于家庭,这个时期的修道院在女性教育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整个中世纪时期,修道院除却宗教职能之外,在保留古典文化、为修道人员提供教育方面更是起着重要作用。在当时有很多家庭并不是出于让女儿修道的目的,而是看中修道院的教育职能而把她们送到修道院,让其在那里生活和学习。这些女孩子从7岁到16岁不等,除了学习一些行为礼仪,还会学习基本的方言阅读、写作、缝制衣物和唱歌等。所以,修道院对她们来讲更像是寄宿学校。1593年,克雷莫纳12所修道院中,每一所大概都有3-22个女孩寄宿。1600年,锡耶那有16所修道院,平均每所为8个女孩提供膳宿。[6]87虽然进入修道院的费用远远低于女孩子的嫁妆,但普通社会阶层还是支付不起,能够进入修道院学习的女孩子多来自富贵之家。
女孩子除了可以在学校、家庭和修道院接受一定的文化教育,还有一些社会上层的女性接受了宫廷教育。在这个时期,昔日享有特权的贵族不能像中世纪那样凭借参加战争来获得荣耀,往往要靠宫廷赏赐来获得政治地位和经济好处。所以,一些贵族家庭为了获得宫廷君主或庇护人青睐,而把女儿送到宫廷。进入宫廷之前,这些女孩子要在修道院或者庇护人家中学习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技能和才艺。比如,16世纪,贵族男子阿尼巴·加斯克把12岁女儿拉维妮娅送到萨伏依公爵家。这位父亲让其女儿绝对服从公爵夫人,他甚至希望女儿能够学会预测庇护人的愿望,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更大程度地取悦于庇护人。[8]10-11不言而喻,男性家长就是希望自己女儿以美貌、才艺和学识成为庇护人的赏识对象,从而在宫廷中赢得有利地位,为家庭获得财富和声望打下基础。
三、受过较高等教育女性成就及局限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为数不多的女性能够接受到文化教育,这直接影响了她们的文化创造。不过,受过教育特别是比较高等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女性有很多表现出优秀的才华,并凭借自己的学识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维罗纳贵族妇女伊索塔·诺加罗拉在散文创作方面成就突出,在威尼斯和费拉拉享有盛誉。她经常与当时知名人物用希腊文通信,1415年还参加了受当时维罗纳市长欢迎的知名学者L·弗斯卡利尼举办的讨论会,并因其聪慧和才智赢得盛名。[9]9上文提到的乔瓦尼·卡尔迪耶拉曾非常自豪地向他的兄弟炫耀女儿卡塔鲁扎的成就,“我的小女儿在思想深度、文学知识的掌握方面已经超越了其他的人,这不是根据我个人的判断,而是根据我们这个时期非常有名且最有学问的人来判断的。”[8]85这位女子的才华不仅获得了父亲的赏识,而且也得到了其他男性学者的认可。卡塔鲁扎26岁时,佛罗伦萨诗人和人文主义者安格洛·普利兹安诺把她与洛伦佐·德·美第奇宫廷里的意大利哲学家科·德拉·米朗多拉相比,赞颂她的才华。可以说,这些女性通过自己的成就向外界展示了女性的能力,并获得了男性的认可。
一些学识出众的女性还跳出当时人们所规约的女性沉默、顺从的形象,著书立说,在当时男性意识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界有了女性的声音。诺加罗拉在1415年的讨论会上,对当时流行的论调即夏娃比亚当罪孽更大进行反驳。虽然她是在承认女性天性软弱的基础上为女性不应当承担引诱之罪而辩护,但这是传统的论调之外女性自身对这一问题的辩驳。威尼斯贵族妇女摩德斯塔·波佐在散文诗《妇女的美德》中指出了女性在受教育方面所受到的诸多限制。威尼斯修女阿尔坎杰拉·塔拉博提则是针对当时社会对妇女装扮的批评,在很多作品中维护女性的这一权利。①这个问题的具体阐述,可参考拙作《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73-78页。这些声音相对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诸多的批评而言是微弱的,但这些极少数知识女性在整个社会对女性不认可的大环境中,为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积极辩护,体现出了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萌芽。而且,这也给当今以深刻启示,积极发展教育和实现教育两性平等,对消除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观念和建立社会各领域中两性平等意识至关重要。不过,在文艺复兴时代,女性很少有机会获得文化教育,即使有机会获得比较高等的教育,她们以后也不能像男性一样可以在社会上担任公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的性别观念特别是社会对女性从属于家庭的角色定位,已被女性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使她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地服从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约束,即便是知识女性也难以例外。比如,诺加罗拉为女性辩护是在承认女性天性软弱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有一些知识女性在结婚后就放弃了学习,操持家务和照顾孩子成为她们的主要任务。这都说明,这些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文化的约束下,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总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受传统观念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女性不能够接受文化教育。不过,逐渐从中世纪时代走出的人们,为了满足商品经济和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起愈来愈多的世俗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女性教育提供了条件。尽管与男子教育相比,女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限制,但这个时期还是出现了很多具有优秀才华的女性,少数知识女性用自己的著作和言论对由来已久的厌女思想发出了挑战,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社会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社会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M].李玉成,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Natalie Zemon Davis,Arlette Farge.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Renaissance and Enlightenment Paradoxes[C].Assignee: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1992.
[3]王挺之,刘耀春.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M].王佩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5]Paul F Grendler.Schooling in Renaissance Italy:Literacy and Learning,1300-1600[C].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9.
[6]Barbara J Whitehead.Women’s Education in Early Modern Europe A History,1500-1800[C].New York and London:A Member of the Taylor&Francis Group,1999.
[7]Merry E Wiesner.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Modern Europe[M].United King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Bonnie S Anderson,Sudith P Zinssen.A History of Their Own:Women in 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C].New York:Harper&Row,1988.
[9]Mary Agens Cannon.The Education of Women During The Renaissance[M].Washington:The Catholic Education Press,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