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教学中提升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
2012-04-02程晓红
程晓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教育科,湖北 黄冈438002)
1、引言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对全国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调查,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最重要的五项能力是:积极学习、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学习方法和积极聆听。高职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口头沟通能力比较低,领悟新知识存在一定困难,口头沟通成为高职生急需改进的一项工作能力。
2、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
高职生自尊心极强,他们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承受生活对他们的考验。高考受挫使他们自卑封闭。中国传统文化素来反对张扬、主张内敛,社会都不太重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但作为大学的微型社会,学生必须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交往。部分大学生因自卑心理而不敢与人交流,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还有一些学生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内向的学生比较孤僻,则用逃避现实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沟通的失败导致恶性循环,会令学生更加没有自信。高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互动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呢?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下面提出几条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建议。
3、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途径
3.1 增设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
首先,借鉴国外和一些兄弟院校的经验,改革教学课程,除开设主要的专业课外,增加选修课的课时,如可开设“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沟通管理”、“人际沟通和礼仪”、“公共关系学”、“打造个人竞争核心力”等,选修的学生不分系别、不分年级。让学生在依托一个专业的基础上,不分系别和年级,可以跨专业学习。在学习当中,新生和老生、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的学生可以互相认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再者,开设这样的选修课,课堂教学最好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同学们可以模拟不同的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下晚自习了,忙碌了一天,有的同学想早早休息,有的同学想听听歌,有的同学想看看书,有的同学想玩玩电脑,有的同学想洗洗衣服,有的同学想玩玩手机,一种环境下有不同的需求,怎样做到大家和平相处?本着相互谅解、达成共识的原则,同学们可以就这个情境设计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这种以活动来上课的方式,在真诚轻松的氛围下,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前体验赞美、倾听、说服、拒绝这些在人际沟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肢体语言、神态、表情、语态等有利于人际沟通的行为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增设人际沟通教学课程,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人际沟通中,纳悦自己、克服自卑、宽容待人是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沟通,可以克服自己因胆小、害羞所带来的害怕人际交往失败的阴影。在这种聊天式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多地注意别人的优势,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3.2 教学实践课的开展
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包括八个方面,即: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外语能力与革新创新能力。在这八项核心能力中,人际沟通能力排在第一。
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我院专门设置了20个学时的旨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学实践课。我们有针对性地在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各选一个班级,共计76名同学,将76名同学分成11个组,每组推举组长一名,每组组合时要求:一要男女搭配;二要专业不同;三要籍贯不同;四要背景不同;五要定期在组长的召集下开展与人交流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授课者,变成了主持人、顾问或被咨询者。每组学生在圆桌旁面对面坐下,就某一个情境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演讲、人物访谈、实时采访等。在持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了20学时的课内训练和每日1-2小时的课后训练。采取的方式是“四步训练法”,具体内容为:
3.2.1 采用心理训练法。教师帮助学生克服与人交流时的羞涩、胆怯、紧张的心理,培养勇气与自信,学会展示自我,适应环境。
训练目标:纳悦自我,消除紧张,克服自卑,敢说敢做。
训练时间:4学时+课外8学时
训练方式:包括心态训练、当众大笑大声朗读、大声讲话。
训练内容:学生对着镜子最清晰、最快速、最大声地说“我一定要最大胆的发言、我一定要最大胆地演讲、我一定要最大声的说话、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行”;每天给家人或好朋友、同桌、同学讲一个故事;在校园、湖边、山顶大声朗读、演讲;在学校食堂介绍当日食谱。
训练结果:有46名同学认为参与教学实践后,最大的收获是敢大胆当众讲话和发言,并有主动与人交流的强烈愿望,15名同学认为自己比以前更自信。
3.2.2 采用项目训练法。教师将一个独立的话题交给学生,项目任务的信息整理、思路设计、效果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只负责指导、咨询、解惑。
训练目标:能够做到言之有序、勇于表现,达到会说。
训练时间:课内4学时+课外10学时
训练方式:包括自我介绍、求职面试、讲述人生经历和难忘之事。
训练内容:包括与人初次聚会、见面、外出公关或演讲、办理业务、投标和求职时的自我介绍,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场合自我介绍的差异性在哪里,指出每个人在介绍时的优缺点;同时让学生模拟求职面试场景,在提问和回答中培养沟通能力;谈谈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我的挚友或父母亲,讲述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等。
训练结果:有24位学生认为不再害怕当众讲话和演讲,由以前的怕说变为敢说,由以前的说之无序变为现在的说之有序和说之有理。
3.2.3 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模拟与人交流的特定场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感受、语境等。
训练目标:达到言之有理、感悟角色、能说会道。
训练时间:课内6学时+课外14学时
训练方式:有人物访谈、主持会议、即兴演说。
训练内容:包括学生间相互采访、学生采访教师或领导、以记者身份采访企业家和已就业的学姐学哥;代替辅导员或班长主持晚会、班会或集体活动;发表竞选班干、团干、院干的演讲,或发表一些如“凡事从小事做起”、“水清则无鱼之我见”、“夹着尾巴做人之我见”等即兴演讲。
训练结果:同学们都意识到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要关怀体贴对方,要体会或揣摩别人的感受与心理,不同的语调、不同的问话方式、不同的语态、不同的面部表情都会对人际交流产生影响。
3.2.4 采取模拟训练法。教师人为地营造一定的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学到与人交流的技能和技巧。
训练时间:课内6学时+课外18学时
训练方式:包括即时发言、专题辩论、命题演讲。
训练内容:组织主体班会发言、生日宴会发言或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发言;开展“文凭与水平”、“宽容是一种美德”、“谈毛遂自荐”、“毕业就是失业”等演讲;开展“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未必事成”、“修德重于修业/修业重于修德”、“美是客观存在/美是主观感受”等专题辩论。
训练结果:有24名学生认为模拟训练法效果最佳,认为训练方式直观、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短期内训练效果显著。
3.3 改革毕业设计选题
以前的毕业设计都是要求学生每人独立完成一个设计或项目,内容间互不相干,学生彼此间无互动和交流。现在要把这种形式加以改变。毕业设计可以根据专业、班级不同而设计,但每个专业或班级又必须要用一个毕业设计把所有的学生联系在一起,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个毕业设计的项目又必须要包括某一门课程所有的内容,在设计的时候,大家互相沟通、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例如: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可以将一栋大楼的整个建成设计成几个部分,有造价部分、材料部分、测量部分、施工部分,然后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设计,一个班级的学生又分成四个小组,即造价组、材料组、测量组、施工组。造价组同学计算出建造房屋的成本;材料组根据建造成本购买水泥钢筋等材料;测量组同学放线测量,向施工组提交测量数据;施工组根据造价组和测量组提交的数据开始施工。各组同学都完成任务后才能一起答辩。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论是同组成员间还是不同组成员间都存在着大量沟通协调工作,大家只有相互沟通、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工作有先后的时间差,不同内容的设计组成员在实习时间上可以错开进行,这样各组的设计工作基本都能衔接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
3.4 开展学习型社团活动
与课堂教学相比较,社团活动更能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这种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发组织、为某种共同目的而建立的学习共同体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生们也更愿意在这种集体活动中畅所欲言、共同进步。
学习型社团就是通过营造整个部门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社团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每个人在部门中的重要性并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使部门组合最优化,使每个人都得到不断发展。学习型社团的性质是团体学习,社团成员通过协商、沟通和理解达成共识、共同进步。学习型社团最大的魅力是学生交流互动、自主活动与自由参加,在团体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都得以提升。
4、结束语
提升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践教学途径多种多样,如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要高度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由不敢说变为能主动与人交流,由说之无序变为说之有理,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情商又增加了就业的砝码,推进高职教育顺利发展。
[1]高永红,雷学文,谢宁.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沟通能力[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
[2]徐红.大学生与人交流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3]谢洋,张仙凤.高职生就业:沟通能力很重要人文素质待加强【N】.中国青年报,2009-06-24.